第四十六章 养鸡 作者:糟糟小妖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四弟妹,你好意思编這么牵强的理由,当我傻是不?”大伯娘立即阴起了脸。 “我也不信,我读了那么多书,就不信四妹比我强。”李佼清喊道。 爷和奶都看向李佳香。爷說道:“既然韩先生有考题,就按照韩先生的意思办。四丫,你真的答出来了?” 李佳香点了点头:“爷,是我答出来的。” “我不信!”李佼清脸红脖子粗的吼道,他才是镇上最有希望成为秀才的人选,凭什么這個什么书都沒读過的妹子就能答出来? “你說說你的答案。”爷皱着眉头。 李佳香随即将自己答的下联說出来。 “這都是啥,稀奇古怪的,什么年头年尾的,啥……那個”大伯娘立即喊了起来,她压根就听不懂李佳香說的什么。 爷和奶爷沒读過书,都大眼瞪小眼。众人只好看向李佼治兄弟,這裡就他们有些学问。 当李佳香念出来的时候,二人都懵了,有些不知所措。他们虽然文墨沒自己說的那么精通,但多少懂一些。 所以,他们完全肯定,李佳香对的极为工整。 “咋样啊,你们倒是說话啊。”见两個儿子红着脸,耷拉着头,大伯娘就急了。 “娘,四妹确实答得好。”李佼治艳羡的看向李佳香,随即低下头。 “啊,我不信,一定是你们請了人,不然這丫头就三点墨的本事,怎么会答出来。”大伯娘不甘心,一直以为最沒出息的四丫,怎么会比自家两個儿子還有本事。 “不管是請人也好,自己做的也罢,他们两個沒答上来,就沒缘分。大学问的都讲究缘分,老大媳妇,不要再强求了。”爷叹口气。 “爹!”大伯娘喊道,狠狠的回头瞪李佳香。 “還說,還不够丢人的?赶紧找個老师,好好教教這两個沒出息的,总眼高手低,真当自己是秀才了?”爷沒好气的說道。 李佼治和李佼清更是无地自容,眼睛四处瞄着,哪裡有洞啊。 “小六拜到韩先生门下,也算咱们李家的福气,你们要好好待韩先生。”爷看向徐氏。徐氏赶紧应声。 “女儿家的,不好好学女红,尽弄沒用的东西。”奶微微抬了抬眼皮,翻着白仁說着。 李佳香气笑了,也不想和奶争论,拉着娘就走。 大伯娘出了门,瞪着徐氏說道:“我就不信天下就一個韩先生了,迟早咱家两個儿子都能成秀才。” 回到屋子,李佳香就笑。 “你笑啥?”徐氏问道。 “娘,您刚才感觉到吃葡萄酸的味道了嗎?”李佳香笑道。 徐氏恍惚,然后明白了女儿的意思,点着她的额头笑道:“就你会說。我看你大伯娘再不会来找我們了,可以清静了。” “嗯。娘啊,咱们家也算独立了,咱是不是做点啥,不然总這么空吃也不是办法。”李佳香說道。 “你有啥主意?”徐氏也早有這個心思,但又不知道做什么好。 “娘,咱们就是普通的农户,不指望做大生意。咱们還是从小处着手。比如养点鸡鸭猪,到了日子,也能吃上鸡蛋和肉。”李佳香将自己初步想法說了一遍。 “嗯,娘也有這個意思。正巧這些日子天气热了,集市上有卖鸡仔和猪仔的,咱们去挑上一些回来。”徐氏說道。 镇上集市每逢五开一次,就是初五、十五和二十五三天。正巧明日就是集市,也不用挑日子了。 “那咱先弄個鸡圈和猪圈。”徐氏說道。 “成,娘赶紧动手吧。”李佳香說干就干。二人从山上找了一些树枝之类的,在屋后弄了一個简单的鸡圈,又寻了石头和树根之类的,围了猪圈。 李佳香沒打算修個千年猪圈,因为迟早都要搬出去,只要先混過這些日子就好。 “四弟妹,你们這是做啥?”二伯娘出来看到他们忙活,笑着问道。 “二嫂,我們想着养点畜生,往后有点吃的。”徐氏笑着回答。 二伯娘点了点头,回到屋裡默默静坐。 “娘,您這是咋了?”李翠花绣着针线问道。 二伯娘苦笑,說道:“我瞧你四叔她们一家算是熬到头了,有個盼头。” “娘,她们有啥好的,都得自己挣,咱家啥都不用发愁,有爷奶操心呢。”李翠花笑道。 “你這個丫头,想的太简单了。算了,不說了,這针脚不该這样……” 晚上李小郎也回来了,听闻徐氏娘俩的打算,立即点头說道:“也好,就按你们說的办。明日儿我暂且不去了,与你们去集市上,顺便把地裡的用具一起买回来。” “香儿,咱家到底有多少钱?”徐氏不放心的问道。 从和记换来的钱,李佳香沒告诉徐氏,只是单纯的不想让徐氏感到激动,說漏了嘴。 “娘,我算算啊,嗯,咱家的钱可以起六七间屋子,买两百斤牛肉,将近两千斤粮食……” “啊,這么多?”徐氏和李小郎都吓了一跳,从沒想過自家居然有這么多钱。 李佳香干脆给二人交了底。听到银子富裕,二人终于放下心。 “咱家有钱,就不要說出去了,以后钱就归香儿管。”李小郎說道。他虽然是做爹的,但這些钱基本上都是女儿挣得,他连女儿的零头都挣不回来。 徐氏也同意,反正她拿了钱都不知道咋花。 第二天,除了小六去韩先生家。李小郎一家去了镇上。 李小郎拿着二两碎银子去买农具,李佳香陪着娘去寻鸡仔和猪仔。 “娘,我們捉上十只小鸡仔就够了,咱鸡圈太小了。”李佳香說道。最后就捉了十只鸡仔,买了一只足月的小猪仔。 等到快中午的时候,李小郎扛着木锹、锄头等农具過来,然后一起向村子去。 “你瞧瞧,我就說四房有钱!”大伯娘看到李小郎三人回来,很嫉妒的說道。 “娘,我和大哥要去学堂了。”李佼清背起书包,对娘的话一点儿兴趣都沒有。 “嗯,好好学,可不能被比下去。”大伯娘說道。 兄弟俩的脸顿时就黑了,您能不能别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银子换算:古代时候,大概一两银子等于1000——1500文,1000文等于一吊钱。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一石米,一石米大约当时是100斤,等于现在的70公斤。当时半斤等于八两,解放后才统一半斤等于五两。不同朝代不一样,所以小妖文中大约计算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