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劫狱
旧时监狱裡大多设有一座小小的狱神庙。在南方,狱神庙裡供奉的塑像是西汉的萧何。因此,南方的狱神庙又常被称作萧王殿。
老王自年少时便顶了父亲的班,在监狱裡一干就是三十年。他虽不是牢头,却在狱卒中颇有威望,甚得同僚的拥戴。
杨烜被老王請到狱神庙裡,看见桌上的花生米、茴香豆,顿时馋的流下了口水。
這晚正是阴历正月十五,清道光三十年。
尽管广州城局势紧张,城内還是稀稀拉拉地放起了爆竹。春寒料峭,爆竹的亮光微弱而短暂,刺破了漆黑的夜空。
老王解去杨烜手上的锁链,和他对着爆竹喝起酒来。
杨烜忍不住感叹道:“王大哥冒险营救杨某,又這般款待杨某。前两天,杨某不识好歹,拒绝了王大哥的好意,真是不识好歹。”
老王笑了笑,和杨烜喝了一盅烧酒,說道:“举手之劳,何足挂齿?况且,杨公子是至臻堂的贵客,又是昭勇侯的嫡孙。我能为公子出一份力,也荣幸得很。”
杨烜急于打听天地会劫狱的细节,又不好意思明讲,便旁敲侧击地问道:“王大哥這番作内应,放走一众天地会党。事后,官府不会怪罪王大哥吧?”
老王笑了笑,說道:“這种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无需老弟操心。”
杨烜见老王說得十分轻巧,不禁有些狐疑。他虽然刚過二十,却也在江湖上厮混已久。监狱乃官府重地,官差层层把守。想劫狱?哪有那么容易!
最近几年,国内民变四起。会党光天化日之下攻破城池、设卡收税、释放囚犯……
劫狱的事,也不是沒有,却大多发生在偏远小县。广州是广东省会,又是两广总督、广东巡抚、八旗广州将军驻地,城内兵马充足。要想在戒备森严的广州城内劫狱,谈何容易?
老王见状,說道:“满清开国两百多年,国祚享久,如今尽显颓势。就像那珠江口外的绿营战舰,表面上威风凛凛,实则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裡面早已是千疮百孔。
“這狱政也一样。在外人看来,是广东按察使,也就是臬台大人在主管监狱。但臬台多是读书人出身,不懂狱政,過几年就迁转走了。实际控制监狱的,却是像我這個的狱吏。
“历任臬台只关心自己的仕途,只关心搜刮银子,对這狱政是毫不上心。前年时,有個老吏收了大笔的好处,掉包了一個死刑犯。
“他专门趁臬台与同僚喝酒时,請臬台签发文书。臬台哪有闲功夫去亲自验明死囚正身?此事被人告发,臬台大怒,想在這件事上做做文章。
“老吏却根本不怕。死刑是件大事,需要皇帝朱勾。若事情公开败露,老吏自然难辞其咎,但臬台的乌纱帽也定要保不住。老吏把收受的贿赂分润了一笔给臬台,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杨烜见老王谈吐不俗,称满清而不称大清,对他颇有好感,說道:
“狱政如此随意,正为我們劫狱提供了方便。一叶知悉,狱政如此随意,可知国政也已糜烂不堪。历数华夏王朝,很难超過三百年。
“满清以异族入主中原,以两百万满人统御四万万人口,如今已有两百多年。现在国内民变四起,国外洋夷虎视眈眈。大厦将倾,或许已经不远了。”
老王眼中闪過一丝异样的神采,又和杨烜喝了一盅酒,說道:
“我在监狱呆了三十年,见過各式人等。公子乃杨忠武侯之后,却甚得天地会的信赖。如今天下大乱,公子如此豪杰,正可大展拳脚。”
杨烜只是笑笑,不动声色。看得出来,這老吏也是天地会的人,似乎在怂恿自己加入天地会。杨烜虽然常与江湖人士来往,但他知道天地会组织涣散,难成大器。
如今,杨烜身陷囹圄,父亲死于教民之手。当务之急,是先出狱,报了杀父之仇,再静观局势发展,選擇合适的阵营。
杨烜盘算已定,說道:“大哥高看杨某了。杨某不過一介纨绔子弟,无德无才,一不能报天地会知遇之恩,二不能为父尽孝,哪裡還敢奢谈趁乱起事呢?”
這话說得倒是实情。
穿越之初,杨烜得知自己是杨遇春之孙,又得到天地会的信任,一时雄心万仗。他梦想着自己能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进而改变歷史。
然而,沒過几天,残酷的现实就给他泼了一盆冰水。腐败的监狱、猖狂的教民、父亲的惨死……這些事情不见于史书,却比史书更加真实,让杨烜真真切切感受到晚清的残酷、冷血。
一将功成万骨枯。在晚清,仅仅一场太平天国运动,就使华夏损失了1亿以上的人口。這冷冰冰的数字,背后却是一個個鲜活的生命。
杨烜颇为气馁。也许,在晚清這個乱世,在這個“三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下,個人是不足以改变歷史的。对于杨烜来說,不如明哲保身,過過舒坦日子算了。
不過,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该报還是要报的。杨烜已经盘算好了,出狱第一件事,便是去央求广东提督陶煜,請他出兵镇压教民,抓捕杀父仇人。
狱卒老王见杨烜态度消极,便不再勉强,又和他喝了几盅酒。
杨烜追问劫狱之事,老王便闪烁其辞,只說让他不要着急,只管待命即可。
次日夜晚,杨烜难得睡了個好觉。四更时分,杨烜正在熟睡,突然被人蒙住了嘴巴。
他大惊失色,拼命挣扎。一個黑衣人附在他耳边,厉声說道:“不要声张!天地会来救你了。”
杨烜的手链、脚链早已被人打开,便跟着黑衣人急匆匆地往外走。外监一片死寂,狱友们還在熟睡。
路過门房时,却发现狱卒都已被黑衣人控制住,蹲在墙跟处瑟瑟发抖。
内监裡逐渐喧嚣起来,那裡关了十几個天地会的重犯,正是此次劫狱行动的营救对象。
杨烜跟着黑衣人来到狱神庙,见那裡点燃着十几個火把,数十個天地会党徒手持短枪利刃。
黑衣人带着杨烜走了過去,早有一個天地会头目迎了上来,对黑衣人說道:
“你带杨公子先走,我們接应上内监的兄弟,咱们在越秀坊处的民团会合。”
杨烜正要向天地会的人致谢,却听那人說道:“天地会的人自当彼此扶助。兄弟不必言谢,先去民团那裡避一避吧。”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广东官府招募了大量的团勇。战后,团勇都被裁撤。团勇们失去了生计,纷纷加入天地会。
现在广州局势再度紧张,官府再次征召民团,不少天地会党趁机加入。越秀坊处的民团,已被天地会至臻堂渗透,又靠近东水关,便于出城。
于是,杨烜便跟着黑衣人去民团。路過监狱门口时,天地会已跟监狱附近的绿营兵交火了。
這些绿营兵专门负责防守监狱,废弛已久,装备较差,人数又少。他们摸不清情况,不敢靠近,隔得老远释放鸟枪,装模作样地抵抗。
天地会至臻堂则与珠江口的海盗勾连,参与鸦片走私,赚了不少银钱,装备有先进的短枪,在混战中占据了上风。
杨烜辗转来到越秀坊处的民团,见到了至臻堂堂主殷正。殷正是生员出身,算是個读书人,贫困潦倒,早年加入了天地会。
他精明强干,开创了至臻堂,受到会众拥戴,如今已经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杨烜乘船来到广州,偶然结识殷正,彼此颇为相投。沒想到,至臻堂走私鸦片,早就被官府盯上了。官府突袭至臻堂,殷正被迫躲入民团,杨烜也身陷囹圄。
此刻见面,殷正抱拳說道:“兄弟受殷某连累,在监狱裡吃了许多苦头,殷某抱歉得很。”
杨烜也慌忙說道:“堂主這是哪裡话?要不是堂主出手相助,杨某不知還要在监狱裡蹲多久呢。”
寒暄已毕,殷正向杨烜提议,明天清晨随民团一起出城。发生了劫狱這样的大事,城内一定会戒严,严守各处城门。
碰巧,明天越秀坊的民团要出城与洋人对峙。机不可失,至臻堂的兄弟们可混入民团,乘机出城。
杨烜思索片刻,說道:“承蒙堂主好意。但家父死于教民之手,此仇不可不报。待杨某报了仇,再当面向堂主酬谢。”
殷正叹口气,說道:“好骨气!杨兄弟,你若需要银钱武器,尽管开口。若你大仇得报,又无处可去,可到城外三清观寻我。”
杨烜抱拳說道:“大恩不言谢!堂主,咱们后会有期。”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