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同窗相邀
也許是真的喜歡種溪的字,也許是出於提攜後進的好心,但是其中也絕對少不了對昨日種溪受屈的安撫和示好,畢竟種溪的身後可不止種家,還有李格非和尹家。
但無論李時雍是三分假七分真也好,亦或是三分真七分假也罷,總之有了李時雍今日這句話,種溪不止名聲在外,而且也得了實質性的好處,至少現在在太學裏,衆人對種溪的態度就會改變。
畢竟之前爲難種溪的只是一個學錄,但賞識種溪的卻是掌管整個太學的監丞,大小王他們還是分的清的,學錄方簡自然不敢再爲難種溪,這些太學生看着種溪的眼神也都與之前不同了。
酉時中,太學齋舍。
“今日所授課業,十九哥可還有甚不明的?”一日課罷,在回齋舍的路上,李迒對種溪問道。
李迒與種溪同進太學是李格非的安排,李格非本也是存了李迒可以給種溪教輔課業的意思的。
種溪也不客氣,想了想,回道:“大體還好,就是孫博士所授‘曲禮’上段實在講的快了些,尤其是‘水潦降.不獻魚鱉.獻鳥者佛其首’一段,待回了齋舍,還需大郎替我再解一次。”
李迒道:“《禮記》一書,最是難學的就是‘曲禮’,太過細碎晦澀了些,十九哥有些不明也是正常的,到了後面也就容易些了。待我晚些時候給你再詳解一次,自然就明白了。”
能入太學就讀的學子,除了少數如種溪這樣的朝中要員子弟外,更多的還是各州縣考上來的學子。
宋人重文重學,就算不和京東路、兩浙路、江南路這些學風鼎盛的州縣相比,哪怕是比起籍貫陝西路和廣南路的太學生,種溪的底子也比不過。
不過好在種溪機敏,在入學前也是好生惡補過些日子的,所以今日這一日的課業雖然聽着有些喫力,但還能跟得上大半,只是有些部分就確實還需要李迒幫着再講一回了。
種溪和李迒邊走便說着今日課業的事情,很快便回了齋舍。
“十九郎,大郎,你們可是回來了。”種溪和李迒方一進門,與種溪同舍的太學生段錦便迎了上來。
段錦與種溪同舍,除了李迒之外,和種溪同舍的幾人中段錦是和種溪說話最多的一個。但是從昨日開始,到在現在之前,段錦和種溪說過的話加起來也不超過十句,不過種溪通過段錦的話和他的舉止,大概倒也知道段錦的情況。
段錦是明州人,家中經商,家族是明州有數的海商,買賣頗具規模,家境豪富。
不過這段錦雖是商人之子,但自幼卻向學,而且頗有讀書的天賦,文采不凡,旁的不看,只看他能從文教興盛,才子遍地的兩浙東路考上太學,就可見端倪了。
商人之後,若是在他朝,大多是不準科舉的,但宋人學風開放,也寬商,故而特許商人及其子弟有“奇才異行”者應試,而自幼聰慧的段錦自然就在其中。
昨日段錦不敢同種溪親近,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因爲忌憚方簡,對於這樣的思量種溪倒也不覺着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畢竟段錦身爲商戶之後,能應科舉已然不易,又怎敢開罪學錄方簡,之前所爲不過是自保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