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坑人的致富路
朱標自是看出了沈萬三心中的想法,把他的女兒送到東宮去,朱標地位穩固,事情如果讓沈萬三辦成了,以後這沈萬三可就是國丈了。
對於這種事情,朱標是沒什麼太大的興趣,瞟了一眼沈萬三道;“你說揚州這裏,除了耕田,是不是還可以開設一些其他產業?”
“產業都是配套的,民生產業,還是要朝廷,或者是殿下來決定,至於其他的,萬三也沒什麼有好的項目。”
沈萬三走南闖北,大江兩岸的風土人情,適合做什麼生意,他心裏一直都有着一本經,面對朱標的詢問,沈萬三反倒不給作答。
看那樣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朱標心中一狠,回身對着沈萬三道;“老沈,你別太過分了,應天府的產業,都被充公了,原本我還想着爭一爭的,你要是繼續這樣子,那我看這揚州,蘇商也不用進來了。”
“大明還是很大,想賺錢的人,不止蘇州一府的商人吧。”
朱標是鐵了心讓沈萬三死心,他要拉攏商人,扶持商業發展,可這並不代表朱標允許商人蔘與到權力中去。
今天給沈萬三開了後門,讓他的女兒進了東宮,以後是不是皇帝遇到點什麼事情,要用商人的時候,都要把他們女兒娶了?
國丈雖然不是官職,可是卻有着爵位,身份也跟着水漲船高,一旦如此,早晚會養成左右朝堂的毒瘤。
沈萬三嘆息一聲道;“殿下對悅兒的心也是真的狠。你就不想想,罷了,罷了。反正殿下也看不上沈某的那點家底。”
搖了搖頭,沈萬三先前激動,沒有嚴謹的思考過。
朱標作爲大明帝國的開國太子,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從大明建國的那天起,朱標就已經富有四海,沈家雖然有些金銀玉器,可這些東西跟軍隊,跟國家,跟皇宮比起來,根本不值一提。
“老沈,你做商人這麼多年,沒聽說過官商勾結嗎?皇帝作爲國家的執政掌舵人,哪怕只是透出去一點風聲,一夜之間也可以讓一個流落街頭,無立錐之地的人,變成國家最富有的人。”
朱標原就知道沈萬三來到揚州,肯定還要說親,只是朱標沒想到,沈萬三的膽子都已經大到了想要用逼宮的形勢,逼迫自己同意。
穿越之前,朱標就是個順毛驢,穿越之後,老朱家的基因和自己身處的地位,更是讓朱標不喜歡,乃至厭惡被人威脅。
沈萬三笑着道;“殿下多記掛蘇州府的商戶,作爲蘇州商會代表,萬三自然是要給殿下出謀劃策的。”
“揚州府西靠高郵,南臨長江,與帝都應天只有一江之隔,從應天北上,揚州作爲交通要道,周邊除了北方的濠州稍有貧瘠外,其他州府郡縣,具是富庶。”
“又與京師相近,現在看不出什麼,是因爲新朝剛剛建立,百姓還沒有反應過來,但再過二十年,應天府周圍,將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帝都商業,政治,軍事集團。”
“以應天府爲中心,向四周擴散,而揚州府地處江北,比之黃河兩岸,又要暖和許多,更適合種植糧食,但比之皖蘇浙等地,又要差了許多。”
“靠着種糧食的話,想要讓揚州府發家致富,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沈萬三面容篤定,糧食太重要了,那是國家戰略儲備,沒有糧食,天下大亂也就不遠了,正是如此,朝廷現在雖然沒有政策,但要不了多久,朝廷一定會插手糧價。
乃至於朝廷直接限制糧價,不允許糧食價格超標。
如此的話,種糧的收益,自然就會無法顯現。
可朱標聽着沈萬三的這番長篇大論,心中狐疑道;“不種糧食,那要種什麼?把耕田都種上棉花?百姓喫什麼?”
糧食就是在不值錢的哪一天,朝廷也不可能允許耕田不種糧。
揚州府不大不小,地勢相對平坦,種植的糧食,至少夠三個府消耗的,不種糧?現在朝廷可不會給揚州派米排糧。
沈萬三道;“不種糧當然是不可行的,而且種桑養蠶這種專業技能,一時間當地的百姓也學不會,更何況,糧食是國之根本,不可不慮,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天下承平日久、”
“揚州藉助地理優勢,南臨帝都,北通平原,在揚州府搞養殖應該不錯,這周邊的幾座山,難以開墾的地方,直接在裏邊放一些草食野畜。”
“或者是圈養一些雞鴨鵝等物。”沈萬三提了一個不算好,卻也不算還的辦法。
然而,朱標聽聞此言,微微搖頭道;“養殖的危險太大了,如果能養殖的話,孤王早就在應天府養殖了。”
朱標面色平靜,輕聲嘆息着,人對於肉食的需求還是蠻高的,朱標想要搞養殖的話,自然要比尋常百姓容易許多。
可養殖的難處並不在於圈地,草料,而是傳染病,一旦牲畜爆發大規模傳染病,頃刻之間就會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沈萬三語氣沉重道;“殿下怕出現疫病,也並不是空穴來風,但我想,咱們可以讓牲畜們之間少交集。最好沒有交集。”
“一個地方也不養多,方圓十米,二十隻雞鴨還是養下了。到時候還是按照殿下的那套坑人的辦法,帶着大家一起致富。”
沈萬三脫口而出,絲毫沒有半點自己說錯話的意思。
悶哼一聲,朱標道;“坑人??你告訴孤,四十艘大船出海,回來能帶回來多少財貨?翻四十倍不止吧。你們蘇州的商人,甭在這得了便宜跟孤王賣乖。”
朱標在蘇州府募集資金,貨物,組織船隊出海貿易,朱標只是做了個牽頭的,將多數的蘇州商戶籠罩在自己的身邊,前後朱標沒出一分錢,船隊是從兵部徵用的,船手是蘇州商戶和一些退伍兵丁組成。
而朱標在這支船隊中,佔有四十的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