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4章 我是大明秀才

作者:青史尽成灰
第24章我是大明秀才

  看着成群结队的流民,朱颐垣心潮澎湃,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時間,要把這些人安顿好,要从中挑选出能战的士兵,要把根据地建设起来。

  唯有如此,才能抵御接下来清军的围攻。

  他也不清楚,谢迁能争取多少時間,或许十天半個月,或许三两個月,谢迁就可能被击败,然后就是他自己面对清军了。

  “时不我待啊!”

  朱颐垣叹了口气,扭头就把老爹叫了過来,“别人都忙着,您老也别闲着了,去给流民登记造册,送他们去村裡。”

  朱老爹怔了怔,我是都指挥使啊,你小子怎么拿我当书吏用?

  不過朱老爹到底沒敢跟儿子瞪眼睛,相反,他也很清楚,确实時間紧迫,耽误不得。

  都說上阵父子兵,他這個当爹的也不能真的就坐享其成……赶紧抄起纸笔,登记流民……凡是登记造册的流民,都能领到五十斤粮食。

  這些粮食也是从淄川大户手裡拿到的,谢迁卷走了府库的存粮。但众所周知,大明留下的烂摊子,朝廷穷如老狗,大户才富得流油。

  因此从几家大户手裡,朱颐垣就弄到了超過五千石粮食。

  每個流民发五十斤口粮,等着秋收之后,再行授田……之所以沒有立刻授田,就是朱颐垣和庞老爷子他们商量的结果。

  此时距离八月份秋收還有一個月多一点,乡亲们辛苦了好几個月,就等着收获,如果此时分田,那地裡的庄稼怎么算?

  毫无疑问会造成流民和村民之间的冲突,事情還沒办成,就先乱了起来。

  因此朱颐垣的策略是分两步走……第一,告诉所有的村民,這一季庄稼,全归他们所有,而且還不需要缴纳田租税赋,過去的积欠,印子钱,也一并免除。

  让百姓先拿到好处,等庄稼收获完毕,田亩数量也核实清楚,再根据情况,进行分田。

  单独劳力,可以领五亩田地,一個五口之家,以二十亩为上限,其余有立功情况的,可以酌情增加。

  总而言之,這只是個很粗略的方案。

  但是有一点,朱颐垣要求将淄川县的图籍,還有从几個大户家中抄出来的田契,全都送去乡村,要当着老百姓的面,直接销毁,表示旧的枷锁不存在了,一切重新开始。

  朱颐垣很清楚,這件事的成败,决定着他的队伍能不能迅速壮大,因此他决定亲自跑一趟。

  第一個试验点就是原来张家所在的大庄村。

  說来有趣,张至发這一家子,对别的村子不客气,但是自家的大庄村,還是留下些情面,有几十户自耕农。

  甚至准许他们把土地记在张家的名下,借此免税。

  因此当朱颐垣率领着青石集义军,還有数百流民来到的时候,大庄村已经分成了两個阵营。

  差不多八成的佃农,他们站在朱颐垣這边,渴望得到分田。

  而另外的自耕农,则是仇视义军,抗拒分田。

  朱颐垣也沒有說什么,而是站在众人的面前,跟大家伙聊了起来。

  “咱们两個村子离着不远,头几天青石集的乡亲们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并且由于免除過高的田赋,還有去掉苛捐杂税,种种债务,平均计算下来,一個人可以多得二百斤粮食。”

  听到這裡,大庄村的佃农们已经眼睛冒光了。

  别的他们不明白,但是二百斤粮食意味着什么,他们可太清楚了。一個普通的三口之家,租种地主土地,一年到头,风调雨顺,收获的粮食,一半上交田租,再交一些苛捐杂税,剩下来的平均摊到每個人头上,還不定有二百斤。

  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农闲时候喝稀粥,农忙才舍得吃点干的,另外還要把好粮食拿出去,换成糙米豆子,房前屋后,种点杂粮,蔬菜,总而言之,想尽一切办法,能勉强不饿死,已经是祖宗保佑了。

  一下子多了二百斤粮食,岂不是人人都能吃饱,顿顿都能吃干饭!

  沒有挨過饿的人,是体会不到肚子空空,每天夜裡,被胃酸折磨,睡不着觉的痛苦。

  粮食而已,超市架上多的是,买就是了。

  对不起,华夏大地的老百姓,能填饱肚子也不過是几十年的事情,往前追溯,饥饿一直是如影随形,不曾片刻离去。

  尤其是战乱的年月,更是如此。

  李自成喊出均田免赋,尽管粗糙到了令人发指,但是依旧有那么多百姓不顾生死,追随着他,并不是闯王多好,实在是百姓沒什么活路可言,只能拼命一搏罢了。

  毫无疑问,朱颐垣的账可比李闯王要精细多了。

  “我們要做的第一條,就是耕者有其田,原本被张家大户占据的土地,要交给乡亲们,每家每户,都要成为土地的主人。這是最大的铁律。第二條,就是每人每户,能拿到多少土地,我粗略估算一下,张家佃农租种的普遍在十亩上下,這也是我們這裡人口和土地的比例。因此我的设想,单個人五亩,一個五口之家,最多二十亩田。還有多出来的田亩,归都指挥使司掌控,百姓可以租种,但必须是一年一租,而且要缴纳较高的税赋,如果人口增加,這部分土地需要均分,未来就可能会无法租种。”

  “說了田亩数量,再說田赋,统一为一成五,租种的田地最高三成,除此之外,不再征收任何苛捐杂税。我們有一個基本的原则,那就是调整之后,要让大家伙拥有更多的粮食,能吃得更饱,過得更好。”

  “大家還有什么疑问,如果大家普遍支持新的做法,我就可以当众烧毁原来的田契,焚毁借据,一切重新开始。”

  說着,朱颐垣一招手,有义军士兵抬過来一個木箱子,裡面装的就是田契和借据。

  在场的村民不由得一阵交头接耳。

  其实乱世并不是单纯的人多田少的問題,崇祯年开始,战乱不断,山东的人口少了很多……但是百姓的民生却丝毫沒有好起来。

  佃农可以租种的土地多了,但架不住地主田租提得快啊!

  你以为自己努力劳作,沒日沒夜干活,就能過得更好?

  這不是做梦嗎!

  一個骡马,不累死就给我干。

  累死了,我再换。

  总而言之,沒有骡马累死累活,哪来罗马老爷锦衣玉食,繁花似锦……

  所以說均田這事,更多的是调整土地关系,实现耕者有其田,调整税赋比例,让老百姓切实看到实惠。

  再用,佃户不光要给自家干活,你租种了人家的土地,地主豪绅就能让你给人家干活,充当长工短工,压榨劳力……你不给人家干活?好啊,那地也别种了,我宁可撂荒,也不给你這個泥腿子。

  所以說围绕着土地,可不单纯是地租压榨那么简单。

  人家大老爷们有的是办法,让每一個佃户都在生死线上挣扎。

  想靠着租种田地,勤劳致富?

  笑死,不要侮辱老爷们的智商。

  朱颐垣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又有青石集的示范,很快大庄村八成以上的佃农,纷纷表示支持。

  “朱公子,快点烧了吧。”

  “俺们都听朱公子的。”

  “朱公子,让俺们吃饱饭,真是活菩萨。”

  ……

  這边佃农齐声称赞,可另一边,那些相对富裕,仰仗着张家庇护的自耕农,却是面色凝重。

  因为按照朱颐垣的算法,他们最少也要吐出几十亩的土地,而且他们家大业大,人口也多,二十亩的上限太低了。

  再有,這些人普遍和张家沾亲带故,過去可以不交税,少交税,现在却要和穷棒子一样交税,怎么算都是吃亏的。

  “朱公子,我們自家的田产,祖传下来的,還望朱公子高抬贵手。”一個中年人朗声道:“在下不才,在崇祯十年,考上了秀才,朱公子,我可是大明有功名的读书人!”

  居然是一位秀才相公。

  朱颐垣含笑道:“失敬失敬了……既然你還心念大明朝,我给你两個選擇,第一,你找個歪脖子树,追随崇祯陛下;第二,我给你一笔盘缠,你去福州,追随隆武陛下。你看看,想选哪一個?”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