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具折上奏
郑忽盗版的二十等爵制,不啻于在此时社会阶层的流动渠道上撕开了一個口子,虽然還很小,但是千裡的长堤,不也最终溃于蚁穴嗎?
“此事過几日便会下达到各乡裡,诸位可以放心!”
郑忽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为這些青壮心头的火焰又添了一把柴。
富贵不還乡,如锦衣夜行。英雄者如项王,位尊者如刘季,都逃不脱這种虚荣,更何况這些升斗小民。
即便郑忽不下达這個命令,他们也会想法设法的传扬出去,以期将来立功得爵得赏赐之后向邻裡乡亲炫耀,毕竟,财富的最大价值不就是在于炫耀财富嗎?
而郑忽的命令比他们自己的传言更具权威性,也更能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别管是不是伪爵,但是待遇可与大夫、卿等同,而且是世子亲口承认,亲自册封的,对于庶人来說,有這些就足够了。
郑忽的這個以份地制为地基,嫁接秦国二十等爵制的妥协版制度最终营造了一個卿大夫不屑、庶人满意,郑忽更加满意的局面。
当然,這只是暂时的,当军功爵制像一台严密的机器开始开动起来的时候,它一定会将前方的所有障碍撕碎,世卿世禄制首当其冲,可以想象到时一定会迎来卿大夫的拼死反扑。
不過,這也和郑忽关系不大了,郑忽记得,他老爹是在鲁桓公十一年去世,现在是鲁桓公二年,也就是說他老爹還有八九年好活,這足够将军功爵制和其他与之配套的法令推行下去。
郑国立国至今,算上郑忽也不過四代人,不但国家的根基浅,而且公室和国内卿族的力量也算不上强,远达不到后来“七穆”轮流执政的地步。
所以,以郑忽他老爹的威望、智慧和魄力足够将這场以军功爵制为核心的变革推行下去,這时候不好好的背靠着大树,以后难能有這么好的机会了。
变革从来都不是靠着個人的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郑忽自决定启用军功爵制起,就给了自己一個明确的定位——参谋。
這么大的变革非是郑忽不想主持,而是力有不逮,若无郑忽他老爹掌舵,以郑忽這個接近小白的政治新手绝不可能成功。
感受到陡然上升的士气,郑忽心中满意无比,将這两千青壮的指挥权暂时交于季和仇個人,郑忽命陈戎驾车回长葛。
至于青壮的训练問題,郑忽并不担心,他已经将阉割版的孙子兵法和其他的一些兵法杂糅到一块,并且将后世特种兵的一些能用在此时的训练方法附在书简后面交予了季和仇,郑忽相信這二人不会让他失望。
郑忽现在需要将此事具折上奏,一来将军功爵制推销出去,把他老爹拉到变革的大船上,二来则是养兵的問題。
非是郑忽养不起,而是他還有年入五千的任务,折本的买卖他可不愿意做。
都說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训练這两千人耗费的钱粮可不是小数目。
根据《管子》中“一镒之金,食百乘之一宿。”
意即一金,够百乘的人吃一天。
而《管子》中的一乘有二十人左右。
所谓“四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器制也。”
就是說四乘则共有甲士二十八,盾手二十,民夫三十,一共七十八人。
那么百乘有一千九百五十人,接近两千人。
以郑忽此时的财力而论,养這些人几個月,维持到剿匪结束不成問題。
但是金毕竟不是粮食,长葛现在并沒有能维持两千人吃喝两個月的粮食储备,外出采购又费时费力且還面临不确定性。
所以,郑忽只能将主意打到他老爹头上,他相信他老爹也肯定乐于养這两千人的新式军队,只不過,這么一来,這支军队的所有权就不再属于郑忽,郑忽能保留指挥权就已经是万幸了。
“這样也好,至少能打消自己老爹的猜忌之心”郑忽想道。
……
回到长葛,郑忽立刻就钻进了书房,略作思考,便抽出一卷空白竹简写到:
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之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是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故含血之蠹,必有爪牙之用,喜则共戏,怒则相害;人无爪牙,故设兵革之器,以自辅卫。
故国以军为辅,君以臣为佐;辅强则国安,辅弱则国危,在于所任之将也。非民之将,非国之辅,非军之主。
写到這,郑忽停顿了一下,将心中的情绪微微酝酿,理了理思路,接着写到:
善治国者必先御于外而后从于内,善治地者亦不可以卑求以容于外,威服而虐于内。
长葛之西南,匪贼呼啸而应,日杀不辜,宰割肱股之肉,斯可以谓之残民之贼也,儿实不可与之共天!且夫民贼不靖,何以选民之将,定国之辅,立军之主?
且儿尝闻内谓诸夏,外谓戎狄。戎狄之人,难以理化,易以威服。礼有所任,威有所施。是以黄帝战于涿鹿之野,唐尧战于丹浦之水;舜伐有苗,禹讨有扈,自五帝三王至圣之主,德化如斯,尚加之以威武,故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
故儿料民于长葛,出其青壮两千,定此新爵,以壮我之士。
然长葛者,辅地也!非可以养此赳赳之士,故儿斗胆請父君出府库粮秣以益之。
写完最后一個字,郑忽甩了甩有些僵硬的手,将所写的三卷竹简卷起来加封之后,又抽出两卷前几天的竹简,翻开之后,只见一卷上面写着军功等爵的字样,另一卷上面写着士伍操练之法。
郑忽见沒拿错,便再次加封,与前面三卷放在一块。
招人将陈戎叫来,郑忽决定這次给陈戎一個表现的机会。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
不多时,陈戎已到郑忽面前,礼毕之后,郑忽道:“吾有事想請汝去新郑一趟,不知汝可愿意?”
像陈戎這种游侠,礼贤下士的姿态要做足,得让他们感觉受到了尊重,這样才能易于驱使,郑忽沒吃過猪肉還沒见過猪跑嗎?
果然,郑忽的话让陈戎舒坦不已,面露笑容的道:“世子有话直說无妨,某必不敢负命!”
郑忽闻言也不由的露出笑容“善!”
郑忽将竹简和令信交给陈戎道“汝持吾之令信将此物交给君上,记住要入宫室亲自交到君上手中!”
陈戎虽不明白郑忽为什么会這么說,但是却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郑忽目送陈戎离开,微微一笑。
……
!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