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九章 小鸟小飞(上)

作者:午后方晴
第六更求票与收藏。

  ===========

  大和尚们大神跳完,经文念完,合了什,拿着钱,笑咪咪的离开。

  合家上下在点灯。

  寡妇门前是非多,放在郑家显然不合适,一是郑家乃是荥阳名姓,虽不能与魏唐相比,终要一個脸面。大娘的操守,安静,也影响了其他女子。家中用了一些佣人,除了几個女仆外,還有三個老年夫妇,乡裡的宋伯,能识几個字,跟在郑父后面服侍很久,是郑家最忠心的仆役、家客。

  另外是许伯夫妇,世代替郑家看守着田地,也是放心的家客。

  后来大娘又收留了一個浮客,姓肖,看到他们夫妻老实,让大娘收下来帮忙。宋伯与许伯各有一子,放在城中布店裡在帮忙。肖伯有两子,在城中,但不在闻家的布店裡,一個在学打铁,一個自立门户,在码头上杠大包谋生。

  這就是郑家此时人员的构成。

  灯放在床下,众佣人要散去,郑朗悄悄将肖伯喊了出来,說道:“肖伯,你替我制做一样东西。”

  “大郎,想做什么?”

  “跟我来。”到了书房裡,用毛笔画出算盘。印象中沒有,郑州各個店铺的掌柜算账时還有小木棍做的算筹在算账。

  “大郎,是珠盘啊。”

  “珠盘?”郑朗疑惑的问。

  “很象,又有不同,上面是一個珠子,大郎這個珠盘是两個珠子,下面是四個珠子,大郎這是五個珠子,也沒有孔,更沒中间的木档,是涂了不同颜色放在木盘上来算数的。”

  “难怪,”郑朗长舒了一口气。若是有了算盘,人们不会用原始的算筹算数的。大约某一处出现了這种原始笨拙的珠盘,肖伯是浮客,也就是居无定所的逃户。见得多,看到了。

  “肖伯,能不能晚上将它做好?”

  “不难,”他還有一手好木匠活,郑家后来家俱,全是他打造的或者修补的。

  又找到了宋伯,說道:“明天用牛车载我进城。”

  “进城?”以前宋伯万不敢发出疑问,但现在少爷变好了,所以问了一声。

  “是,进城!”郑朗坚定不移的說道。

  ……

  郑家庄是一個典型的农村,东西两处高坡,是环境好的地区,住着郑朗与郑覃两家富户,往下面去,属于两家的十几户佃农。都不多,有的完全雇佣主家的田地某生,有的半雇半耕,偶尔也請請短工,在农忙时协助收割。除了十几户佃农外,還有二十几户平民,都有自己的耕地,有的多,有的少。男人耕种,女人纺织,农忙时,妇人也不得不下地劳动。

  村东口是通往城内的大道,两边长着浓茂的桑树,腊月天,桑叶凋落,只剩下一团团褐色枯枝。远处是一片片浮着积雪的农田,荒野空漠,寂寥无人,几個丘陵在天地穷处默然悚立,极象一幅惨淡若眠的郭熙《关山春雪图》。

  但一大早,安静的郑家庄居然热闹起来。

  家家户户都出来了人,看着牛车上的少年。

  郑家的败家子,丢了那么大的丑,居然又出来了?

  一個個很好奇。

  其实郑家下人也在說,自家小主人性格真的改变,可谁去相信?

  一個個指指点点,宋伯担心的扭過头来,看了一下小主人。发现他盘坐在牛车上,脸上表情无喜也无忧,心裡有些喜歡,想到,难道這一顿打,真将小主人给打好了?

  老百姓眼裡還是不同的,众人的指点,安若泰山,是叫执迷不悟。身边穿着黑色裘袍(不穿真冷啊),裡面穿着白色的裡单,黑白分明,颜色搭配得很好看,是谓继续纨绔。边上坐着四儿,穿着朴素的厚麻冬裙,還要替郑朗一会儿塞暖壶,一会儿挪毛坐毡,一会儿正衣(不想带她来,偏要来),是谓好不了。

  牛车驶過,留下一路闲言碎语,有的妇人居然当着郑朗的面,对家中的孩子說:“看到沒有,别学此人,一学,多大的家产也能败完了。”

  “大郎,那些人真可恶。”四儿不平的說。

  “乡裡人,观念朴素,善恶分明,若是原先,他们說得倒也不错。”郑朗睁开眼睛,淡淡地說。

  “可管他们啥事?”

  “四儿,大路不平有人铲,不平了,說两句,总会有的。官家做得不好,老百姓還能指指点点呢。”

  “大郎說得好啊,”宋伯欣慰的吼了一声。谁說郑家就能败下去呢,有少主人這句话,郑家還能发达起来!心裡面高兴,牛鞭儿扬得响,“驾!”,大黄牛跑得欢。两個时辰后,牛车就到了郑州城外。

  与宋朝大多数城市一样,经過几十年发展,又因为宋朝对商业的鼓励,城市人口增涨很快。汴梁城挤不下那么多居民,于是往城外发展。郑州城也有类似的情况,城市出现了一些坊裡,一排排的沿着护城河,延伸到远方。沿街的地区,开了许多店铺。不過郑家的布店却在城中。

  通過了士兵的盘查,进了城。

  郑朗忽然說道:“到李记茶楼。”

  “喏。”不明所以,宋伯還是应了一声,将牛车栓好,两人上了李记茶楼的二楼,斜对面就是郑家的布店。向伙计要了两壶茶,一碟茶点,坐在临窗的座位下边,然后看着窗外。

  也不是刻意观察自家的铺子,同时也看着街对面,所有的店铺。

  自家的铺子看得多些,上面一個黑底金字扁额,广帛斋,认识,父亲的字体,写得有些柔媚,不算出色的字,当然,比起现在郑朗的字,還是要好些。就是在郑州城中,這三個大字也能拿出来了。

  扁额下面是宽达十几米的大门,裡面是长长的柜台,摆满了各色布帛,但在茶楼上,看得不大真切。有不少客人进进出出。后面還有两排房屋,东边的小排是库房,西边的大排是作坊,自己儿从农村收来生丝,纺染,然后作为成口出售。纺倒是很少,只有十几台织机,供店中伙计家中女眷谋生的,盈利很少。主要是缬染,就是印花,相传是从唐玄宗柳婕妤发明留传下来的。宋代雕版业日益盛行,于是用版将各种图案雕到绸布上用夹缬法与腊缬法染上花色,彩帛就出来了。

  前面店铺是郑家的祖传遗产,后面的梁坊是郑朗父亲生前在相州担任官职时,结识的一個染匠刘东连,他技术很好,六娘七娘经常找他梁花色彩帛做衣服,后来慢慢熟悉,结果想到自家的布店,将他用重金請了過来,相出茜草,缬名天下,刘东连到来,带来了更红火的生意。相州大染师来了,总不能买了人家的布,拿到郑家的店来彩染吧。

  但代表宋代纺织业最高技巧的刺绣与刻丝,郑家沒有经营。整個郑州好象只有两家有這個能力。

  在两厢房屋中间,是一個很大的天井,长着几棵苍老的树木,后面還有几间房屋,是几個主事掌柜所居住的住宅,顺便看管店铺。

  這是原来郑朗的记忆,可穿過来后,郑朗自己一次沒有来到過。甚至将自己关在家中,都沒有出门,所以今天出门,才引起乡裡的轰动。

  “大郎,你看什么?”四儿好奇地问。

  “我在看账本呢?”

  “账本,在哪儿?”

  “嗯,就是眼皮底下,不過也看好了。宋伯,我們到店裡面吧。”

  “喏。”宋伯知道店裡面收入有鬼了,然而不相信自家小主人能找出什么马脚来。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