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三十四章 朕要在浙江、两淮推行摊赋入亩

作者:霸道总裁胖总
不仅完全不一样的答案,而且還比他们几個商议改良出的新税法更好……

  “這不可能!”

  杨士奇几乎是脱口而出,神色间带着浓浓的吃惊,還有些不敢置信。

  他的确期待作为出题人的林煜,到底会给出什么样的答案。

  可期待归期待,杨士奇对自己的才学有着傲气。

  而且這些日子下来,通過翻阅历朝史书典籍,对困扰历代君臣的土地兼并問題,在认知理解上也比任何人都要更为深刻。

  之前且不去說,如今的杨士奇,对于林煜提出的“帝制才是万恶之源”,虽仍旧觉得狂妄不羁,却也不得不在心底默认。

  但也只是默认,经過内阁改良完善的新税法,就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

  不光杨士奇這么想,就连杨荣几人也同样认为,在当世应该是沒有人,能给出比他们更好的解决办法了。

  然而就在刚刚,陛下竟然說林煜给出的解决方案,与他们的完全不同,而且還要更加优秀。

  這怎么可能呢?

  对于杨士奇几人的震惊,朱亮炽看在眼裡,只是微微一笑,接着便将林煜提出的“摊赋入亩”之策,对着几人详细說了出来。

  “摊赋入亩……原来還有這种办法?”杨士奇一瞬间有些恍惚。

  杨荣同样惊诧,惊诧中又带着了然:“将赋役整合统一,再摊派合并入亩,如此就能将本来分开的赋税合并。果真是利国利民,只要能推行下去,百姓将永无劳役之苦。”

  不怎么想插手的黄淮,同样脸色复杂:“此子之才,若他日能为宰辅,当匡扶社稷,名垂青史啊!”

  对于杨士奇几人的争相言语议论,朱高炽并未觉得生气,反而带着些笑意,一直等下面声音渐息,才說道:“摊赋入亩,实为利国利民之法。是以,朕经一夜思量,决定先于浙江、两淮等地,选址试行摊赋入亩。”

  听到陛下要在江浙一片先行试点“摊赋入亩”,内阁几人尚未开口,倒是一直主张迁都的夏原吉,有些坐不住了。

  “陛下万万不可,摊赋入亩利国利民是不假,但朝廷赋役事关天下万民,牵一发而动全身。纵使两税法有着种种不妥,這摊赋入亩也不应草率试之,還請陛下……三思而后行。”

  這番话說的似乎有些道理,历代王朝想要改革税法,并非脑子一热,一言就能敲定了的。

  任何新法都需要经過反复推敲,就算内阁先前拿出来,基于原来两税法改良更化的新税制,同样也是要先选块地址试行,试行期间還得继续查缺补漏。

  朱高炽对于夏原吉的反对,并未露出不悦,反而笑着下旨赏赐:“夏爱卿忠肯体国,特赐麒麟服一件,八思巴文银币五枚。”

  八思巴文钱币,是蒙元时期铸造的钱币,多以大德通宝为主,因为制作精美,在大明新朝虽然不再流通,却也舍不得熔铸,普遍作为赏赐大臣所用(金锭是赏赐藩王的),类似于螨清所谓的“金瓜子”。

  对于皇帝突如其来的“厚赏”,早已准备好要承接陛下不快的夏原吉,也是有些僵住,心底备好的劝谏之言也是噎在了喉咙。

  朱高炽不再管僵硬谢恩的夏原吉,接着說道:“朕打算要在浙江、两淮等地,选址试行摊赋入亩,诸位爱卿可有意见?”

  再次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而且這次還是疑问句。

  一時間,殿中的气氛变得有些微妙。

  饶是内阁中性情最为刚直的金幼孜,也是觉察出了不对。

  陛下這次不是在询问他们的意见,而是在通知。

  陛下這是已经下定决心,要往浙江、两淮试行推赋入亩。

  甚至于,浙江、两淮都只是個引子,一旦试行成功,江南地区必定会起风波,到时不知会掀起多少腥风血雨。

  世人只道江南繁华富庶,却从未可知江南地区的赋税到底有多重。

  太祖高皇帝起于江南,也正因如此,大明对江南士绅的防范也是前所未有之重,這裡的赋税从始至终都要远超其它省份。

  尤其是两淮地区,最厉害的时候,甚至能够占据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赋税。

  如此沉重的赋税,自然也就激起了江南士绅的激烈反抗。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這是太祖高皇帝写下来的诗词,只看字面意思,便能闻出其中的浓郁血腥气。

  如今,太祖高皇帝虽已不在,就连很像他的永乐帝也于今年崩于榆木川,江南士绅“苦”熬這么多年,总算等来一個儒雅贤德的新皇。

  现在朝中有一部分江南籍官员,甚至都在暗中筹划,等洪熙元年正式改元,就集中上疏给正在“受苦”的江南士绅们减一减赋税。

  這位新皇为太子的时候,就有仁厚贤名在外,想必定是欣然应允。

  但是现在嘛……

  果然,陛下终究還是陛下,是先皇的太子,更是太祖高皇帝昔年钦定的燕王世子。

  仁厚贤德?

  当年的太子朱标,同样也是仁厚贤德,可却从未有人真的以为朱标好控制。

  再加上,這位陛下于当年靖难时,可是代替先皇坐镇的北京城。

  期间不仅挡住了李景隆大军的进攻,還数次出城奇袭,牵制袭扰南军的粮道,让李景隆首尾不能相顾。

  如此亲历過靖难之役的皇帝,竟被那群江南籍官员误解,觉得是有如建文一般可控的“仁君”。

  陛下的“仁厚”,是为了大明的国祚,先皇的武功让国朝疲敝不堪,所以就需要一個“仁君”好好休养。

  可不代表陛下就真的仁厚如宋仁宗,能被大臣怼得不敢上朝,能被文臣(包拯)把唾沫星子喷到脸上,也要擦干了继续听对方說……

  “臣谨遵皇命!”杨士奇起身拱手拜下。

  作为内阁首辅,既然看明了皇帝的决心,自然就该做出正式表态了。

  如今的内阁,依旧還算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虽然已经有着向明中期的阁部演化的趋势,但目前几人的兼职都還只是六部的侍郎(副手)。

  到了明晚期那才叫厉害,非尚书不入内阁。

  内阁真正做到了把持朝政大权,就连首辅也隐隐有着向宰相靠拢的意思。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