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黄老之学
朱元璋放下手裡的锄头,回身看了一眼马秀英道;“妹子,你怎么過来了?”
“我要在不過来,你還指不定闹出什么幺蛾子呢。重八,你怎么能有這种想法呢。”马秀英虽然不会去直面问候前朝政事。
但這個天下,就沒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朱元璋在城门口的批孔大会,搞得风风火火虽然持续時間不长,但终归来說,還是表示出了朝廷的信号。
乃至于是朱元璋這個新朝开国之君的态度。
瞄了一眼,朱元璋见马秀英身边也沒有旁人,将身旁的锄头递给了小太监道;“收起来吧。”
跟在朱元璋身边的小太监,根本沒有說话的权利,唯唯诺诺的拿着锄头离开。
這时,朱元璋来到马秀英身边,开口询问道;“孔家的事情,你知道了?”
“孔家传承数十代人,一直都是衍圣公的爵位,从汉武以来,便沒断過,你现在虽然贵为一国之君,却也要用儒学治国啊。”
“你這把孔家给打断了,不会是不想用孔家治国把。”
马秀英目光凝重,她自小就生长在深闺大院中,只是她父亲造反之后被元廷所杀,這才寄人篱下,马秀英也是懂得人生道理,治国理政的事情。
毕竟,在朱元璋自立的初期,人手短缺,马秀英可是后方的一大助力呢。
朱元璋道;“就是因为如此,才不能继续抬高孔家了,妹子,你想啊,一旦哪天,有人造反了,大明朝养的孔家,是不是就要成为第一個投降的?”
“孔家一旦投降,你想想,天下儒生,势必景从,那时再想变更,为时晚矣。”
朱元璋心中已经想得很清楚,孔家,必须从他的大明帝国剥离出去,他的目的也很简单,打破孔家作为天下读书人的标杆,风向标。
实在是孔家太沒有骨气了。
而衍圣公若是投降,那影响力可不是盖的。
马秀英忧愁道;“重八,你說的這些,我当然也考虑過,可若是新朝不尊孔子,不奉孔孟之道,如何治国安邦,总不能一直靠着军队吧,那不是成了暴元?”
心中默默哀悼,马秀英還是希望自己能說服朱元璋的,毕竟倒孔這种事情,說起来不简单,做起来更不容易,天下的读书人太多太多了。
朱元璋轻笑一声道;“治国当然不能用那些武将,他们那裡懂得什么治国。我已经想好了,重新立法,依法治国,汉武以前,也不是靠着儒家治国,不一样有着文景之治。”
“始皇帝沒有任用儒生,不一样横扫六合,一同八荒四海?”
朱元璋话音刚落,马秀英迷茫道:“你要用法家治国?”
“法家?不单单是法家,春秋时节,百家争鸣,法家只是制定律法的标杆,修缮律法的准绳,以法家徒用于新律治国,以兵家用于军队,至于治国,黄老之学若能运通的好,也是治国安邦之能。、”
“法家只管新律,兵家只管军队,治国理政,施以黄老之学,儒学已经传承千多年的国学了,该换换人了,更何况,黄老之学,朝廷可不用去赡养一家子的衍圣公。”
朱元璋撇了撇嘴,若是說起来,他也是真的抠,让他给官员俸禄,除了开国公猴的俸禄是超一品外,朝廷三省六部的官员俸禄,低得可怜。
就是這样的朱元璋,他怎么可能愿意去给孔家,這個在他成功路上沒有半点帮助,反而是绊脚石的家族发放公爵俸禄?
马秀英犹豫道;“可是,黄老之学已经销声匿迹千多年了,而且他消失在歷史长河中,肯定是有他自身的原因啊。”
朱元璋双手扶着马秀英的左右双臂,微微用力道;“妹子,都這個时候了,你還不知道,史书永远都是胜利者写的,沒有那么绝对的。”
“汉武刘彻罢黜百家,不用黄老之学,改为儒学,并不是因为黄老之学差劲,不好,甚至說,黄老之学在那时已经展现了极高的能量。”
“归咎起来,刘彻记恨他奶奶罢了。”
朱元璋面色平静,刘彻登基的时候才多大,一個气血方刚的年轻人,被一個老婆子限了权力,多多少少会不开心。
马秀英叹息道;“可是這又要推翻重来,真的好嗎?而且如今這样做,岂不是要和天下学子离心离德?”马秀英唉声叹气。
她总感觉這样做,過于冒险了,而且朱元璋的性子,一旦触碰了他不开心,到时候又不知要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脸上堆着笑容,朱元璋道;“妹子,想那么多做什么,刘彻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咱朱元璋怎么就不能罢黜孔家,儒学在朝廷一样可以用到。”
“還是不說這個了,来年就要分封功臣了,在不封的话,可拖不得了。你還是在這裡给咱出出主意吧。”朱元璋不想和马秀英在孔家的事情上继续讲下去、。
儒学并不单单只是儒家学說,经過千多年的发展,儒学早已包容万象,涉猎极广。
马秀英翻了翻白银道;“你不想听,那我就先回去了,至于大封功臣這种事情,還是你自己决定怎么封,如何封吧。”
话音落定,马秀英已经转身离开了菜园。
正当马秀英离开时,毛骧火急火燎的跑了過来道;“陛下,太子在应天府,苏州府,杭州府,共计有资产超過了一百四十万两白银。若是算上去岁出海的船队,太子怕是已经富可敌国了。。。”
“這就是总数嗎?什么东西最赚钱?”朱元璋看着毛骧道。
“人口买卖、”毛骧尴尬的說道。
突然间,朱元璋心中一惊,盯着毛骧道:“太子和山东的人口买卖有关系?”
“太子和山东的事情当然沒关系,太子不知道从哪裡弄来的,每年都会有两批海外女子被卖到三府青楼,姿色好的都被送到了秦淮河。”
“太子从中谋取暴利、”毛骧說完,却是朱元璋一脸忧愁道;“二百多万两的资产,這些资产是不是都挂着沈万三的名头?”
毛骧道;“回禀陛下,太子的所有资产都是挂着沈万三的名头,這些应该也只是一部分,苏杭二府的很多资产,怕是只有太子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