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星汉灿烂:何昭君41
匈奴一直是朝廷的心腹大患,前朝对付匈奴,尚且经過几代帝王积累,又举国之力,最后還出了版本之子,才反败为胜。
而本朝建立沒多久,内战都尚未平息,想要抽出手对付匈奴实在是有心无力。
文帝对何昭君沒抱多大希望,却沒想到对方给了自己這么大的惊喜。
亲迎!必须亲迎!
甚至還吩咐大鸿胪搞個盛大而隆重的献俘典礼出来。
前朝筹备多年才达成的成绩本朝刚建立不久就达成,文帝心中豪情万丈,手一挥,许诺道,
文帝:"安成君立下此不世之功,有何要求皆可提出,朕一定满足你。
文帝這话一出,底下的人坐不住了,天子一诺,重于千金,万一何昭君提出什么過分的要求,比如要做外来的国母怎么办?难不成真的答应不成?
何昭君:"臣却有一事恳請陛下应准,臣不求加官进爵,只有一问,還請陛下告知。
听到這话,刚才還骚动的群臣安静了下来,他们疑惑地看着何昭君不知道她想要问些什么。
何昭君:"臣蒙圣恩,获安远将军一职,乃正三品军职,不知臣何时开始上朝议事?
哦豁,谁也沒想到何昭君能问出這么一個問題,她是正三品的将军不假,立下大功也不假,可她怎么能上朝参政呢?
龙套:"安成君慎言,你怎能上朝参政呢?!
何昭君:"敢问這位大人,我如何不能上朝参政?是本将军哪裡做得不妥当?
那位官员支支吾吾了半天,为什么不能,你心裡沒点数嗎?因为你是女子啊!女子就该在家相夫教子,出来征战也是狂悖之举如何還能参政议事呢?
心裡是這么想的,嘴上也這么說了出来。
龙套:"安成君蒙陛下圣恩,能领兵作战已是格外恩德,如何還想得寸进尺呢?女子還是以贞静淑良为主才好。
时下盛行儒学,儒学对女子的一举一动多有束缚,以贤良淑德要求女子,要求女子一心侍奉夫君,专注内宅,不可抛头露面。
何昭君先是对文帝行了一個礼,才继续說道
何昭君:"可有哪條律令說女子当官不得上朝的嗎?
的确沒有哪條律令规定,因为這是千百年的俗称约定,大家既认的事实,就像白天太阳会升起一样,大家默认女子不得上朝参政议事。
何昭君:"若是女子有能力,不思为国尽忠,只管内战那一亩三分地的事也是对的?
何昭君:"众位朝臣能站在此处,无一不是因为才学品德,难不成是因为性别嗎?我朝用人不看才学看性别?
新朝建立,儒学虽逐渐兴盛,但对女子的束缚并沒有到后面那样变态的地步,毕竟打仗之时,男儿都战死得差不多了,女娘自是也要拿起武器的。
反抗戾帝时,也有不少女娘领兵,当年越妃也跟着文帝出征,也就是现在朝廷稳定,女娘们才逐渐回归内宅。
然后随着儒学越来越盛行,女子身上的枷锁越来越重,直到彻底失去参政议事的可能性。
可谁也沒想到,此时竟然会有何昭君這么一個奇葩出现,她堂堂正正地在大典上问文帝自己何时能上朝。
霍不疑:"臣复议安成君所言,天下有才之士,皆该为陛下所用。
有那老学究当场就摔了酒樽,直言道
龙套:"荒唐,区区一女子,怎么与儿郎并提?荒唐荒唐!
何昭君双目瞪得滚圆,直视那名官员
何昭君:"区区一女子?敢问這位大人可是看不起女子?你自女子的衣裙下诞生,如今却用鄙薄之言来形容女子,何其可笑。
龙套:"你不過侥幸胜了一场仗,得陛下恩典才能出席如此典礼,又有多少见识,怎敢在此放肆?
文帝端坐上方,面无表情地看着下面的争执,他是少有的贤明君主,他向来对女子参政一事无别的看法,但他也只如今盛行儒学,是不允女子行這等要事的。他想起战场上意气风发的越姮,困于宫闱后的失落,若這何昭君真能争過群臣,那允了她又何妨?
何昭君:"那這么說這位大人是打過匈奴,端過匈奴的王庭了?
老学究涨红了脸,他连鸡都沒有杀過,怎么会杀匈奴人
龙套:"我等读圣贤书之人,不曾做過這等有违天和之事。
何昭君還沒反驳,這位官员就被一只鞋履砸中了头部,正是万松柏。
万松柏膝下全是女娘,要是何昭君开了這女娘入朝为官参政议政的头,那他家女娘以后岂不是也行,這样,他万松柏便有人可以传承下去了。
因此他很是支持何昭君,听到那位官员這么說,他愤怒地脱下鞋砸了对方一脸。万松柏:"我呸,匈奴人罪该万死,杀我朝百姓无数,怎地你這老匹夫倒同情他们起来?還有违天和,竖子啊竖子!你莫不是通敌卖国,与那匈奴有勾结?
万松柏:"担心安成君若入朝对匈奴震慑更大,所以才极力阻止?
旁边的袁慎冷冷一笑,补刀道
袁慎:"我家中藏书无数,可未曾见過哪一條圣贤之语,明言女子不可入朝为官。
那老学究被几人联手怼得毫无還嘴之力,只得嘴裡嘟囔着”有辱斯文“,紧接着两眼一翻晕了過去。
文帝:"来人啊,将這等御前失礼之人拖下去。
御前失礼不是個小罪名,文帝一句话决定了那個老学究的下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