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朱标送走了朱英后,還沒等他回到府衙,在蒋瓛和杨宪的指挥下,百姓,士兵,三两個人领着一头耕牛,风风火火的向着自己的任务田分散而去。
朱标口口声声說要和百姓士兵一起耕田,可直到如今,耕牛都来了,朱标也沒有下田做過一指活。
正当朱标感到任务田的时候,却发现朱棣骑在小牛背上,手裡拿着长鞭,耀武扬威道;“走,走,走~”
“顽劣不堪。”朱标叹息一声,倒是沒有出声制止朱棣,他开心就让他玩就是了,索性這八百头耕牛,按照四门的方位,二百头牛耕作一大片地。
在规划的复耕田亩数量上,這些耕牛,至少能翻数十倍,原本朱标只想着第一年能恢复五千亩耕田复耕就算是圆满完成任务了。
可现在只是四月二十,還有八個月才是洪武三年,八個月,八百头耕牛,不耕出来十万亩田,這些耕牛都白要了。
杨宪见朱标過来,连忙放下手裡的工作,快步来到了朱标身边道;“殿下,最近倒是来了一些反乡的百姓,经過王二狗的事情,士兵也;老实多了。”
“只是。。”杨宪面容纠结,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
朱标疑惑道;“怎么了?”
“自从殿下让下属發佈榜文,昭告天下,让扬州故民返回乡裡,這人是多了,能复耕的田也多了,可是我們粮食快不够了。”
杨宪一脸无奈,粮食如果沒有了,人吃不饱,牛吃不饱,扬州還有三百匹上等战马,這人吃马嚼的,一天的消耗還是非常大的。
朱标暗暗思索片刻,开口道;“粮食還能撑几天??”
“大概,五天吧,如果省一省,能撑八天。”杨宪的主要工作就是负责调动扬州府的物资,粮食眼看就要断供了,這可不是一件好事呢。
朱标抓了抓额头,心中盘算道;“鲁明义现在也就刚刚到苏州罢了,沈万三调粮最快也要下個月初五以后,這他奶奶的。”
扬州府被朝廷断了供应,朱标在任,地裡长出来的,都归扬州自行调配,可這头一年,扬州府一粒米也长不出来,着实有些难为人了。
朱标正要說话时,蒋瓛跑了過来道;“殿下,有情况。”
“什么情况?”朱标瞥了一眼,自从发生了王二狗的事情,眼下扬州城的士兵和百姓,关系并不是很好,甚至可以說用紧张来描述。
蒋瓛被朱标处罚时刻盯着东城门和南城门的两处军队任务田。
为了防止再出变故,王二狗的人头被朱标用了足足十天之久,日日传阅。
他王二狗,也算是在扬州府留下大名了。
“刚才弟兄们在南城门,挖出来了這么個东西、”蒋瓛双手捧着一個物件,看上去四四方方的样子,被粗布包裹的及其严密。
朱标心有不满道;“蒋瓛,這扬州府又不是帝都,能挖出来什么好东西,再說了,咱们只是翻地,好东西都在地下四五丈深,回去看着那些士兵去。”
“别在给孤王找麻烦了。”
朱标已是心烦意乱,粮食這种火烧眉毛的事情,如果不能解决的话,扬州想要复耕,希望几乎是渺茫的。
如今的扬州城,算上士兵,也不過一千四五百人,但三百匹战马,八百头耕牛,每日的粮食消耗,当真不是個小数目。
這個时候,朱标也不知道,朱英给他留下了八百头耕牛,是在帮他,還是在害他。
牛不能饿死,战马不能饿瘦,人也不能饿死。
“殿下,您看。”蒋瓛小心翼翼的将粗布揭开,只见一個四四方方,上边精雕细琢的两條栩栩如生的玉龙,在两條玉龙中央,一颗近乎肉眼不可见的珠子,被两條玉龙用嘴巴拱了起来。
尚且不足巴掌大小的东西,却让朱标和杨宪都跟着愣住了。
“哪裡挖出来的?”朱标并不是沒见過印玺,只是這個印玺,上边缺了几块,看上去相似磕碰所致。
而扬州府能挖出来這么好的一块印玺,显然是這周围有大墓。
既然有墓穴,是不是就代表着有更多的好东西,有了黄金白银,還怕换不来粮食?大不了去找朝廷买一些。
蒋瓛蹑手蹑脚的翻了翻印玺,印玺的下方出现在朱标面前。
杨宪惊恐道;“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這是嬴政的传国玉玺?”朱标原本只当這是個寻常的印信,毕竟這玩意太小了,真的沒有成年人的巴掌大,姜黄双手捧着,跪拜道;“請殿下判断。”
蒋瓛当然知道传国玉玺的厉害,不過蒋瓛却沒有什么太大的志向,或者說,他也沒有想過自己造反。
在扬州城,稀裡糊涂的挖出来這么個东西,如果是假的,那也沒什么关系,可若這真的是秦始皇的传国玉玺,那他蒋瓛可就立了万世不朽之功。
朱标伸手取来,在阳光下仔细端详着,面色从容道:“看色泽和玉料,应该同和氏璧相差无几,而且這上边缺的角,有一块是被金子镶嵌過的,這裡還有洞。”
“估计是金子掉了,只是這传国玉玺,怎么和我想的有点不一样,它也太小了,太不霸气了。”朱标抿了抿唇,他记忆中,传国玉玺应该是双手捧着都感觉大的。
可现在拿在手裡的這個,虽然不敢确信它到底是不是真正的传国玉玺,但這個重量和大小,当真是让朱标犯了难。
杨宪开口道;“殿下,您为什么会认为传国玉玺很大呢?依下属之见,這应当就是秦王政的传国玉玺无疑,史书记载,和氏璧是圆的一块圆形玉石,试想圆形玉石如何能雕琢成很大的天圆地方。、”
“而且传国玉玺小,也容易方便携带,越小,雕刻工艺越难,字体之间的缝隙都会被严格把控,也就更加减少了作假的可能。”
朱标回头看了眼杨宪道;“你說這個东西,他是真的?”朱标随口询问道。
杨宪只是微微点头,表示肯定道;“下属见识浅薄,若论真假,還是应当送归朝廷,由陛下及朝中诸公来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