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提早到來的施利芬
1885年9月,土耳其管轄的東魯米里亞發生了推翻蘇丹要併入保加利亞的風潮。俄皇亞歷山大三世表示反對:“不準破壞柏林協定!”奧德土都申明支持俄國,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一部分軍官乘機逼宮,亞歷山大宣佈退位。
亞歷山大退位得到維多利亞皇儲妃的同情。於是還是想把女兒嫁給他。俾斯麥於是在威廉一世面前打小報告:亞歷山大若待在德國,定會攪得大家不安。甚至有可能成爲帝國反對黨的領袖。俾斯麥再次成功了,威廉一世下令:巴登貝格不能成爲霍亨索倫家的女婿,德國宮廷和軍隊都不能接受他,也不能不能任用他。
本來事情到此爲止了。結果威廉一世去世後,升格爲維多利亞皇后的母親大人再次把這樁婚事提了出來。而腓特烈這次依然表示了認可,但是此時身爲帝國皇帝的他則不允許俾斯麥再次玩1884年的那一套了,於是衝突開始了。
具夏洛騰堡宮的侍從回憶,在腓特烈三世的書房中傳來了皇帝陛下和宰相閣下激烈爭執的聲音。之後面色鐵青的宰相閣下可以說是失態的奪門而出,而書房內的皇帝陛下同樣面色難看。
當晚在和約亨共進晚餐的時候,腓特烈三世開口說了今天上午的爭吵,這讓維多利亞皇后也感到十分憤怒,甚至鼓動丈夫撤掉俾斯麥。雖然約亨巴不得俾斯麥倒黴,但是卻不能是現在,而且這件事情未來的發展對俾斯麥來說很有利,因此現在撤掉俾斯麥對皇帝的名聲來說很不好。因此約亨非常難得的出來勸說父親和母親,當然約亨也不會說俾斯麥的好話:“父親,母親,別生氣。清國有句古話叫做‘宰相肚裏能撐船’意思是說作爲國家的宰相必須能有容人之量。而我們的宰相肚子裏面裝滿了山珍海味,功名利祿,所以沒有空間撐船了。”
約亨連損帶貶的一番話讓皇帝夫婦的臉色稍齊。腓特烈三世於是打算聽聽兒子的意見:“約亨,你是同意這樁婚事了?”
約亨笑着搖了搖頭:“父親,我依然和當年的態度一樣,我沒有意見。既不贊成,也不反對。宰相閣下反對的原因很顯然又是老生常談的那一套,什麼亞歷山大成爲霍亨佐倫家的女婿不利於國內政治格局啊什麼的。而母親同意這樁婚事的原因是因爲外祖母很喜歡巴登貝格一家,而比阿特麗絲阿姨又嫁給了巴登貝格家的海因裏希。所以說起來大家算是一家人。父親您則是因爲母親同意所以同意。但是我覺得無論是宰相閣下還是父親母親,你們的看法都很重要,也都不重要。”
腓特烈三世夫婦都知道自己的兒子說話往往出發點和常人不同,聽到這話也不生氣。腓特烈三世挑挑了眉頭,示意兒子:說下去。
約亨用相當寵溺的眼神看了看同樣支着耳朵聽父親和哥哥聊天的妹妹索菲和瑪格麗特,然後回過頭來繼續說到:“宰相閣下考慮的是國事,還是母親考慮的是家事,但是說到底都是維多利亞姐姐的婚事,我認爲她自己的意見纔是最重要的。”
“你是說問維多利亞自己同不同意婚事,這怎麼行?”維多利亞皇后忍不住反駁到,而腓特烈三世則皺着眉頭若有所思的樣子。
“母親,婚姻是一輩子的事情,當然應該尊重當事人的意見了。而我們霍亨佐倫家也沒有需要靠政治聯姻來獲得什麼的必要。您和父親感情深厚,婚姻美滿,索菲和瑪格麗特也不小了,未來也總有一天要嫁出去的。您不希望她們婚後生活幸福嗎?雖然不敢說和自己喜歡的人結婚就會一直幸福,但是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結婚,肯定沒法幸福吧?你們說是吧,索菲、瑪格麗特,哥哥說的對不對。”約亨對着兩個妹妹調笑到,於是18歲和16歲的小公主推說自己喫好了,提着裙子害羞的跑掉了。
腓特烈三世揉了揉眉心,然後發話了:“約亨你說的也有道理,等維多利亞從聖雷莫旅遊回來以後再說吧。”見丈夫這麼說,維多利亞皇后也就同意了。
約亨知道,其實是誰的意見也沒用,這樁婚事反正是成不了的。自己沒必要去參一腳。第二天腓特烈三世召見俾斯麥,宣佈婚事以後再說,俾斯麥對皇帝陛下的態度轉變很是奇怪,不過依然對自己昨天的失態表示了歉意,一場衝突算是告一段落。
沒過幾天,4月13日,英國大使向俾斯麥透了口風,原來亞歷山大那小子早就和一個女演員打的火熱了,所以根本不用擔心。
4月22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到達柏林,來看望自己最喜歡的女婿,而外祖母從見到自己的女兒開始就勸說要多爲外孫女的一生幸福着想,不要把她嫁給一個尋花問柳的小白臉。而知道自己的外孫也是這樣的意見後,連聲誇讚約亨貼心,考慮周到。約亨再次在外祖母和母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