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請我當皇帝 第977節

作者:未知
“啊?好,這個好!”王徵聞言一愣,連忙回答道。 他作爲一個寫了《遠西奇器圖說》的專家,當然知道實際驗證的重要性。 但是,先前西法在與欽天監和東局的比試中,結果相當難看,如今徐光啓已死,西法黨益發無人,這讓他不得不熄了和另外兩局通過驗算進行比試的心思。 至於講解吹噓,這本就是傳教士之所長,對於這一點王徵還是極爲自信。 不過,未免出了岔子,他連忙又道:“由於遠西與我語言不通,其中多有詞不達意之處。” “還請陛下允我些日子,然後再向陛下細細講解。” “好說,好說,這樣吧,朕先問問欽天監和東局的意見,如果他們兩家沒有意見,就先從他們開始!”張順嘿嘿一笑,裝作不知道王徵的心思,直接一口答應了。 你想躲過“驗算”,這怎麼可能? 待本王先摸一下虛實,然後再作計較。 張順計較已定,待到王徵一去,立馬下令與欽天監監正戈承科準備一下,前來“講學”。 結果,那戈承科得旨便拎着一本《周髀算經》趕過來了。 這戈承科看起來不過三十多歲年紀,身着一身淺緋色官袍。 由於新朝“易服色”,他又在那官袍前胸修了幾顆金黃色的星星。 “《周髀算經》?”張順一看他呈上了的書名,差點以爲自己看錯了。 “對,夫天文之法,其務在算。非算不知其遠近,非算不知其大小,非算不知其長短!”戈承科一本正經的解釋道。 “好吧,那你繼續!”張順聞言皺了皺眉頭,不由下旨道。 依照他前世學習的經驗,一般不是先講述理論,然後再講述公理定理,最後再講述計算方式纔對嗎? 你這是什麼教學方式! “那麼,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勾股算法……”戈承科不由翻看書道。 “過,這個朕學過了!”張順面無表情下達了命令。 “好,那麼我再講一講重差術……”戈承科沒敢吭聲,直接把書翻倒後面道。 “過,這個朕也學過了!”張順無喜無悲,繼續下旨道。 “好,那我們算一算天高地厚……”戈承科無奈,只好合上書道。 “天高地厚?”張順懷疑他陰陽怪氣自己,不過他沒有生氣。 所謂重差術,就是設立表杆,然後利用三角比例關係計算距離遠近、高低大小的方法。 比如張順當初制定的火炮射擊表就是用這種方法計算出來的,所以他才自信的說“這個朕學過了”。 想到此處,他不由笑着道:“還請監正繼續!” 說我不知天高地厚?我看你纔是不知天高地厚! “已知:日影一寸,地差千里。今知表杆八尺,請問日地距離幾何?”那監正戈承科也不客氣,直接開口問道。 “呃……應該是八萬裏吧?”這是一個很簡單的等比例三角形,張順一下子得出了答案。 “今立表高八尺以望極,其句一丈三寸,由此觀之,則從周北至極下幾何?”戈承科聞言笑了笑,不由又開口問道。 這句話的意思是立八尺長的表杆遙望北極星,其投影長一丈三寸,求從北極點到北極星的距離。 “日影一寸,地差千里,那麼距離十萬三千里?”張順有幾分不確信道。 “然也,果然陛下天資縱橫,非常人所能比也!”那戈承科滿意的點了點頭,不由恭維道。 不是,你這坑爹呢? 張順聞言本來也頗爲自矜,但是轉念一想,頓時發現了其中的謬誤之處。 北極星距離地球何止幾百光年不等,你算出來個十萬三千里,糊弄鬼呢? 想到這裏,他不由笑道:“此法雖好,奈何多有疏漏,吾恐以此算之,謬之千里矣!” “陛下,此話何解?”戈承科聞言不由微微一笑,反問道。 “如此假設,須地坪如砥,光直如線,方可準確!”張順笑了。 老弟,你這假設都不對啊! “原來陛下已經粗通天文,看來倒是微臣賣弄了!”那戈承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後回答道。 “天圓地方,此乃昔日蓋天說是也,故而多有謬誤。” “及至張衡,雲‘渾天如雞子。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孤居於天內’,此乃渾天說是也。” “及唐代僧一行‘則以南北日影較量,用勾股法算之’,遍及南北,始測得‘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而極差一度’。” “又算得‘南北極相去八萬裏,其徑五萬裏’,始證地之薄厚矣!” “等等,等等,你且等我算一算!”張順聽到這裏總覺得哪點有些不對。 前世有句詩,叫做“坐地日行八萬裏”,也就是說地球赤道周長應該是在八萬裏左右。 來到這一世這麼多年,張順大概也發覺了這個時代的一里和後世幾乎相差不大。 既然如此,那麼南北極之間的距離應該在四萬裏左右,怎麼會就成了八萬餘里? 待他取了紙筆,略作計算,卻發現若是“極差一度”,“大率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的話,那麼南北相去應該是十二萬餘里纔是。 先不說推算準確與否的問題,光這一點僧一行就前後自相矛盾了。 推算到這裏,張順忍不住又望向戈承科。 “陛下果然是天賦極佳,如此易爲人所疏忽之處,仍躲不過陛下明察秋毫!”那戈承科先是恭維了張順兩句,這才笑着解釋道。 “前者所用乃爲新尺,後者所用乃舊尺也,故而前後自相矛盾。” “今尺長舊尺六分,一里以三百步爲率;舊尺短今尺六分五,一里以二百步爲率,故而長短不一也!” “哦?”張順聞言先去除掉新舊兩尺些微差別,大體算得一十二萬餘里的三分之二正是八萬餘之數,頓時不一大喫一驚。 好傢伙,感情你們在這裏搞“技術封鎖”吶! 張順這纔信了這廝有點水準,連忙又和他繼續探討下去。 本來張順還以爲這天文曆法的基礎很是簡單,自己一學就會。 結果,隨着雙方探討的逐漸深入,戈承科竟然慢慢談到了《授時歷》中所用的“弧矢術”。 所謂“弧矢術”,大體是關於圓弧計算的方法。 原來自從渾天說建立以來,也是一直在發展變化。 最開始人們對“地如雞子中黃”這一句還有異議,有人還認爲大地是平的或者是個半圓。 但是隨着天文學家的不斷測量和計算,最終還是證明了大地是圓的這一結論。 如此以來,再進行天文推算的時候,自然要用到圓弧的計算方法,這才深入研究了所謂的“弧矢術”。 只是張順沒想到,這戈承科算着算着竟然把四次方程拉出來解了,只看得他眼皮直跳。 不過,隨着張順瞭解越來越多,越來越深入,他漸漸明白了。 中國傳統的天文學,其實就是以“渾天說”爲基本原理,以大量觀測和計算爲基礎的一門學科。 依照張順的理解,所謂“渾天說”,其實就是某種程度上的地心說。 當然,由於人類視角的問題,其實大多數文明的天文學最早都是以地心說爲開端,這倒沒有什麼關係。 但是傳統的天文學卻極其怪異,他們似乎對建立天體模型這塊不怎麼感興趣,主打的就是一個大力出奇跡。 一個就是大量的觀測,比如前面的僧一行,還有後來的郭守敬,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設置大量的觀測點,硬生生算出來許多令人咋舌的東西來。 比如子午線的長度,再比如地球的直徑,所以中國天文學很早就確立了地球是圓的這一概念。 另外一個就是硬算,什麼模型不模型,我們主打的就是一個“大數據”。 什麼日食對不上?算! 什麼月食對不上?還是算! 當然,還有什麼水星、金星,一概是算! 甚至明朝中期的唐順之就認爲,研究曆法最重要的就是“歷理”和“歷數”,其中歷數又包括死數和活數。 前者是指各種數表,而後者則是指各種算法。 說白了,一句話,還是算! 就在這種大力出奇跡思想的指導下,中國代數學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以至於在解高次方程和代數方程上面,領先同時代歐洲許多年,恐怕這也是爲何歐洲傳教士在推算方面屢屢喫癟的根本原因。 第720章 曆法之爭(下) 在張順認真求教之下,欽天監監正戈承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頓時對中國傳統曆法的理解更深了一個層次。 如此過了三天,張順基本上把戈承科的天文知識“掏”乾淨了,這才招“民科”魏文魁前來。 剛開始這魏文魁還中規中矩,表現出了他在傳統天文學領域中紮實的功底。 然而,剛接觸不久,這廝就化身爲魔楞人,除了極度反感西法以外,就是動不動談什麼“周易八卦、奇門遁甲”云云,聽得張順一頭霧水。 忍着頭疼,張順聽了半晌,最後才反應過來。 原來天文學是他的副業,他的主業卻是“探索天地大道”,個。更直白一點來說,就是企圖擬合一個數學模型,把天地運轉規律,人道災禍變化全都推算出來。 不過,依照張順的看法,這真是理想很遠大,現實很殘酷。 不要說在這個時代,就哪怕在超級計算機技術極度發達的後世,這也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也不能因爲這廝神神叨叨,就否認他的水平。 當然,不瘋魔不成活。這魏文魁雖然有些魔障,但是張順看來,他的推算能力甚至還在戈承科之上。 這也難怪他能夠憑一人之力,扛起整個東局與人才濟濟的欽天監、西局兩方打得有來有回,甚至略佔上風。 張順見所學與戈承科相差無幾,本打算等他今天講述完畢,就打發他回去。 不曾想,就在這時卻聽他言道:“……蓋日,君也;五星,臣也,故其聽命有如此……” <div style="text-align:center;"> <script>read_xia();</script>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