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给咱生個重孙子
在外面跑了一圈的张伯,回来便对朱英汇报道。
“下午?”
朱英有些疑惑,這么大的阵仗,一個上午就结束了?
按目前得到的消息。
這可是五城兵马司,五军都督府,锦衣卫联合执法。
重点都是在城门,好像是防止有人潜逃出城。大街上沒有任何影响。
朱英脑海中,突然闪现一個奇怪的想法。
总不可能是因为我吧?
感觉這些事情莫名其妙,又有些凑巧。
不過這個念头很快被抛之脑后。
要是跟踪的人员出事,第一時間就是茶楼被封锁了。
现在茶楼還营业得好好的。
自然是跟自己无关。
“到底是什么事,這般大的阵仗呢。”
朱英都有些好奇了。
“几位大哥,這马上都快中午了,咱们应该可以出去了吧。”
锦衣卫衙门的大牢裡。
百户顶着個黑眼圈,陪着笑容对着在牢房裡张三等人說道。
从昨夜到现在,他足足在大牢裡守了一個晚上。
牢房门一直敞开着,张三等人根本沒有出去的意思。
就连睡觉都是轮流睡。
至于送来的酒菜。
先是一個人品尝,過了一個时辰后沒問題,才是第二個人。
直到三個时辰后,都已经凉透了,這才开吃。
百户在牢房裡,整夜都說個不停,各种侃大山,荤段子,天南地北的聊着。
七人沒有一句话,只是安静的看着。
這夜的百户,就像是舞台上一個人的独角戏。
好不容易熬到将近正午了。
百户這才声音有些嘶哑的說道。
张三和几位兄弟对视一眼。
心中有很多迷惑。
毕竟這感觉,实在是太過于奇怪了。
一個锦衣卫的百户,真的就這么陪了一夜。
說出去都沒人信。
“多谢,我等兄弟這就离开。”
定下心思,张三也不多說,抱拳說完,就朝着大门出去。
后面六人随即跟上。
“我来带路,可能你们不熟。”百户精神振奋,本来還有些疲倦,现在全都消散,笑着在前面引路。
大牢并不通過锦衣卫衙门的大门,而是人烟稀少的侧门。
看着远去的几人,百户终于松了口气。
不過事還不算完,他苦着脸,朝着宋忠所在的方向過去。
接下来,就是定生死的时候了。
张三等人离开后,并沒有直奔茶楼或者朱英所在的院子去。
在京师的大街小巷开始绕路。
半個时辰后,某個小巷子裡,這才重新聚首。
“如何,有人跟踪嘛。”张三沉声问道。
“沒有。”
“沒发现。”
众人皆是摇头。
张三对其中一人吩咐道:“小六,你先去对接一下,把消息传递给东家,我等先候着。”
被点名小六点点头,迅速离开。
此时的朱英,已然是在茶楼裡。
茶楼的客人很多,当初开办茶楼,朱英也有为了更好收集小道消息的想法。
大堂裡多人高谈阔论。
朱英在二楼一個特殊的房间,听着下面客人的交谈。
這個房间有独特的设计。
以朱英的耳力,可以听见大部分一楼交谈的声音。
对于今天城门被封闭,严查把守的情况。
下面议论纷纷。
毕竟好奇心自古有之。
只是听了半晌,几乎都是各种猜测,沒有什么有用的消息。
朱英也不急,只是边吃着早点,边安静的听着。
半晌,朱英早点刚吃完。
楼梯间那边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
门被推开,是张伯。
“东家,刚才有消息传来,张三這些小子,都被锦衣卫衙门放了出来。”张伯匆忙說道。
朱英闻言,微微一顿,问道:“被释放了?谁释放的。”
“据小六說,抓他们的人,是之前来過我們茶楼的一個锦衣卫百户。”
“就了大牢沒多久,那百户又要来把他们给放了。张三怕影响到东家,不肯出来。”
“后来锦衣卫镇抚使宋忠也来了,也是要放人的意思,說是抓错了人。”
“张三为了怕连累东家,也为了给东家足够的時間离开京师,一直到方才這才离开大牢。”
张伯详细的說道。
他都沒想過,竟然是這么個情况。
朱英闻言,突然就笑了。
笑骂道:“這些個傻小子,尤其是张三,那次锦衣卫過来茶楼的时候,他当时就在。”
“都已经被人认出来了,還這般犟着。”
“真要来抓人,還犯得着去审讯他们,茶楼直接就被封了。”
“我這個东家,首当其冲。”
张伯听着這话,有些疑惑的說道:“难不成是真的抓错了?”
“听他们胡扯呢。”
朱英不屑的說道:“锦衣卫衙门的大牢,是這般好出来的。”
“他们能够出来,无外乎是燕王或者晋王出面說话了。”
“這個事情,老爷子肯定也知道了。沒有老爷子的意思,锦衣卫哪裡会這般好說话。”
听到這情况,朱英只是一想,就大概明白了其中关窍。
老爷子殿阁大学士,陛下身边的秘书般的人物。
自然是知晓很多机密大事,受到锦衣卫的保护也很正常。
虽然对老爷子的底细,不是特别的了解。
但朱英能够感受到老爷子对自己的亲切和关怀。
在知道是自己派人跟踪调查他后,顶多就一笑了之。
這般想来,事情的脉络就能理顺了。
“东家,那咱们還离开京师嘛。”张伯不由问道。
“先待着吧,日后再說。”朱英說道。
大明皇宫。华盖殿。
“咱大孙那裡,可是有什么动静。”朱元璋笑着对蒋瓛问道。
“不出陛下所测,长孙殿下果然派人去衙门开路引,想要趁机出城。”
蒋瓛奉承道,把功劳全都丢朱元璋身上。
朱元璋很是开心,笑呵呵的說道:“這個小崽子,他心裡那点想法,别人不知道,咱還能不知道。”
“咱亲手把他带大,从小就是灵活聪慧,最是会讨咱的欢喜了。”
說到這裡,朱元璋又道:“刘日新那边如何了,都整了几日,這点事情還沒办好。”
“派人去催促他一下,早点动工。”
朱元璋看着书案上堆积如山的奏章,感叹道:“這個小子太過于备懒了。”
“咱都這般年纪了,還得在這裡批阅奏章。他倒好,天天悠闲度日。”
“這可不行,這么多年了,总该要轮到咱享下清福了。”
說道這裡。
朱元璋又笑着道:“最好再给咱生個重孙子,嘿!”
ps:求推薦票月票,求支持。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