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醫聖孫啓
天下同哀。
世間最殘忍的事情莫過於白髮人送黑髮人。
尋常百姓人家,子孫先於長輩過世,長輩或許還能守着子孫屍首全身心的哀悼,可帝王終究不是尋常百姓,所以,太子身故,帝王需要強打精神,安排着太子的身後事。
姜蓮珠並未離開皇宮。
她在東宮角落裏,找到了傷心不已,默默哭泣的廖小瓶。
太子的離開,真心實意難過的除了皇家人,還有她姜蓮珠的兒子廖小瓶。
“斯人已逝,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
姜蓮珠將自己手裏端來的飯菜,放到了一旁,勸慰着大寶。
“兒子,你不可以這樣一直不喫不喝,即便是你不顧惜我的感受,也應該不讓太子不安纔對。”
太子臨終時,努力想要安撫傷心難過的大寶。
這些姜蓮珠都看在眼裏。
“娘,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現在就是難受,如果我能夠更聰明一些,會不會太子就有救了?”
廖小瓶在自責。
姜蓮珠拍了拍兒子的肩頭,長嘆出聲。
“兒子,那我問你,你覺得在這皇宮裏皇上、還有那些一直給太子治病的太醫,他們不聰明嗎?”
廖小瓶沒說話,但是,他已然是聽明白了姜蓮珠的話。
這個世上比他聰明的人很多。
可想要挽回太子的性命,靠得從來都不是聰明就夠了。
“太子已經離世,兒子,你現在應該做的就是盡你所能,爲着太子做一些你能做的事。”
姜蓮珠希望廖小瓶不留遺憾。
這就是她對大寶唯一的要求。
“生老病死是這個世上永遠無法阻止的事情,我們能夠做的就是讓遺憾少一些。”
廖小瓶像是聽懂了。
喫完了飯菜後,他強打着精神幫忙,姜蓮珠見廖小瓶無礙後便去了熹貴妃的宮中。
太子薨逝,熹貴妃傷心過去,直接哭暈過去。
陛下不放心熹貴妃的身體,特意安排了姜蓮珠前去貴妃宮中照顧。
“廖夫人,你可算來了,我們家娘娘一直侯着您,請隨我這邊來。”
熹貴妃宮中的侍女茴香剛一出宮門尋人,就跟前來的姜蓮珠撞了個正着,見着姜蓮珠來了,自是高興,領着人就去了殿內。
“回稟娘娘,廖夫人來了。”
牀榻上,哭暈的熹貴妃面色蒼白,神情悲慼,姜蓮珠上前搭了她的脈象。
宮中其他人不敢打擾,一時間落針可聞。
“你跟本宮說實話,我的病到底如何了?”
眼見着太子離世,熹貴妃承受不住,一病不起,想到了自己的身體,忍不住的胡思亂想。
“本宮是貴妃,需要我來安排的事情很多,廖夫人,你是本宮信任的大夫,所以,本宮希望你能跟我說實話。”
熹貴妃並非只屬於她自己,她身上還牽扯着很多人的利益。
她的母家、她的皇子,這些通通都需要她周旋安排。
“娘娘,你的身體虧空比起從前已然是好了大半,莫要胡思亂想,你的病症只需小心養着,定會痊癒。”
姜蓮珠攔住了熹貴妃的話。
“當真?”
熹貴妃喜出望外。
她原本以爲自己會跟太子一樣,一日日的藥石罔顧,沒想到她的身體竟然在漸漸變好。
“娘娘,自是當真,若是娘娘不信,也可以讓其他太醫替你再診治一番。”
姜蓮珠將搭在熹貴妃腕上的手移開。
“本宮信你,無需再傳召其他的太醫過來。”
太子新喪,皇宮內外都忙成一團。
陛下更是悲慼交加,熹貴妃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因爲她頻繁傳召太醫,而落人口實。
“娘娘,雖然你的身體虧空好了大半,但接下來的日子還需要好好養着,莫要太過操勞。”
“好,茴香,替我好好送送廖夫人。”
宮中事情很多。
熹貴妃知曉姜蓮珠也不能久待,於是讓自己身邊的侍女替她相送。
離了熹貴妃的宮殿。
姜蓮珠有些心神不寧,她當然明白爲什麼熹貴妃會胡思亂想,不,準確地說,熹貴妃的那些懷疑也是有幾分道理的。
因爲姜蓮珠發現熹貴妃脈象跟故去的太子很像。
明明他們兩個是不同的人。
這讓姜蓮珠很是不解,但是在謎題解開之前,她也沒辦法向熹貴妃解釋清楚,畢竟,原本的她是特工並非中醫大夫。
所以,對於熹貴妃跟太子擁有相似脈象這件事情,她準備去找宮中太醫瞧瞧。
但這些也只能慢慢來。
眼下太子故去,宮中上上下下亂作一團,一時半會兒怕是不好追查這件事情。
姜蓮珠在心中盤算,沒成想自己再次回到東宮,會在花園的一角看到李太醫。
此人已經年逾花甲,滿頭銀髮,藏身在大片大片的迎春花下,若是不仔細看,定會錯過。
“李太醫?”
姜蓮珠出聲詢問,對方像是沒料到自己被人發現,連忙擦拭了眼角。
回頭看到來的是姜蓮珠,方纔神色一緩。
“李太醫在太子的病症上你已經盡全力,如今逝者已矣,莫要過於自責。”
姜蓮珠知曉他一直在東宮替着太子醫治,勸慰道。
“廖夫人,老夫自從太子出生時就在他身邊侍候,因爲太子先天不足,很多的太醫看了以後都說太子活不過十歲,可老夫不信,覺得如果我用盡全力,必然可以讓太子的壽命延長……”
見來的是認識的人,李太醫不自覺的提及往事。
“李太醫這麼說,是有延年益壽的法子?”
姜蓮珠很是好奇。
太子的病症最本質上是他先天不足,積貧積弱,時間久了自然是活不長久。
不要說這個時代,就是現代也很難養大。
“不是我,是我的師父,他叫孫啓,被醫者譽爲醫聖,我相信如果讓我師父出馬,或許太子就不會這麼快殞命。”
李太醫悵然若失,感慨道。
“可惜啊,老天給了我十年,在這十年裏我都沒能夠找到師父。”
姜蓮珠倒是沒有聽過孫啓的醫聖之名,這也在情理之中,畢竟,她不是這個時代的人。
“李太醫,無需自責,或許你的師父已經不在世間……”
“不會的,五年前我還聽聞他在南疆鑽研蠱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