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觀天授時,典範天下

作者:風逝
祭天儀式之後,星官大會正式開始。

  入座之後楊華才發現,這星官大會並不是純由星官們參加的,各國的席位上坐着站着的簡直就是一個小型代表團。

  魏國自不用說了,除了石申等天文官員及弟子外,外相惠施居然也留了下來,有資格坐着的就有八人,身後還各自有五六名弟子侍從。

  其他各國也不遑多讓,人數多在二三十人左右,特別是齊國,數量上更與魏國不相上下。

  這樣一比較下來,代表周王室的席位上就太過寒酸了,不僅人數只有僅有萇弘和楊華兩人,楊華甚至連坐的資格也沒有,只能站在萇弘身後。

  而且兩人的位置還被安排在了靠近門口的末座,各國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這種安排,天下卑周的心態盡顯無疑。萇弘開始還想抗議一下,可環顧四周,所有人都避開了他的目光,只得憤然坐下。

  雖然大會從一開始就充滿了濃濃的政治意味,不過到底是以學術爲主,主持會議的惠施致了開場詞後很快便轉入正題。

  首先出場的自然是身爲東道國星官的石申了。

  只見他並不言語,只是舉手一揮,一面寬達二十米的幕布便從屋樑緩緩而降,衆人先是疑惑,接着便是一陣抽氣之聲:一幅碩大無比的星圖緩緩呈現。

  比起楊華最初在萇弘那裏見到的星圖,這一幅石氏星圖顯然豐富了不少,以專業的眼光來看,上面不僅詳細標註了近千顆恆星的方位和星官分野,對太陽系內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規律探索也基本成形。

  由於古代的人認爲星相和人密切相關,星相的變化更暗藏着天命,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星圖也是密而不宣的。石申此番在大庭廣衆之下展示出遠比各國詳盡的星圖,其用意實在意味深長。

  當然,這還只是公開版,並不能代表其全部成果,相信其手中所掌握的遠不止此。

  楊華對這幅星圖並不怎麼感興趣,或許在這個時代這已經是最先進的了,可相比他看過的那些,又實在算不上什麼。

  他心裏卻生起另一個疑雲:春秋戰國時期居然就有如此詳細星圖,爲何後世流傳下來的星圖卻又顯得那麼簡陋呢?

  在衆人聚到星圖前驚歎不已之時,楊華的目光卻幕布上來回睃巡。

  赴魏之前,他和高石子、泰山一道設計過代表目前最高紡織水平的斜織機,自然對當前的紡織技術惡補了一番,沒看幾眼,就讓他發現了一個奇怪的事情:整塊近二百平方米的幕布居然沒有一處縫接的痕跡,就像由織機直接一次織出一般。

  這可就不得了了。

  他們仿製出的斜織機雖然不一定能超出齊國的正牌貨,但由高石子和泰山這樣的匠藝大師出手,水平相差應該不大。

  理論上斜織機經過改進是可以織出長寬都是二十米的布匹,可實際上要克服的難關實在太多了,就算加上楊華的因素,要研製出這樣的臺斜織機,也幾乎是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魏國的紡織技術難道已經遠遠地超過齊國,達到令人匪疑所思的地步?

  圍着星圖轉了幾圈,楊華仍然不得其解,卻又找不到人探討,正要作罷回席,卻與一人撞了個滿懷。低頭一看,卻正是之前在天象儀前遇到的那個少年。

  “你是不是很奇怪,爲什麼這塊幕布能織這麼大?”少年歪着頭,一副考究的樣子。楊華本有些歉意,不過看對方絲毫無礙,還知道他心裏最大的疑惑,也被勾起了好奇心:“莫非你知道?”

  “這有什麼!”少年扁了扁嘴:“我家織工也能縫接得天衣無縫。”

  “縫接?真的行?”楊華也不是沒考慮過由幾塊布縫接而成的可能,圍着轉的這幾圈都在仔細尋找縫接的痕跡,可是根本沒有任何發現,否則也不會如此失神撞上這名少年。

  少年卻搖了搖頭,答非所問:“居然真的是如此,我還以爲……周室果然沒有希望了,連星官都這麼沒見識。這樣吧,回頭我讓人送你一塊,要不要順便幫你把星圖繪上?”

  沒想到對方會這樣說,楊華一時語塞。

  一箇中年男子走過來親暱地拉起少年的手:“平,記住了嗎?”

  少年似乎頗不喜歡被人當小孩子看,掙脫男子的手向楚國的席位走去:“早記住了,沈叔,這星圖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多幾顆星嗎,而且還有些地方弄錯了。”

  看着少年的背影,楊華卻驚訝不已。

  他能看出這幅星圖的錯誤還沒什麼,可這少年纔多大,口氣居然不小。

  而且,他說的記住是指整幅星圖嗎?

  這麼短的時間能記住如此巨大的星圖,經歷過三年“地獄”模式學習楊華自問也力有不逮,這可不是背一篇課文或元素週期表那麼簡單!

  這少年絕對是個自己熟悉的名人,到底是誰呢?平?自己怎麼一點印象也沒有呢。早知道真該好好學習歷史,把這些歷史名人個個如數家珍,自己恐怕就好混多了。

  各國星官的震驚顯然令石申非常滿意,任由衆人觀摩許久之後才招呼大家重新入座。

  “這幅星圖歷經魏國五代星官百餘年的觀察積累,直至數月前方由在下代爲完成,不敢私藏,此番會後,將贈送給所有參會國一份,以待合衆人之力勵進更新,日趨完善。”

  聽到這話,衆人先是一喜,接着表情就有些複雜了。

  石申的話倒是不假,這份星圖詳盡之處確實要勝於各國目前所藏,不愧爲魏國五代星官百餘年的心血結晶。照理說,白白的得了這麼一份星圖,任誰也該高興。

  可是在這樣的場合,石申那番看似毫無瑕疵的話卻不得不令衆人有其他的想法。

  在星官大會的舉辦權沒有落入各諸侯國之前,主辦的宗主國下賜星圖倒是很常見的事,甚至有時還要諸侯國屈身懇求。

  可自從由各諸侯國舉辦之後,這樣的行爲就完全沒有了,各國都希望在天文曆法方面獨樹一幟,成爲各國效仿的典範,從而贏得觀天授時的特殊權力。

  所以一般來說,各國有什麼新的進展,大多祕而不藏,能公開拿出來交流的,大多是衆所皆知的前人典策。

  贈送星圖當然不會是石申的個人行爲,必然要得到國君授權,其後便有着魏國的國家意志。

  雖然說的是贈送而非賜予,可能成爲星官的人都不會是傻子,天官閣建築羣的佈置用意當然不止萇弘一人能夠看出。

  怪不得魏國對這次的星官大會如此重視,原來真是要着手各諸侯國一直想做卻無力去做的事情:觀天授時,典範天下。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