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堂入室 第251节 作者:未知 宋积云也不解释,只让他好好守好门户就行了,让他明天請了周正過来:“把小郭师傅他们叫過来,我要烧些瓷器。” 姐妹们,明天改错字。 (本章完) 第367章 宋积云准备烧斗彩。 所谓的斗彩,就是一种青花图案间填上彩色颜色的瓷器。 它要先用高温烧出青花瓷,再在青花瓷图案留下的空白处或者是轮廓线内填上各种颜色,再小窑低温烘烤而成。颜色绚丽而又多彩。宣德年间曾经有人烧成過。只是這工艺对火候和上釉的技术要求极高,就算是在景德镇,已经有几十年沒有人大致烧制成功過了。 元允中能在朝中這样随心所欲,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简在帝心,受皇上信任。元家也好,王家也好,朝中旧故林立,门生遍布,不要說她一個从景德镇而来,沒有任何身份背景的普通女子了,就算是一般的官宦人家,也是高山仰止,难以逾越的高峰。她想和王家、元家打擂台,沒有皇帝庇护是不可能的。但她的身份又不可能接触到皇帝。那就在皇帝的心尖宠万贵妃面前露脸,让万贵妃记住她了。 她对听命而来的周正道:“我上次进宫时,无意间看到御用监呈览给皇上册子,早年间御窑厂进献给宫裡的斗彩瓷都是万贵妃安喜宫在用。我想烧些斗彩送到安喜宫去。” 周正沒有多想,還以为宋积云是想在宫中贵人面前讨個好,以后好压制御窑厂,让荫余堂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我這就去办。”他恭敬地道。 流民进京,宋积云怕她带进京的人住在城外不安全,在离正阳门不远的一家客栈租了院子,让他们暂时住在那裡。 只是城中居民聚集,流民围城之后,很多原本住在城外的人都逃进了城裡,客栈等已一地难求,更加沒有宽敞的地方,這窑砌在哪裡合适呢? 他面露犹豫。 宋积云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西江米巷虽然宽敞,可绿树成荫,小桥流水,并沒有空旷的地方,何况她和镜湖先生還是這样的关系。 她道:“你去找邵总管,看看元公子草帽儿胡同那边有沒有合适的地方。如果也不合适,那就……”她一咬牙,“去口袋胡同看看。” 出了凶杀案,肯定沒人靠近,倒是個好地方。 周正领命而去。 宋积云派人给秦芳府邸送了张帖子。 宫裡的這些关系還是得维系。 很多事情都是欺上不瞒下,有时候說不定還真能指望着秦芳或者是苗公公這样的人。 再就是徐光增那裡。 他就是再草包,也有個十分显赫的出身,有個正经的官身,镜湖先生若是下定了决心要趁着元允中不在城中的时候动她,徐光增說不定能挡一挡,拖延些许時間。 她吩咐王华去打听徐光增的消息,還让王华带信给邵青:“說我這边有事請他帮忙。” 宋积云還缺個证人,邵青正合适。 王华笑眯眯地跑了。 他无意间听到邵总管的墙根,說是四少爷成亲之后十之八、九会搬出去自己住,草帽儿胡同那边就缺個总管事。邵青如今放了籍,他又得宋积云的信赖,在宋积云身边当差,他有自己的优势,很想争一争草帽儿胡同总管事的位置。 徐光增那边最快回音,說是已经被免了职,虽得家中周旋刚从狱裡出来,却是戴罪之身,不得出京,正好可借元允中名义過来一趟。 王华還告诉宋积云:“我看他那样子挺惨的。住在徐家下人住的后罩,身边也沒個服侍的人。怕是徐家不准备管他了。听說您要见他,他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就跟着我過来,人就在门外等着呢。” 闯了那么大的祸,圣意沒下来之前,徐家也不敢管他。 但能让他继续住在徐家,多半也不是真不想管他。 宋积云在偏厅见了徐光增。 从前意气风发的公子哥儿如今落魄得像個乞丐,沒什么精神暂且不說,宋积云问他:“你可知道元公子要出城安抚流民的事?” “知道!”徐光增好不容易把“傻瓜”两個字咽了下去,带着几分谄媚地道,“元大人爱民如子,是個清官,好官,是我辈楷模……” 宋积云懒得理会他那熊样,沒等他說完就打断了他的话,道:“我想你跟在元大人身边,他一有什么事,你就立刻想办法送信回城。” “啊!”徐光增目瞪口呆。 這不是让他跟着去送死嗎? 宋积云却已端了茶,道:“這件事估计你自己也想不明白,你回去和你哥哥商量商量。最好明天就给個答复。你這边不行,我還得赶紧找其他的人。” 徐光增稀裡糊涂過来,又稀裡糊涂地回去。好在是他知道皇上正为流民的事和阁老们斗法,暂时沒空理会他,等皇上回過神来,他不被斩立绝也会被流放哈密卫。宋积云的话听着荒谬,却能紧抱元允中的大腿。 他迈进大门就去了他大哥处。 周正這個时候折了回来,建议把窑砌在口袋胡同:“草帽儿胡同虽好,但周遭都是六部的官员,而且還都住着侍郎、少卿這样的大人,不太方便。口袋胡同那边因着之前的宁王的事,众人都有些避讳,城中房舍紧张,可周围的几家還是搬去了别处,只留了几個看门的老苍头或者是老妪。” 烧窑会有滚滚浓烟,草帽儿胡同的确不太方便。 “那就去口袋胡同。”宋积云拍了板,周正和小郭师傅等人开始准备烧窑的事宜。 宋积云则开始设计要烧的瓷器的器形和图案。 “宋老板,你找我什么事?”邵青满头大汗,悄声告诉她,“宁王被皇上毒杀了。皇上不想让别人知道,进出宫查得格外的严。” 自从大皇子事件之后,邵青被调到了大皇子身边当差,随大皇子在乾清宫当值。 宋积云有些意外,道:“你如今不方便出宫了嗎?” 邵青叹息,道:“至少宁王死讯正式公布之前,我是沒办法及时出宫了。” 這样更好。 有個在乾清宫的人,随时能把消息递到皇上面前去。 宋积云笑道:“我是怕城裡乱起来,好向你打听消息。” 邵青已经知道了元允中要出城抚民的事。 在他看来,宋积云住在西江米巷,跟着镜湖先生,根本不用担心這些。可宋积云這么說了,他還是立马将自己的腰牌取下来递给她:“那你有事就拿着我的腰牌去神武门找我。” 宋积云收下了腰牌,又问了问宁王的事。 (本章完) 第368章 “你在大皇子身边都听說了宁王身殒了?”宋积云道,“那岂不是宫裡的人都知道了這件事?” 邵青摇头,低声道:“我是听老太爷留在乾清宫裡的人說的。” 他解释道:“我承着大皇子进了乾清宫后,老太爷怕我不懂事,得罪了人還不知道是什么缘由,就让他老人家留在乾清宫当差的人提点了我几次,我這才知道原来老太爷還在乾清宫认识人。這次宁王出事也是。大皇子的事,皇上一直忍着口气,有人把宁王骂皇上和骂公子的话告诉了皇上,皇上就再也忍不住了,让秦公公给宁王送了杯鹤顶红。 “本来這件事大家都装着不知道,宗人府的人来把后事办了就算完事了。可后来又不知道是谁跑到皇上面前說,宁王死了,围城的流民恐怕会哗变。话裡话外都是在指责皇上意气用事。皇上气得不行。身边服侍的好几個太监都被杖责了。 “老太爷留在乾清宫裡的人才告诉了我宁王的事。 “怕我无意间惹怒了皇上。 “兹事体大,我旁敲侧击地问了问乾清宫裡其他的人,好像大伙儿都不知道。” 那就是流民那边還可以太平几天。 宋积云送走了邵青,专心致志地开始烧斗彩。 细细地勾勒着折枝花的轮廓,然后填上红色、绿色、黄色等颜色花卉。最后把這些瓷胎小心翼翼装进钵匣裡,垒进馒头窑裡,看着小郭师傅点了火,她才松了口气。 她让周正和戴四时守在口袋胡同,带郑全和何大志回了西江米巷。 她回来之前,元允中应该正在和镜湖先生商量什么事,她进门时正好看见元允中从镜湖先生的院子出来,镜湖先生正送他出门。 “云朵!”元允中忙迎上前来,笑吟吟地道,“我听外祖父說,你這几天都不在家,去了口袋胡同那边烧瓷器。可是接到什么要紧的订单?這几天城裡有点乱,你出门的时候无论如何也要带着郑全他们。” “好呀!”宋积云甜甜地回着他,目光却和镜湖先生撞了個正着。 镜湖先生面无表情,冷冷地看着她。 她却笑得更欢快了,对元允中道:“我想着荫余堂的生意那么好,我又带了不少的高岭土過来,与其放着沒什么用,不如趁机把他们都烧出来放到荫余堂那边去卖,大小也是個生意。” 元允中很赞同,他有好消息和宋积云共享,轻轻地拉了拉她的衣袖,朝着镜湖先生說了句“我先送宋姑娘回西跨院”,沒有多看镜湖先生一眼,就和宋积云一道走了。 宋积云忍不住回头。 镜湖先生一個人站在院子门口,如伞的树冠把他笼罩在树荫下,身影孤单又寂寞。 她不由抿了嘴笑,高兴地打趣元允中:“你這么欢喜,是不是流民的事有了什么好消息?” 元允中道:“這么明显嗎?” “不太明显。”宋积云沉吟道,“不過我太了解你了。看你這样子就知道有好事情发生了。” 元允中哈哈地笑,道:“的确是有好消息。皇上已经决定对那些流民招抚了。說不定不需要我出城這件事就能解决了。” 如果是這样,那可是再好不過了。 宋积云欢欣道:“我們今天到酒楼裡叫桌席面吧?把镜湖先生請過来,喝几杯酒小小的庆祝一下。” 元允中有些意外,想了想,道:“你說的有道理。只顾着高兴了,却忘记了外祖父总是一個人,虽說有黄先生陪着,可到底不如承欢膝下有乐趣。” 宋积云抿了嘴笑,道:“那你赶紧去說一声,我让人去叫席面。” 元允中去請镜湖先生。 宋积云叫的席面都上齐了,等了快两刻钟元允中才和镜湖先生過来。 她忙让人去筛酒,還对镜湖先生道:“這可真是個大消息,得庆祝一番才是。” 镜湖先生笑着应“是”,在元允中看不见的地方似笑非笑地打量着宋积云。 她才懒得理他。 過了几天,口袋胡同那边开了窑。 三百件瓷器最终成了八十九件。 在小郭师傅等人眼裡已是难得,在宋积云看来却远远不及。 若是想要烧出好品相的斗彩,怕是還得努力。 宋积云将其中几件斗彩送去了造办处,想求见万贵妃。 造办处的陈大人自从琉璃厂事件之后,深深觉得宋积云手段了解,不愿意得罪她。就算她此举有些不合规矩,但他還是尽力凑成了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