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作者:擺爛111
講道理!

  從長孫無忌府一路走來,今日的大婚,好像就連一點取消的跡象也沒有。

  這也讓陶逸不禁有些疑惑。

  難道是那下面的官員,長安縣的縣令,自作主張,以大局爲重,所以刻意把發現墓碑的事情給隱瞞了?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

  那陶逸還真的沒什麼很好的辦法。

  當然了!

  破壞婚禮只是陶逸爲了驗證歷史是否會被改變的一次嘗試。

  如果這一次失敗了,他日後其實也還有無數次的機會,因此,這倒是不會讓陶逸覺得有多麼地惋惜。

  不過話也說回來。

  這不嘗試還不知道。

  原來在大唐想要進入這些達官權貴的家中,似乎也不是那麼困難。

  你看!

  他如今這不就進來了?

  而且……

  有一說一,這長孫無忌的府上,就連這奴婢,好像相貌一個個都不差。

  主要是伙食可能也好吧,所以,這一個個給人的感覺,便都容光煥發的。

  還有就是……

  可能‘齊國公府’這幾個字,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畢竟……

  就算是奴婢,跟其他的奴婢一比,前面帶着‘齊國公府’這幾個字,也能讓她們比別的奴婢在地位,氣質上,肯定都高上一節。

  說白了!

  就是她們也以齊國公府爲榮。

  這份發自內心的對齊國公府的維護,會讓她們不自覺,表現出一種不同於別的奴婢的氣質。

  ……

  出來後……

  剛剛走沒多遠,柳忠也是對陶逸道:“你怎麼直接被趕出來了?”

  咳!

  陶逸只能說,自己剛剛自由發揮了一下下。

  其實他根本不懂治國,懂治國的前提是,你得知道這個國是怎麼的。

  然而……

  陶逸才來大唐不到半年的時間。

  他哪知道大唐是什麼樣的。

  現在朝堂上發生着什麼事,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他全都不知道。

  自然是很難寫出什麼治國的東西來。

  不過……

  雖說陶逸目前還不知道,但不妨礙他從史書中,尋出一鱗片爪。

  就比如說……

  方纔他給長孫無忌的‘治國良策’當中,陶逸也就提到了,爲什麼自古以來,能夠傳承千秋萬代並且獲得美好結局的朝代少之又少。

  甚至……

  可以說沒有。

  然後圍繞這個題目,寫了一點自己的看法。

  之所以這樣的朝代少之又少,甚至是沒有,第一,是因爲君主不行。

  比如說,隋煬帝。

  他阿耶隋文帝就幹得挺好的,可爲什麼到了隋煬帝,一下子隋朝就亡了呢?

  就是因爲這君主不行!

  爲君之道,最上等的,應該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最好的例子,就是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

  不過最上等的,往往卻也意味着是最難做到的。

  也不說什麼三過家門而不入這種十分苛刻的,一般人,只需要做到,在自己做任何事之前,都先想一想百姓,會不會給百姓帶來負擔。如果能夠做到這樣,對百姓有惻隱之心,因爲知道會給百姓帶來負擔,就不做自己想做的事,比如說建造宮殿,建造亭臺樓閣,這就已經算是很聖明很聖明的君主了。

  如果代代君主都能做到這樣,那不說千秋萬代,至少,三五百年,肯定是沒什麼問題的。

  這也就引申出了,之所以能夠傳承千秋萬代並且獲得美好結局的朝代少之又少的原因之二,對後繼之君的培養。

  對後繼之君的培養,最失敗的,無異於秦始皇、隋文帝。

  當然!

  一開始兩人所培養的重點,肯定也不是胡亥跟隋煬帝。

  只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最終讓這兩人登基繼位了。

  胡亥跟隋煬帝都有一個問題是什麼。

  那就是從小從深宮長大,根本不懂民間疾苦。

  他們所得知的天下,全都是別人給他們過濾過,或者是他自己給直接過濾的。

  爲什麼每每開國的皇帝,在治國這方面,都不會出什麼大的問題。

  因爲……

  他們都知道自己創業的艱難,都吸取到前朝的一些教訓,都曾看過百姓的累累白骨。

  然而……

  到了下一代,就不是這樣了,下一代眼中的百姓疾苦只是書中的一句話,只是老師口中的一句嘮叨。

  哪有音樂、美女、飲酒來得有意思。

  從小便在音樂、美女、飲酒當中長大的君主,你說讓他知道、體恤百姓的疾苦,那可能麼?

  所以……

  這不就有了胡亥,有了隋煬帝。

  並且,隋煬帝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想使得朝代能夠千秋萬代,就不得不重視太子以及諸王的教育。

  否則一個不好,亡國便只在下一代。

  能夠傳承千秋萬代並且獲得美好結局的朝代少之又少,原因之三,貪腐。

  自古以來,貪腐問題就一直存在。

  如今大唐只是由於剛剛立國不久,所以貪腐問題還並不明顯。

  可只要再過個一百年,你看看北魏,你就會發現,貪腐儼然已經成爲了國家最重要的事。

  不過……這問題歷來就有,也不好解決。唯一能做的,也只有是通過建立相應的反腐制度,來延緩一個王朝的壽命了。

  一個國家,或者說王朝,往往從建立到衰亡,總會經歷大致如下五個階段:

  開國,鼎盛,衰落,中興,滅亡。

  貪腐問題,在鼎盛以及衰落時期,尤爲嚴重,只是在鼎盛時期,還不怎麼明顯,而中興時,貪腐就是中興的毒藥,怎麼去也去不盡,怎麼治也治不好。

  不過……估計到了那時,陛下已經早就入了土了,所以,也就沒有必要再去擔心了。

  朝代沒有不滅亡的,有的是因爲宦官外戚,有的,是因爲君主自己沒做好。

  然而……這些其實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

  “如果想知道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把我叫回來。”

  只見等陶逸離開了以後,長孫無忌也是出於好奇,隨手把陶逸的‘治國良策’打開了看了看。

  正看得入神呢,誰知道,這最後一頁,就出現了這樣一句話,讓長孫無忌情不自禁地,就念了出來。

  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隨後又看了看這‘治國良策’。

  雖說……

  從內容上,對方這內容寫得稀巴爛,甚至連自己現在最小的兒子,估計寫得都比他要好。

  但你不能否認,這傢伙是真的有一點東西,雖然不多。

  長孫無忌又看了看爲君之道的最上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能寫出這樣的話,至少證明對方還是讀過孟子的。

  齊宣公問孟子:“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大概是出自這裏吧。

  又或者是……

  就是陶逸自己想的。

  最後想了想,長孫無忌便道:“來人啊!”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