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9章 磨豆腐

作者:挽云白
麦芽糖拿到手后,叶母掰下三块给孩子们,剩下的则用帕子包住小心收起来。

  叶瑜那块很小,他放在嘴裡用唾液软化,很甜,同时也很韧很粘,除了有甜味,咽下去的时候還带着麦芽的香气。

  “放了一早上,已经有些凉了,您趁早吃完。”正给客人盛豆花的叶大嫂见弟妹带着孩子回来,立刻加快了手脚。

  叶瑜定睛一瞧,摊子前的客人正是他早上看了一套讨价還价的布摊主人。

  那青年有一副很讨喜的面容,圆头圆脸,就连身材都颇圆润,有点像大肚的弥勒佛,只不過比之要瘦一些。

  他手裡拿的碗也比普通的碗更大更深。

  “你们家這叫豆花的吃食味道是真好,就是吃了這一次也不知道有沒有下次了。”

  青年遗憾道,“哎哎,浇头全给我算了,就剩那点也干不了啥。”

  因为他直接包圆了剩下的豆花,叶大嫂也不吝啬,用勺子刮两下桶底,将最后一点蘑菇酱淋在他碗裡。

  心满意足的青年捧着碗离开,走之前又看到一溜小萝卜头,他便热情地說。

  “你们要不要来看看我家的布,要买的话可以给你们便宜点。”

  叶大嫂叶母对视一眼,点点头,前者取下围裙,后者把篮子放在驴车上。

  顺带一提,那头灰色皮毛棕色眼睛的驴正嚼着豆渣,别提多惬意了。

  這次叶河与荷花沒跟着,两人脚挨脚坐在一起专心致志地吃糖。

  叶瑜倒是跟着她们,主要那糖有点太粘牙,像他這样還沒换牙的,总感觉牙会被粘掉导致提前换牙。

  布摊离得不远,几米的距离,青年一屁股坐下,然后介绍道,“你们看看,這些都是我家的布,一尺布四文半,可以用鸡蛋抵一文钱。”

  “你们可以去打听一下,我們秀禾村沈家甚至在县裡都很有名气,不是我吹,我家的布连县老爷都在用。”

  沈姓青年說的是天花乱坠,也不知真假,但叶瑜觉得他大概率沒吹牛,因为摊子上的布匹确实比他以前见過的都要结实和柔软。

  显然叶大嫂和叶母也是這么觉得的,两人低声商量半晌,就大手笔地包圆了摊上剩下的青灰色布匹,這样的颜色不管男女大小都能用。

  叶母還额外买了一尺柔软的细棉布,這是准备拿来做小衣,他们一家三口应该是够了。

  挑的差不多,她又看中一匹浅青色的布,晕染得很好,颜色也很清爽,正好能给宝哥儿做一套衣服。

  算得上是满载而归。

  路上即使疲累,但依旧兴高采烈,因为高兴,就连路上的枯树都能叫叶瑜看出美来。

  早上来时天還暗着,如今叶瑜才能仔细打量周围,這還算是他从小到大第一次出远门。

  周边的树都是经年的老树了,盘根错节的生长着。

  驴车慢悠悠地走在小道上,這一條路走的人多,慢慢便踩出了一條道,但依旧杂草丛生,若是晚上从這走,還不知道会不会从哪裡冒出毒蛇猛兽。

  一行人回到家的时候,太阳已经西斜。

  孩子们都累得不轻,各自吃了些东西就躺炕上睡着了,而大人们還不能睡,他们得清算一天的收益。

  数完铜板,堂屋裡一片寂静。

  “嘶。”叶老二惊讶地說:“七百文钱啊,一天就挣了七百文,如果每天都能挣這么多,那一個月下来岂不是有好多银子。”

  說着他便开始掰手指算到底有多少银两。

  如今银子和铜板的换算,约是1:1200。

  其他人虽嘴上不說,但心裡也跟着算计。

  還是叶老头给他们泼了盆冷水,“行了,哪会有那么多银钱,還得减去成本,况且又不是每天都有集会。”

  這倒是,叶父本也有些飘飘然,但听到這话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紧接着叶老太想了想,问道,“集会有三天,咱们還去卖嗎?”

  叶老二拍了下腿,“当然得继续,這么多银子咋能给放走。”

  叶大嫂则是皱起眉头,盘算道,“但是咱家沒豆子了,新豆還沒下来,旧豆昨個就全做成豆花了。倒是蘑菇還有,前段時間下雨,山裡头全是蘑菇,晒成干蘑菇還不少。”

  這倒是大問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沒材料他们咋個整。

  叶父手裡转着铜板,他是個脑袋灵活的,当初若不是因为受伤,如今在军营裡许是能混個百长也說不定。

  “在离得近的几個村子裡收豆子,一斤豆子才六文钱,收個几百斤也不過才几個银子。”

  他說完顿了顿,“明天先不去集会了,后天再去,找村长說一下。等日后豆腐生意起来,我去县城裡寻摸個铺面,咱就专门做豆腐生意。”

  虽然要把豆腐方子公布出去,但不代表是无偿的,要不然谁都把他们当成冤大头。

  叶老头沒意见,“先這么做着吧,挣钱可能要少了点,但胜在安全。”

  其余人纷纷应是。

  叶老太见他们结束這個话题,便谈起了另一件重要的事。

  “做生意前得說好规矩才行,這法子是宝哥想出来的,回头买豆子的钱也是三房出的多,在分成這一块可得好好說道說道。”

  還有一句话她沒說出来,毕竟财帛动人心。更何况就算夫妻两個沒想法,那亲家难不成也沒想法?都說人心是经不起诱惑的。

  叶母闻言一怔,“咱還沒分家,就都是一家人,何必分的這么清。”

  “三弟妹,可不能這么說,亲兄弟還得明算帐,有個规矩确实是好的。”

  叶家人不论习性如何,但脾性都是好的,当初两個儿子娶亲,都由叶老太把关,不得不說她看人极准,這么些年下来,妯娌之间基本沒红過脸。

  叶老大率先表示自己的意见,“都听爹娘的。”

  叶老二夫妻同样如此。

  叶大嫂倒是說了自己的想法,“爹娘也得占一份。”

  叶老太连忙道,“我們都是半截子入土的人了,要那分成做啥?”

  “啥半截子入土,到外边一看,谁能看出来您老两口的年纪,少說還有五六十年好活呢。”叶父夸张地說。

  “還五六十年?那岂不是都活成老妖怪了。”叶老太虽然嘴上這么說,但脸已经笑成了朵花。

  叶老头脸上沒啥表示,但心裡也热气,当爹娘的一辈子不就是为了這儿?

  “這样吧,一半收成给三房,另一半裡大房和二房一人两成,剩下一成我跟你们娘收着。”

  這下子所有人就沒了意见,各自回去休息。

  春耕之后,农家人大多都沒事干,吃過早饭,三三两两的凑到一起說闲话,男人们揣着手晒太阳,女人们则是手不停歇地做活计,就连小孩都在阳光底下跑来跑去。

  有那眼尖的看到叶永存家的搬着东西往石磨走,便大声喊道,“這是在做啥呢?”

  叶永存就是叶老头的名字。

  “做豆腐呢。”

  “豆腐是啥?你们听說過嗎?”

  “不知道啊,要不去瞅瞅?”

  說动就动,不一会儿村裡一大帮人就从东南方向的断墙脚下转移到石磨旁边,很快就围了一圈。

  有窃窃私语的声音响起。

  “哟,村长和耆老都在,這豆腐到底是何物?”

  “是啊,文叔公因着年纪大了,可是轻易不再出门。”

  被称为文叔公的乃是村裡最年长的老人,如今已過了一百岁,更难得的是,神智還清醒,是活人瑞咯。

  叶大嫂沒管周围的动静,只按照步骤开始做豆腐。

  原本還有人在說话呢,等豆花絮出来,一股又一股豆香扑鼻而来的时候,已经是沒人舍得开口,都在抽鼻子。

  “這便是豆花。”叶老太只往裡头加了一点盐,然后将几碗豆花挨個传递出去,一人一碗是不能够,但至少每人都能尝一口。

  村长和几位耆老倒是一人一碗,文叔公牙齿早都掉光了,這么些年来都靠煮的软烂的粥過日子,吃的肚子裡全是粥水,一点别的味都沒,现在一尝到豆花立刻惊讶了,都不用牙咬,味道也好,对他這样年纪大的人实在是再友好不過了。

  豆腐成型還得等一段時間,本来他们以为村裡人会待不住,结果却沒想到一個人都沒走,就连跟窜天猴似的闹腾的小孩都沒觉得无聊,一個個蹲在瓦罐旁边,看那样子,恨不得连瓦罐一起抱走。

  也不是沒人催他们,但催促的人刚开口就被村民们堵了回去,只好悻悻住嘴。

  豆腐一做好,叶大嫂就拿刀开始分豆腐,边分边道,“這豆腐炖汤好吃,拿绿叶菜炒也好吃,還可以剁碎了包进包子饺子裡。”

  基本一户能得一块约有巴掌大的豆腐。

  “這豆腐方子是我家老三救過的长官遣人送来的,整個县裡也是独一份,若是有人想知道方子,可以拿一两银子来买。”

  這价钱是他们同村长耆老们商量過后定下的,一两银子对农家来說虽然多,但并不是掏不出来,总不能叫他们不劳而获。

  “要是有了方子還不会咋整?”

  叶大嫂按照他娘教的,回道:“可以到我家裡学,学会为止。”

  村民還在犹豫,村长和几位耆老倒是率先掏出银子买了方子。

  其中一個更是开口,“回头让我家老小去学。”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