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2.毀我心血,可擋得住我的怒火?
自那日嬴景祭拜祖陵後,大秦的局勢不但未見好轉,反而每況愈下。
連年的天災人禍,官吏的貪腐舞弊,邊疆的叛亂不斷,使這個曾經強盛的帝國搖搖欲墜。
祖龍陵園,夜色沉沉。
一片寂靜中,祖龍陵內,塵封已久的棺槨突然發出輕微的響動。
棺蓋緩緩移開,一隻手扶着邊緣,一個人影坐了起來。
朕.....他輕聲自語,環顧四周,適應着黑暗,這是何處?陵墓?難道我已經
記憶如潮水般涌回,六十年前的離世,安葬,以及漫長的沉睡,一切都清晰地浮現在腦海中。
我竟然...復活了?嬴政驚訝地看着自己的雙手,那是一雙年富力強的手,而非垂暮老者的枯槁。
他起身走出棺槨,活動了一下筋骨,感受着身體中的力量。
這具身體雖然與他生前無異,但卻充滿了不可思議的活力,彷彿回到了壯年時期。
嬴政推開陵墓的石門,走入夜色中。
初夏的夜風拂過臉龐,帶來久違的清涼。
六十餘年過去了,不知大秦如今
思緒未完,嬴政突然發現不遠處的武王陵也有動靜。
陵墓的石門緩緩打開,一個高大的身影走了出來。
惡夫?嬴政驚訝地喚道。
那人聞聲回頭,在月光下,正是當年的武王惡夫。
陛下?惡夫同樣驚訝,快步走來,您也
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地點了點頭。
看來我們都回來了。嬴政感慨道。
惡夫環顧四周,皺眉道:陛下,這是怎麼回事?我明明記得自己已經
我也不清楚。嬴政搖搖頭,但既然回來了,必有緣由。走吧,去咸陽看看。
兩人並肩走出陵園,向着咸陽城的方向前行。
一路上,他們發現鄉村荒蕪,田地廢棄,偶有農舍也是破敗不堪。
這景象...惡夫面色凝重,看來大秦情況不妙啊。
嬴政點點頭:當年我們留下的制度,本應確保大秦長治久安。看來後世子孫並未好好守護。
行至半途,兩人遇到一羣逃難的百姓。
這些人衣衫襤褸,面黃肌瘦,見到嬴政和惡夫,先是驚懼,繼而跪地叩首。
兩位老爺行行好,救救我們吧!一位老者哀求道。
嬴政上前扶起老者:不必多禮。你們爲何逃難?
老者抹着眼淚道:啓稟老爺,咸陽城內民變,官兵鎮壓,死傷無數。我等恐遭池魚之殃,才逃出城來。
民變?惡夫驚訝,因何而起?
天災連年,賦稅不減,官府橫徵暴斂,百姓活不下去啊!老者悲痛地說,更有西域蠻族和北方匈奴餘部趁機作亂,朝廷四處用兵,民不聊生!
聽聞此言,嬴政和惡夫對視一眼,眼中滿是憂慮。
西域蠻族?匈奴餘部?惡夫皺眉,當年我曾對外族施行覆滅計劃,但確實留下了一些降服的奴隸和平民。難道是他們?
老者點頭道:正是!當年先帝仁政,不少外族奴隸得以存活。後來,先帝扶蘇因他們有功,允許部分人迴歸祖地。”
“這些年來,他們慢慢恢復了生機,如今又成了氣候,又開始侵擾邊境了。
嬴政長嘆一聲:當初存活他們,是爲了彰顯大秦寬厚之風,不想竟成今日之患。
惡夫沉聲道:陛下,當務之急是先趕往咸陽,瞭解真實情況。
嬴政點頭同意,隨即對老者道:你們暫且找個安全之地避難,待我等平息咸陽亂局,再回鄉安居。
老者老淚縱橫,卻見二人身無分文,便讓開了路。
嬴政和惡夫繼續前行,步伐更加匆忙。
隨着接近咸陽,兩人見到的景象越發令人憂心。
道路上滿是逃難的百姓,城外已搭起了數不清的簡陋帳篷,住滿了無家可歸的災民。
陛下,情況比我們想象的還要糟。惡夫沉重地說。
嬴政點點頭,眼中閃過一絲堅定:無論如何,我們必須儘快進城。
兩人找了兩套普通衣服換上,混入難民中,向城門走去。
然而,城門緊閉,守軍嚴陣以待,不允許任何人進出。
聽說城內暴亂已經持續三天了,皇宮都快被攻破了。一位難民低聲說道。
早該如此!這些年官府魚肉百姓,民不聊生,遲早要爆發!另一人憤憤地說。
嬴政和惡夫聽到這些議論,心中更加焦急。
必須想辦法進城。惡夫低聲道。
就在兩人思索對策時,城牆上突然傳來一陣騷動。
守軍們慌亂地四處張望,緊接着,城內傳來震耳欲聾的喊殺聲和哭喊聲。
城中有變!守城將領大喊,隨即召集部分士兵衝入城內。
混亂中,城門大開,嬴政和惡夫趁機混入城中。
咸陽城內,一片狼藉。
街道上屍橫遍野,房屋焚燬,哭喊聲、廝殺聲不絕於耳。
成羣的饑民手持農具和簡陋武器,與官兵激烈廝殺。
情況比想象的還要糟。嬴政皺眉道,必須儘快趕往皇宮。
兩人避開主要戰場,沿着小巷快速前行。
途中,他們遇到幾次阻攔,但憑藉惡夫那如神人般的力量和武力,輕易突破。
終於,他們來到了皇宮附近。
皇宮外已被數萬饑民包圍,禁軍嚴陣以待,一觸即發。
報——一名士兵從宮內衝出,高喊道,大事不好!東宮已被攻破,反賊已衝入內宮!
守將聞言,大驚失色:快!全力保衛正殿!陛下還在裏面!
嬴政和惡夫對視一眼,立刻加快腳步,向宮內衝去。
皇宮內部,一片混亂。
宮女太監四處逃竄,守軍節節敗退,反賊已攻入正殿前的廣場。
殺入正殿!擒拿暴君!爲首的反賊頭目高喊道。
保護陛下!禁軍將領帶領最後一批精銳,死死守住正殿大門。
雙方在廣場上展開激烈廝殺,喊殺聲震天動地。
嬴政和惡夫避開主戰場,從側門進入正殿。
殿內,嬴景正焦急地來回踱步,文武百官臉色慘白,有的甚至已經嚇得瑟瑟發抖。
陛下,末將願帶人衝出去,爲陛下殺出一條血路!一位將軍跪地道。
嬴景搖搖頭:不必了。城內百姓皆已反叛,就算衝出正殿,又能去何處?
陛下,那就......丞相李平欲言又止。
朕知道了。嬴景苦笑一聲,看來大秦基業,終將毀於朕手。也罷,成王敗寇,天命如此。
正在此時,殿外傳來一陣更加激烈的喊殺聲。
緊接着,廝殺聲突然減弱,繼而是一片驚呼:祖龍帝?!武王大人?!
這......嬴景和百官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
殿門大開,兩個身影大步走入。
一個威嚴如山,一個鐵血沉穩,正是嬴政和惡夫。
曾祖父?武王爺爺?嬴景瞪大眼睛,不敢相信自己所見。
嬴政和惡夫的畫像、雕塑各地都有,無論任何秦人都不可能不認識二人。
惡夫冷冷掃視殿內衆人:始皇帝嬴政當面,爾等還不速速拜見?
百官滿臉茫然,下意識跪倒一片:參見祖龍帝!參見武王大人!
嬴景也跪了下來,淚流滿面:曾祖父,孫兒無能,致使大秦陷入如此境地,罪該萬死!
惡夫上前幾步,怒斥道:廢物!我與陛下嘔心瀝血打下的基業,竟讓你等糟蹋至此!
嬴政揮手示意惡夫冷靜,然後問道:外面情況如何?
一位將軍上前道:啓稟始皇帝,城中饑民暴動,已攻入皇宮。若非您和武王大人及時出現,恐怕正殿已破。
他們爲何暴動?惡夫冷聲問。
連年災荒,官吏橫徵暴斂,百姓活不下去了。李平慚愧地回答。
嬴政沉思片刻,目光看向嬴景,果斷道:孩子,你立刻下旨,開倉放糧,救濟災民。同時,宣佈朕與武王已返人間,將親理朝政。
嬴景連忙應下:孫兒遵命!
李平,你速速擬詔,傳至全國各地,宣告祖龍復生,武王歸來。暫停一切軍事行動,待我們瞭解情況後再做決斷。
臣遵旨!
爾等各歸府邸,靜候朕的召見,朕要重新梳理朝政,整頓吏治。
臣等遵旨!
衆人散去後,殿內只剩下嬴政、惡夫和嬴景三人。
嬴政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混亂景象,長嘆一聲:嬴景是吧?詳細告訴我們,這些年都發生了什麼。
嬴景跪地叩首,將他登基後的變故一一道來。
連年天災,糧食歉收!
官吏貪腐,橫徵暴斂!
邊疆動亂,四處用兵!
國庫空虛,民不聊生!
說到邊疆動亂時,嬴景特別提到:當年武王爺爺對外族實行的覆滅政策,確實打擊了異族的實力。但我祖父扶蘇認爲,徹底滅族非仁政所爲,便留下了一些降服的奴隸和平民。
後來,這些外族中有人立功,祖父便允許部分人迴歸祖地。這些年來,他們慢慢恢復了生機。尤其是近年來,朝廷顧此失彼,對邊疆管控鬆懈,這些族羣便再度坐大,開始侵擾邊境。
惡夫聽完,眉頭緊鎖:扶蘇終究還是仁義了,當初就不該留下活口!異族狼子野心,終究是大患!
嬴政擺擺手:事已至此,抱怨無益。當務之急,是先平息咸陽動亂,然後才能圖謀其他。
他轉向嬴景:你先去安排開倉放糧的事宜。務必親自監督,確保糧食真正發到百姓手中。
嬴景領命而去,殿內只剩下嬴政和惡夫兩人。
老兄弟,你我雖已離世六十餘載,但大秦血脈仍在我心。如今大秦危在旦夕,我們必須全力挽救。嬴政鄭重地說。
惡夫肅然道:陛下放心,臣必盡心竭力,再造大秦輝煌!
嬴政點點頭:朕相信你,不過時間有限,必須在短時間內重整朝綱,確立長久之策。
惡夫自信一笑,陛下放心。
是啊,我們終究已經離世之人。能夠迴歸,本就不符常理,也不知何時就會離去啊!
惡夫沉默片刻,隨即堅定地說:無論時間長短,臣都將全力以赴!
嬴政欣慰地點點頭:如此甚好。來日我們一同視察城中,看看這六十年來,我大秦到底變成了什麼樣子。
就在兩人交談間,外面傳來歡呼聲。
嬴景已經開始分發糧食,饑民們得知祖龍帝和武王迴歸的消息,無不欣喜若狂,紛紛放下武器,跪地膜拜。
一時間,動亂漸漸平息,人心逐漸穩定。
嬴政眼中閃過一絲銳利:放心,待我瞭解情況後,會親自處理。那些妄圖動搖我大秦根基的異族,必將付出代價!
惡夫躬身道:臣仍願如當年那般,爲先鋒替陛下平定叛亂!
兩位曾經的偉人站在窗前,望着漸漸平息的城市,心中百感交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