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二十六章 素车白马(五)

作者:雁九
阳宅外,亲友早已走的差不多,各位老爷的长随、小厮早已尊五房太爷吩咐,不是离的远远的,就是去隔壁五房阳宅歇脚。 四房阳宅外,只剩下沈瑞、沈瑾、沈全三個晚辈,還有蒋三公子這個外客。沈瑾、沈全眼见族中有身份的人都留下,自是猜到商议什么大事,只是一时半会儿,還想不到孙氏嫁妆上去。毕竟按照世情,孙氏只有一子,所遗留当然毫无异议地留给沈瑞,哪裡需要郑重其事地商讨。 只有沈瑞,晓得沈理忍让许久,就等今日发作。不過他也有些意外,這族谱上记载朝廷诰命是怎么回事?难道族谱记载還有作假的?怎么一直到孙氏出殡都沒有动静。孙氏现下下葬,是按照八品孺人的格局下葬的,要是按照族谱记载,可是四品诰命。 還有那“贤妇桥”,至今也沒影儿。难道這诰命不是在逝者未入土前赠下来的?不過想了想松江府与京城的距离,两千多裡路,一個民妇捐献数万嫁妆做善事,也不至于八百裡加急报道朝廷。 就算知府蒋升为了教化治下百姓,要为孙氏請立牌坊,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 四房之事,肯定有不能对人言之处,否则张老安人不会匆忙卖了王妈妈与柳芽,沈理也不会冒着“家丑”外扬的风险,留下知府太太与蒋三公子做他山之石。若是沒有知府太太与蒋三公子,那四房有什么不妥当,族老们为了沈家之名,說不定也要一床大被遮了。即便沈瑞有所委屈,這毕竟是父为子纲的时代。 只有外人在,族长们为了脸面,才能更公正的对待沈瑞。沈瑞正想着,蒋三公子已经凑過来,低声道:“贤弟,可否听愚兄一言……” 贤弟!愚兄! 這样的称呼,可還是觉得牙根有些酸。不過瞧着蒋三公子正经八百的模样,沈瑞牙酸之余,也添了几分郑重。他看了不远处的沈瑾、沈全一眼,对蒋三公子道:“世兄若是不嫌弃,小弟陪世兄到前面转转。” 蒋三公子自是点头道好,沈瑞便同沈瑾、沈全打了招呼,带了蒋三公子去了不远处。往上走是宗房墓地,左边是三房墓地,下首是外五房墓地,只有右侧是一片樟树林。沈瑞与蒋三公子便踱步到树林边,并未往裡面去。 蒋三公子似有迟疑,欲言又止,沈瑞看了阳宅方向一样,不知沈理如何为自己张目,族老们說不得就要传唤自己,便直言道:“不知世兄何事教我?” 蒋三公子道:“都說‘疏不间亲’,贤弟家事本不当外人置喙,只是家母与孙姨母情谊颇重,這些日子常为贤弟担忧。今日過来前,又专程吩咐我转告贤弟几句密语。不過是长者慈心,若是有冒犯之处,還請贤弟谅解一二。 沈瑞闻言,微微一怔,随即道:“小弟不是不知好歹之人,自是感激庄姨慈心,還請世兄直言便是。” 蒋三公子這方松了一口气似的,道:“孙姨母曾留有一封书信在家母处,其中提及身后嫁妆卤田分配……前几日沈状元上门,亦提及孙姨母身后事。愚兄本以为那封信是姨母怕贤弟吃亏,才留书在外头做個凭证,還附了嫁妆单子……”說到這裡,又是迟疑半响,方道:“谁想,直到今早出门,娘子吩咐我转告贤弟几句话,愚兄方知,那嫁妆分配孙姨母另有安排。” 說到這裡,他停下来,打量沈瑞神色。 正常分配,孙氏只有一子,那嫁妆毫无疑问当全部归沈瑞。能让蒋三公子意外的,那孙氏的分配就不是如此。换做其他人,早就讶然出声。只是沈瑞晓得孙氏捐嫁妆之事,倒是并不觉得意外,反而觉得心裡踏实许多,就跟久等的另外一只鞋子落地一般。 這下,轮到蒋三公子微怔:“莫非孙姨母生前曾对贤弟說過此事?” 沈瑞摇头道:“不曾,只是娘亲生前最是心善,常有怜贫惜弱之举,想来所留遗命,亦是与行善济人相关。” 看着沈瑞神色清明,并无不忿惜财之色,蒋三公子心中不由叹服,道:“若是单单如此,贤弟尚不必为难,只需享姨母留下福泽便是。谁会想到,姨母留下的遗命,是要将嫁妆卤田分作两份,一份留给贤弟……另外一份则是赠与尊兄。” 這下沈瑞真的大吃一惊,怎么回事?捐赠呢?怎么成了兄弟两個平分嫁妆,不是還有捐赠之事么? 虽說迷茫不解,可沈瑞面上依旧沉静如水,缄默了好一会儿方道:“慈母心肠,不外如是。” 這句话,說的蒋三公子侧目:“孙姨母留下的可是万贯家财,那本应都是贤弟独得,贤弟不怨?” 沈瑞摇摇头道:“那本是家慈私产,如何处置,旁人自无人置喙,人子亦然。” 蒋三公子看了沈瑞好几眼,苦笑道:“倒是愚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孙姨母行事大方豁达,贤弟自然也不是小肚鸡肠之人。原本家母還担心贤弟年幼,一时想不通,不忿孙姨母這般安排,让我私下规劝贤弟一二。毕竟尊兄前途锦绣,若是受了孙姨母這份馈赠,往后這好处也会回到贤弟身上。否则若行忘恩负义之举,不需旁人,士林断不容他。沒想到贤弟心胸,不亚孙姨母。” 沈瑞能說出慈母心肠的话,自然也想到蒋三公子所提及的。若是沈瑾不走仕途還罢,若是走仕途,为了名声故,就要善待沈瑞這個异母兄弟。 世人心思复杂,更愿意用恶意去揣测人心。孙氏此举,怕是沒有几個人会觉得嫡母心慈,视庶子如亲生,反而多半会想着此举是否为托孤之意。长兄如父,沈举人是個不通世情的,沈瑾又前程可期。孙氏信不着丈夫,将独子托付给庶长子勉强也說得過去。 就是旁观的知府太太与蒋三公子,也觉得孙氏如此安排,多半是這個意思。 见沈瑞并无不忿排斥,蒋三公子松了一口气。此事虽是沈家家务,可孙氏遗书既送到知府太太手中,那蒋三公子自是希望事情得以圆满解决,省的引人非议。 沈瑞却想起一件事,道:“家慈信中,可否提家兄记名之事?” 孙氏既能将嫁妆分给庶子一半,那当是不吝啬再给庶子個体面,抬举他出身。 蒋三公子道:“提是提了,可不是直接记名。孙姨母信中說,嫡母亦是母,不欲夺人子,若是令尊扶正二房,不必提及;若是并未扶正尊兄生母,为了尊兄前程故,可将尊兄记为嫡长。”說到這裡,不由一阵唏嘘,只說孙氏良善,方能如此处处妥体贴他人。 沈瑞不知为何,却是直接想到“三足鼎立”。 孙氏若是在馈赠沈瑾遗产时,提及将沈瑾记在名下,虽在情理之中,可未免有携恩图报之嫌,谁晓得会不会引得沈瑾母子嫉恨。既馈赠了,又不图母子之名,那沈瑾母子剩下的只有感恩。后边那一句“若是”,又有不尽之意。 假若沈举人扶正郑氏,郑氏得了孙氏嫁资,只当真心感激,善待沈瑞,否则就有忘恩负义之嫌;假若沈举人沒有扶正郑氏,孙氏此举,可谓对郑氏母子再次援手。 在蒋三公子看来,孙氏這般安排過于厚道;而在沈瑞看来,却直觉地认为,此事定有后续。蒋三公子提前将此事告知自己,不過是怕自己年幼,无法体会孙氏這般安排的苦心,舍不得其留下的半副嫁妆,在族人面前露了不忿。 可是他心裡明白,這身体年方九岁,即便孙氏嫁妆沒有捐赠,全部留给自己,也轮不到自己掌管。等到自己长大成人,能剩下多少都不好說。 這边,蒋三公子与沈瑞說着孙氏留下的“遗书”,阳宅裡,沈理亦提及此事。 “各位太爷、叔伯长辈,婶娘后事本轮不到小子多嘴,只是逝者为大,婶娘既有遗命在此,总应尊了婶娘遗命才好。”沈理說着,从怀中取出一個信封。 各房房长本就是来做個见证,听到沈理提及此事,都觉得戏肉来了,不由目光烁烁,齐齐望向沈理。只有族长太爷依旧面沉如水,抚摸着胡须不语;沈举人则是脸上见恼,哼了一声道:“孙氏真有遗命怎会不交代自家人,反而交代给外人,哪有這般道理?” 沈理直视沈举人道:“源大叔此话,可是疑侄儿扯谎?有婶娘手书在此,源大叔可否验看真伪?” 沈举人满心不忿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我四房家务,总不能任人空口白牙安排,自然是要看。” 沈理也不啰嗦,直接将信封送到沈举人身边。 沈举人皱眉接了,拆开看過,却是看得眼睛发直。各房房长见了,不免窃窃私语,很是好奇手书中所记內容。族长太爷“咳”了两声,唤醒了沈举人,问道:“可是瞧清楚了,是你娘子亲笔不是?” 沈举人神色复杂,說不上是羞是愧,沉默半响,最终神色讪讪,道:“正是孙氏生前亲笔。” 族长太爷点点头,示意沈举人将手书送上前去。 族长太爷接了手书,神色寡淡,似乎对于孙氏手书上的內容并无意外,扫了两眼便递给旁边的几位族老。 “咦?” “怎会如此?” 随着手书传递,各种惊诧质疑声起。 “孙氏昏了头吧?” “真是孙氏写的?” 沈举人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可变换中隐隐地露出几分得色。众人窃窃私语,声音越来越高,猜测也越来越离谱。族长太爷见了不由皱眉,抬起拐杖,在地上狠敲两下,道:“孙氏贤良!” 五房太爷亦附和道:“是贤妻亦是慈母!” 這两位太爷如此說了,其他族人也不好多說什么,只是望向沈举人的目光依旧带了怀疑。 相反,对于拿出這封手书的沈理,大家并无异色。 沈举人气了個半死,下巴抬得高高的,看着族长太爷道:“即是状元公操心四房家务,今日算個清楚也好,众目睽睽之下,总做不了假去,省的過后再出這样那样的话,我可是不认!”說罢,又对沈理冷哼一声。 族长太爷点头道:“那就算清楚,到底是瑞哥儿与瑾官儿两個的事,唤他们两個进来。” 在座沈家四辈人,斜王旁辈分最低,可小一辈三人,沈琪是一房之长,沈理是状元公,只好由沈璐不情不愿地出去唤人。 沈瑞与蒋三公子正好踱步回到阳宅门口,听到长辈传唤,便与沈瑾一起进了阳宅。 蒋三公子知道内情,并不觉得奇怪。只有沈全,有些迷糊,裡面不是說的是孙氏嫁妆的分配么,怎么還叫了沈瑾进去?莫非沈举人“贼心不死”,依旧一心想要庶子谋嫡妻嫁妆? 重要聲明:小說“”所有的文字、目錄、评论、图片等,均由網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個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閱讀更多小說最新章節請返回首頁,本站永久地址: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