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屈原問天

作者:風逝
唐昧的話令所有人都有些心神不靈,他並沒有迴應這個預言會應在哪國,或許他自己真的也不知道,但卻再沒有人追問。答案當然是每個人都想知道的,但同時又是每個人都不願知道的。

  因爲這道揮之不去的陰影,魏國在其後安排的盛大宴席便顯得氣氛怪異起來,沒有什麼心理包袱的楊華狠狠地滿足了一番口舌之慾,其他人則明顯心不在焉,各自聚在一團竊竊私語,連欣賞歌舞的時候也不例外。

  當晚,各國星官互相竄門交流的盛況也不復再現,大多聚在各自的院落足不出戶,不知道多少人在這一夜裏難以入眠。

  第二天,星官大會進入第二個環節:問學。

  按照傳統,第一天是宗主國的星官進行講學,教導諸侯國的星官掌握這門重要的知識,第二天則是公開解答各國星官在學習中所遇到的疑問。

  作爲宗主國的周室衰落之後,這一個環節便充滿了政治意味,各國星官自是不願把自己降爲“學生”,主要提問的也就是各自的弟子,主題也從解答疑問變成了“問難”。

  以往的問難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平和的,內容多集中在前人典策之上,可這一屆星官大會與以往可以說完全不同,先有魏國處心積慮要奪取制訂曆法之權,後有唐昧的驚天預言,經過一夜準備之後,利於己國的意味便佔據了主導。

  大會一開始,各國便紛紛將矛頭對準了魏國。

  石氏歲星法雖然是當時的傑作,可並非毫無漏洞,是以各國星官便慫恿自己的弟子以此向石申發難,哪怕只是行文中的不當之處也毫不放過。

  石申對此顯然早有準備,在曆法上的研究僅甘德可相比擬,兵來將擋,水來土淹,從容不迫地化解了諸多問題。

  “我有一問!”眼看石申就要全身而退,楚國那名少年卻站了出來,長身一揖後道:“熒惑逆行,何由使之?”

  這一下可把石申問住了。

  他當然不是觀察到火星逆行的第一人,但對於其規律的研究卻當世無雙,甘德也要稍遜一籌。可是,他又如何能夠知道是什麼力量使火星逆行呢?

  不僅是石申,這問題甚至困擾了諸多人類文明數千年,以至於當火星逆行這一無法解釋的天文現象發生時,無不以爲將有災禍降臨。

  見石申不能回答,少年又轉向甘德。

  甘德看了一眼鄒衍,沉吟片刻後便以鄒衍的五行、五德之說進行解釋,認爲熒惑主懲罰,當有君主倒行逆施之時,便逆行守心以降禍端。

  “桀紂之時,可有此象?”少年對甘德的回答顯然並不滿意,反問一句後便轉向鄒衍。

  鄒衍臉色訕訕,他的見解比甘德也高不了多少,拿手的理論又被甘德先用了,不回答又太沒面子,只好硬着頭皮答之:“或是如此,天意難測,又豈是我等凡夫所能明瞭。”

  少年搖了搖頭,言辭咄咄逼人:“既然天意難測,何來大凶之兆。”

  眼見趙、韓、吳、秦的星官紛紛側身避讓,他連自己國家的星官也不放過:“唐先生,您說呢?你不是最能測天意的麼,這個問題應該難不到你吧。”

  唐昧顯然有些意外,這少年是個顯赫貴族子弟,這次硬要來“玩玩”,他也沒辦法拒絕。而在事先的安排裏,根本沒有其發言的環節,更不要說問難到了他的身上。大庭廣衆之下,唐昧也沒辦法回絕,只好耍了個滑頭:“使吾知者,知之。”意思就是說,老天要讓我知道的,我就知道,至於那些不讓我知道的,比如熒惑逆行啥的,我就不知道了。

  少年顯然極爲失望,衝着唐昧身邊一箇中年男子問:“沈叔騙得我好苦,說什麼星官大會來的都是天下知識最淵博之人!”

  這話顯然太狂妄了,那男子雖然一直寵溺着少年,也有些坐不住,連連呼喝:“平,此言太過,趕快回來!”

  少年卻置若未聞,仰天高呼:“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象,何以識之?”

  聽到少年連出四問,一衆星官無不變色。

  原來熒惑逆行只是一塊因昨天石申的講述臨時起意的敲門磚,真正藏在腦子裏的是一些更難回答的問題。

  憑心而論,這些問題他們當然能找番說辭解答,但那些解答根本連自己也無法說服。這並不是他們才疏學淺,而是所處的這個文明階段根本不可能得到這類問題的答案。

  楊華卻是眼睛一亮,他終於知道這少年是誰了!

  早在渾象儀那裏問出“圜則九重,孰營度之?”這句話的時候他就應該知道了,只是當時腦子根本沒轉過彎,又從沒想過大名鼎鼎的屈原這時候會是一個翩翩少年,其後又是各國星官的精彩展示,讓他完全把這個口氣極大的少年拋到了九霄雲外。

  屈原雖然在歷史上有着重重的一筆,可並沒有天文學家的標籤,楊華爲什麼如此熟悉他呢?這正是因爲其傳世之作中的《天問》。作爲一名偉大的詩人,屈原留下了諸多精彩絕妙的詩篇,

  縱觀其一生似乎並沒與天文學發生過瓜葛,可在其《天問》之中,通篇都是屈原對於天地、自然和人世等一切事物現象的發問,其中“圜則九重,孰營度之?”甚至被視爲戰國時期便已有渾天說的明證。

  雖然偏好理科,但楊華又怎麼可能不知道屈原呢?更不用說他在混跡一些天文愛好者的圈子裏,也曾看過一些討論這部《天問》的貼子。

  可即使過了兩千多年,人類在天文學上的發展已日新月異,但仍處在蹣跚學步的嬰兒階段,對這個身處的宇宙的瞭解着實有限。

  除了那些已經被證明的現象,很多天文學上的問題仍然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比如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學說雖然得到了越來越多證據的支撐漸趨完善,但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它仍然只是一種假說,真相仍然是人類探索的目標。

  又比如宇宙的尺度,別看人類已經成功發射了軌道天文臺數十年,獲得了無數星空圖像,但離探索整個宇宙仍然有着難以估量的差距。

  因爲《天問》的原因,他曾特意瞭解了一下屈原這個人。相比之下,反而成了他在這個時代的“熟人”。

  眼前的屈原顯然沒到加冠的年紀,自然也沒有取字,怪不得那人叫他“平”。不過在這個怪異的時空裏,楊華可不敢以自己所知那點作爲判斷,比如非常明顯,《天問》絕不是屈原少年時期的作品,可他現在卻能脫口而出。

  看着屈原一副落寞的樣子,楊華不禁對着這個“熟人”脫口而出:“你好像還有人沒問呢?”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