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015 工房师爷

作者:未知
(各位书友請继续投推薦票支持,让本书能够在新書榜上站稳脚跟) 苏昊的犹豫,丝毫也沒有出乎韩文和方孟缙的预料,在他们看来,如果苏昊十分爽快地答应了,那才是奇怪的事情呢。 要說清楚這件事情,要先从明朝的官吏制度和科举制度說起。 明朝县衙裡的官吏,一共分为三個层次。第一层次是官,一般的县裡只有4個能够称为官的人,也就是知县、县丞、主簿和典史,這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用后世的标准来說,就是所谓公务员了。 第二個层次是吏,包括县衙下属各個部门裡的负责人和技术人才。吏的数量根据各县的事务多少以及财力多寡而不同,少的有二三十人,多的可以达到上百人。吏的来源是从民间招募,最早甚至是以徭役的方式征用来的。 根据明朝的制度,愿意充吏役者要自己先提出申請,称为“告纳”,然后由裡老乡绅具保,上报至州县。州县的长官觉得合适后,会报给上一级的府,府再报布政司核准,這样申請人就成为一名正式的吏员了。 在一個县裡,官员人数很少,主要是负责一些大政方针的把握。县裡的具体事务都是由吏员负责艹办的,所以有“官治之实皆吏治之耳”的說法,意思是說国家名义上是由官治理的,但实际上却是由吏治理的。 一個县有几万至几十万人口,各种事务也是非常繁多的。所以,在县衙裡,設置了许多個部门,其中主要的是与中央的六部相对应的吏、户、礼、兵、刑、工六房,分别管辖一個方面的事务,六房的负责人,就称为六房书吏。除了六房之外,县衙下面還会有马科、粮科、架阁库、册房等其他部门,也都分别有负责具体事务的吏员。 在县衙裡,书吏属于技术干部,此外還有负责出力干活的吏员,称为典吏。在书吏和典吏之上,则有管人事的吏员,称为司吏。 吏员与官员相比,地位稍低一些,用后世的标准来看,官员属于县领导,而吏员就属于县裡各個委、办、局的负责人了。 在后世,县领导与委办局负责人之间,不過是一個级别差异而已,但在明朝,二者之间却是有一條深不见底的鸿沟。 明朝的官,是通過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随着政绩的积累,官员可以逐渐升迁,从一個小小的知县,升到六部尚书甚至内阁大学士,也都有可能。 而吏员则不同,他们是通過向社会招聘的方式招收进来的,基本沒有什么升迁的机会。在明朝初年,为了给吏员们一些希望,曾规定吏员经過三次考核,也就是服役满九年之后,可以获得出任官职的资格,称为“出身”。但事实上,规定仅仅是规定,由于吏员人数众多,而官缺极少,所以真正能够获得升迁的吏员数量很少,而且多数只能补充到那些科举出身的官员所不愿意从事的岗位上去。 如果仅仅是在自己的岗位上无法升迁,也就罢了。真正有才学的吏员,至少還可以考虑通過科举的方法步入仕途吧?但更悲摧還在后面。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是一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即便是当上了皇帝之后,他对于官僚体系仍然是充满了怨念。他认为,官场是一個大染缸,好人进去混几年,就变成坏蛋了。出于這样的认识,朱元璋出台了一個政策,规定曾担任過吏胥者,终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也就是說,如果你曾经過当吏员,那么不但在吏员的位置上无法升迁成为官员,甚至你想跳槽去参加科举考试,也已经沒有资格了。 朱元璋制定的這個政策,代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了明代灭亡。可想而知,有這样一個政策在那卡着,年轻的秀才们怎么敢往官衙裡凑呢? 韩文和方孟缙都是读书出来的人,自然也懂得读书人的心态。在他们看来,苏昊拒绝接受韩文的聘用,正是担心自己一旦当上了吏员,未来就沒法再参加科举了。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丢掉前途,這是任何一個有理想、有抱负的秀才都不愿意的。 “苏昊,你的担心我也知道。本县爱惜你是個人才,自然不会耽误你的前程。我欲聘你到县衙当差,你可以不入胥吏名册,有其实而无其名,這样一来,也就不会影响到你未来参加考试了。”韩文给苏昊吃着定心丸。 “呃……”苏昊无语了,其实他装出为难的样子,還真不是因为朱元璋的那條脑残规定。 随着時間推移,到了明代后期,很多早年的规定也慢慢不再受到重视了。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秀才当過胥吏之后再去参加科举的情况也不再少见,考官们对于這样的事情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因为当過胥吏這样一個“污点”而阻断一個有才气的年轻人的前途。 苏昊是有着后世灵魂的人,对于科举一事本来就沒有多热衷,更不可能因为担心失去科举资格而拒绝一個当官的机会。 苏昊从穿越過来那一刻起,就在想着如何生存的問題。人生于世,要么有钱,有么有权,总得占着一样,才能舒舒服服地生活下去。放在明朝這样一個官本位的封建朝代,恐怕有权比有钱還要更重要一些,所以,遇到能够与官场沾上边的机会,苏昊是不会轻易放過的。 苏昊此前做矜持之态,其实是想和韩文讨价還价。自己身上有勘测井位的技术,在此大旱时节,正可以待价而沽。如果韩文一张嘴,他就忙不迭地接受了,岂不是自跌了身价? 沒曾想,他這一犹豫,倒让韩文往科举方面去猜测了。苏昊听韩文這样一說,也觉得有些道理,作为一個秀才,如果欢天喜地地接受一個胥吏的差使,反而会被别人看轻了。 想到此,他便顺着韩文的话头說道:“大人明察,学生正是担心此事。如果能够不担這個名义,倒是更好。” “你放心,本县不会害你的。”韩文說道,“這样吧,本县也聘你当個师爷,主管工房,就称为工房师爷吧。” “学生惶恐,岂敢与方师爷齐名?”苏昊說道。 韩文看看方孟缙,說道:“方师爷是替本县总揽各项政事的,你這個师爷自然不能与方师爷相比。你這個师爷只负责工房事务,有权支使工房书吏及下属衙役。涉及到本次打井抗旱的事务,你尽可干预。” “据学生所知,大人派往各乡打井的差役,都是县衙的典吏,不知学生這個工房师爷可否指挥他们?”苏昊开始了解自己的权限了。 “那是当然。”韩文說道,“你是本官的师爷,县衙裡所有的吏员都算你的属下,除了县丞大人之外,主薄和典史那边,你也尽可不必理会。” 我知道自己是谁了,苏昊在心裡偷笑。韩文许给他的职务,差不多相当于县领导秘书這样一個位置,除了比领导的贴身大秘方师爷小一点之外,下面那些局长、主任之类的,都得看他的脸色。有了這样一個职位,只要他不得罪韩文,那么以后在丰城县的范围内,基本上就可以横向走路了。 “谢大人垂青,学生一定不负大人的重望。”苏昊站起身来,向韩文施了一個大礼,這就算是接受韩文的任命了。 “苏昊,你既然答应了替本县办事,那么曰后就要住在县城了。你在县城可有合适的住处?”韩文问道,這倒是一位不错的领导,除了会给下属安排工作,還惦记着下属的生活問題。 苏昊道:“目前我還沒有合适的住处,不過,一会我会去找找房子,想必租一处房舍先住下倒也不难。” “嗯,县城裡闲置的房舍不少,你应当能够租到不错的住处的。”韩文說道,說罢,他向方孟缙說道:“方师爷,你替我去取20两银子赏给苏昊,他要在县城住下,总得有些花费的。” “大人,学生不敢无功受禄。”苏昊连忙站起身来推辞,虽然他的心裡想的与說的完全相反,但必要的客套总還是要做一做的。 韩文呵呵笑道:“這不是无功受禄,你在折桂乡助郑春打出了几口好井,這就值得本县奖赏了。适才你說過,你家中生活拮据,本县既然聘你做事,总不能让你有后顾之忧吧。” “那学生就谢過知县大人的赏赐了。”苏昊這才做出半推半就的样子,接受了韩文的银子。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