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活下去的希望
當張陽一路風風火火趕到碼頭的時候,只見港口已經停靠了十多艘貨船,還有更多的船隻還在陸續駛入港口。
碼頭上一隊隊全副武裝的護國軍士兵從船上下來,還有來來往往的碼頭勞夫正在忙碌的搬運各種物資
看到張陽來到碼頭,新一師師長李明啓趕緊一路小跑過來報告。
怎麼樣,部隊都到齊了嗎?張陽問道。
回大帥,新一師全員抵達,還有武器彈藥也已經到位。李明啓一臉興奮向張陽請戰,只要大帥一聲令下,全師將士隨時可以出戰!
哈哈哈。張陽拍了拍李明啓的肩頭叮囑道:別急,有你們打仗的時候,不過現在先安排將士們去好好休息,還有武器彈藥趕緊清點清楚,然後派人嚴加看管,知道嗎?
是,大帥!李明啓高聲回答道。
好了,你去忙吧。
待李明啓領命離開,張陽看見二個人影從船上走了下來,於是便邁步迎了上去。
參見侯爺。待走到近處,二人趕緊鞠躬拱手道。中信小說
哈哈哈,二位快快免禮。張陽拉住二人的手笑道:宋老,密之你們這一路幸苦了!
這二人正是在松山忙着科研和武器生產宋應星和方以智,好在現在松山軍械處以及各個工廠已經能正常運作了,他們二人這才能抽出身來。
這裏說一下,這半年來,經過張陽提供各種開掛的黑技術支持,以及不遺餘力的砸入海量資金,加上遼東地區優質和豐富的煤、鐵等工業重要資源,還有宋應星和方以智的統籌管理。
松山城的工業基礎和生產力已經鳥槍換大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數量衆多的標準化生產的工廠也如雨後春筍般成立,還有大量的工廠技術人員從技校中完成培訓,走進工廠投入生產。
現在的松山工業園區,已經能自主生產數量衆多,種類齊全的工業產品,基本能滿足軍民的生活和軍用物資的生產。
比如從新式軍服到金屬水壺,從工兵鏟到騎兵戰刀,從炊事班們用的大鍋到運輸物資的四輪車,從新式火槍到新式火炮,化肥廠裏的土製化肥,罐頭廠裏的午餐肉罐頭
可以說經過張陽等人的努力,此刻的松山城和大明已經開始迅速走上了工業化的正確道路!
而這次宋應星和方以智二人被張陽徵調到登州來,也是有重要的任務要安排給他們。
此刻二人雖然因爲連續坐船渡海,精神還有些疲憊,不過看上去狀態還是不錯。
侯爺,旗開得勝可喜可賀啊。宋應星二人恭賀道。
張陽擺手道:哎,這不算什麼,這次急調你們來是有重要的事需要你們出力,不過現在你們先回去休息,等明日我們再詳談。
於是衆人先行返回登州城裏,而碼頭上的物資卻足足卸運了一整天才算搬運完。
這次隨船隊運來的除了武器裝備,還有各種目前急需的人員和生產物資,比如大量基層的官吏以及大量的糧食和種子,還有工廠裏面生產出來的各種金屬耕種等工具。
而且這不過纔是第二批,後續還會有更多船隊會運送海量的物資來。
有了這些充足的官吏和農業生產資源,張陽這纔有底氣恢復山東地區民生和地區經濟建設。
當然,張陽的這些東西可不是免費給出。雖然這些新近收復的地區將會被免除三年的稅收。但是張陽此刻發放的這些東西還是需要這些流民們日後,以交稅的方式分期償還的。
畢竟,哪怕東西再好,如果是免費發放的話,人們就會覺得是理所當然,就不會有人懂得去珍惜。
除了工具和種子,還有糧食也不是免費發放的。山東各地州府依舊實行以工代酬,不過不是組織流民開荒、挖礦,而且山東也不像遼東要防備韃子,需要人修建城防。
山東主要是組織流民修建水利設施,灌溉溝渠什麼的,只有搞好這些農業保障的基礎設施,農業生產才能事半功倍。
修建的材料也是全部由官府免費提供,而且用的也是松山生產的水泥和磚頭,而農民只需要出力就行了。
這些農民都知道山東多次遭受旱災,現在修建灌溉溝渠簡直就是大旱年景的時候救命的東西。以前是沒錢修,現有有條件了,所有人都是個個爭先,人人出力。而且這水渠修好了都是自己村裏用,誰敢不賣力,怕不被全村人的唾沫星子給淹死。
看着一條條自己修建的,用水泥和磚頭鋪設全新的引水溝渠,看到寶貴的水源從中流出灌溉到已經播下種子,並屬於自己土地裏的時候。
這些原本已經失去活下去信心的苦哈哈,全都淚流面,這一條條水渠就是他們秋天能活下去的希望啊。
於是每個村中還自發成立了護衛隊和水渠巡邏隊,一旦有流寇再來搞破壞,他們就會向黃得功的守備部隊報告。
登州地區的一切都在開始向着變好的局面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