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四百三十五章 保媒

作者:章鱼凤梨
›››› 小說: 第一批搬出的孩子一共八個,两個姑娘六個小子。/ww.wx.CC 全文字// 六個小子中有四個是身体健康的小伙子,眼看着這两年就快到出堂的年纪了。可以說,廉租房制度真是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了。 毕竟,他们這样育婴堂出来的,到了年纪都是要由官媒保媒配婚的。 虽然不愁讨不到媳妇,可到底连自己都堪堪养活甚至都還养不活的,還要养活妻子儿女顶起這個门户来,這日子有多艰难完全是可想而知了。 而现在,不管怎么說,一個個的壮劳力,每月一钱银子总是拿的出来的。這么一来,起码遮风避雨的地方总算有了,不必东住两個月西住两個月的三天两头的搬家了。再加上,又有做工的地方,不用像之前育婴堂出去的那些兄长们一样四处打零工卖苦力,每月都能有固定的收入,還有什么不知足的。 而另外的两個小子也都是差不多的年纪,不過一個是下肢有障碍的笃疾,另一個是听力有障碍的残疾。 听力有障碍的那個小子并不在养济院的救助范围之内,也就是說,到了年纪也是要和健康的孩子一样离开育婴堂自力更生自谋生路的。 以往這样孩子的日子自然是难熬的,毕竟,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手艺,因为身体有障碍更不会有人愿意雇佣他们做工,只能四处打些临工聊以果腹神血小說,。可现如今,学了一门手艺能赚到银钱,又有廉租房可以租住。真是一下子就觉着這日子有奔头了,迫不及待的往薛氏那挂了名。 而那個下肢有障碍的孩子,虽然是在养济院的救助范围内的笃疾。可這孩子却是個非常自尊自立的,以前那是沒办法。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而养济院起码還有一口吃的饿不死,有個遮风避雨的地方起码不用四处流浪,去养济院就是最好的選擇了。 可是现如今不然,经過這半年的学习,他自觉他是有能力自力更生的。再加上。在育婴堂這么多年,他自然知道其实算起来,他這样的的情况并不算是最糟糕的,生活不能自理的都多的是的。他虽然在走路有問題,可能自己赚钱自己過日子,根本沒有必要待在育婴堂也不必去养济院,是完全可以省下一個名额来的,因此也很快就去薛氏那报了名。 薛氏认认真真的问過他,见他确实是很有信心的。再加上也认可他的自理能力和自立能力,所以便接受了他的申請。只不過。到底還是嘱咐其他的孩子们多照顾他一些,在他有困难的时候尽力帮一把的。 除了這六個小子,還有两個姑娘也是要一起搬出去。 這两個姑娘都是身体健康的,虽然在此之前一直都在犹豫要不要搬出去。 其实原本,众人一直都在考虑,育婴堂的小姑娘要不要享受這同等的待遇。毕竟。這些小姑娘到了出堂的年纪其实也就差不多到了成家的年纪了,是会有官媒替她们保媒的。如此一来,好像廉租房对她们也沒什么意义的。 但是,因为有可贞,這條自然是通不過的。 听到這样的消息,小姑娘们自然是欢欣雀跃的,不過能达到租住廉租房條件的小姑娘却很少。有的是年纪還太小,有的是身体條件达不到,還有的是胆子還太小并不敢住出去。 所以存了這样想法的只有两人,可是這二人即便有想法。可到底也是颇为犹豫的。毕竟,她们很清楚,搬出去后,再想要照顾那些比她们還小的弟弟妹妹们就沒有住在一起时那么便当了。 薛氏知道了她们的心思后,找了二人過来谈心。问她们想不想搬出去住。又告诉她们,若是想的话,就尽管搬出去住。如果是想照顾這些弟弟妹妹们,只管得闲的时候過来就是了。两個姑娘听了,最终下定决心要搬出去。 在大家伙都考虑的差不多的时候,廉租房也已是修缮改造好了。 正房厢房倒座,一共十一间屋子,每间屋裡都新砌了火炕和灶头,屋裡头一应的家私日用,甚至是一整個冬天要用的柴炭都是一应俱全的。 所以,当大家伙搬出来后,看着亮堂的天井,重新粉刷過的墙壁,新砌的火炕灶头,一应俱全的家私日用,堆尖的面缸和垒了一人高的柴炭,真是手脚都不知道往哪儿放的。 毕竟他们已都是领到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用了,感激不已的同时也在想着该怎么省着花。尤其是两個小子,已经做好了打算一文钱都不用,全都存起来当老婆本了。却沒想到,新家裡竟是色色齐备,一文钱都不用他们花的。 虽然都有些手足无措,可到底,說句实在话,這心裡头還真是庆幸的,尤其是那两個犹豫着要不要搬出来的小姑娘。 虽然育婴堂是他们的家,那裡的一人一物都让他们放不下。可到底,面前的也是他们每每午夜梦回时梦想中的家的。 第一晚,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哺食后,八個孩子如出一辙的集体失眠了。 薛氏也是一個晚上都沒能睡安稳,特地起了個大早過来了廉租房。天刚蒙蒙亮,却见天井裡已是打扫的干干净净一片落叶都沒有了唱诗班的天后,好看的小說:。 又看了看各人的屋子,所有的家什都不曾挪动位置,所有的物什都收拾的齐齐整整的,面上一件杂物都沒有,和他们還不曾搬进来的时候一模样。 桐月也抽了個空過来瞧了瞧這些孩子们,问了问他们有沒有什么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又告诉他们,谁家的米面价格公道,什么时候去买菜便宜又新鲜,谁家铺子裡的棉布不会上厚厚的浆子等等生计上的琐事儿。 回来后,把孩子们的情况细细的說给可贞听,又告诉可贞,這八個孩子很会過日子,都已是商量好搭伙吃饭了,六個小子每月分摊伙食费,两個姑娘负责买菜做饭。虽然是大冬天,可這日子已是過的红红火火的。 桐月想想自己看到的那场面就觉着高兴,又和可贞說笑,“等到成了家,這日子就更红火更有盼头了。” 自打去年育婴堂养济院的事发后,桐月柳月就对這几处上了心了。毕竟她们其实都和這些孩子一样的出身,要不是有白氏拉了她们一把,說不得還不如這些孩子们的。所以這一年到头的,也沒少在這些孩子们身上花银子费心思的。 這会子见着孩子们如此认认真真的過日子,自然是高兴的。 再加上,桐月在跟可贞之前,是一直跟着白氏的。白氏官媒出身,這冰人行裡的道道儿,桐月亦是一清二楚的,自然亦是会孩子们的将来高兴的。 别看官媒们嘴上都說的好听,什么都是做的官家的营生,是不会做那些指东道西、瞒天欺地、损阴害德、断子绝孙的事儿的。 就像冰人行裡一個個都时时刻刻挂在嘴上的一句老话儿,“碧霞天君是我們的心神,观音菩萨是我們的供神,送子娘娘是我們的护神。這些神灵都在看着我們,如有一丝欺心之处,都会记在账上,我們一辈子也是還不清的……” 可是到底,但凡做官媒的,当先头一桩大事儿就是保媒,不但要替那些或是拿不出嫁妆彩礼或是過了婚嫁年纪的老百姓们保媒,也要替育婴堂裡的這些孩子们成家。而且這還不是你想做就做不想做或是做不完就能不做的,這都還是有份额的,有时一個月就要做個二十对三十对的。若完不成,轻则罚银子,重则說不得這饭碗就砸了。 所以,官媒们虽說不会强拉硬拽不会把人往火坑裡推,可到底为了完成這份额,也不是做不出来的。 尤其是育婴堂出来的這些孩子,无父无母的,就是那浮萍,根本无人在乎的。管他什么人,管他是不是有什么或明或暗的毛病,红线一牵就是两口子了。 造了多少孽,真是数都数不清的。 可现如今就不一样了,因为苏慎和可贞的尤其看重,不管那些個官媒们心裡面都怎么埋怨怎么想,可有一点桐月敢打包票,肯定沒有哪一個官媒敢顶风作案的。 所以,能自食其力,到时候還能找個能過日子的另一半安安顿顿的過日子,真是不要太有奔头的。 而正如桐月所想,掖县的這些官媒们确实不敢再像以往似的這么随便了,也不敢收几個钱就把這些孩子冲喜的冲喜,推火坑的推火坑了。 到了时候,一個個的亲自找上了门去,难得的量媒做媒了起来。 毕竟都是官媒出身,以往只不過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曾上心罢了。這会子用起心来,那真是妥妥的。 不說旁的,起码這基本功就是妥妥的。一個個的都把這家的单身汉那家的闺中女都牢牢的记在了心裡,又充分发挥了她们眼光准、嘴巴甜、腿脚勤、脸皮厚的本事,這桩桩婚事自然都妥妥的了。 当然,這已是后话了。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