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外戚勢力(特鳴謝書友 daddycool 的2張月票!)
而現在景勝等首批赴中亞與星星教作戰的五隻兵團即已大佔上風,倒不如讓徵北冥的三隻兵團多休息些時日,待徵吐蕃的第九、第十兵團回京,然後一同出征。
柴宗訓道:
“即然“貝卡拉之圍”已解,朕倒也不用急於派軍前往增援,不如等徵吐蕃兵團回京後,皇家兵工廠又生產了一批火炮後,再以五隻兵團爲第二批赴中亞作戰軍隊。
第四、第八兵團面對十倍兵力的強敵,爲社稷、百姓不畏犧牲,勇守貝卡拉城,乃使戰火不止進入我大週中亞之地,功勞極大!
此次貝卡拉之戰,第四、第八兵團的軍士們貢獻極大,朕不忍再讓兩隻兵團的軍士們繼續苦戰。
傳旨曹彬和楊業率第四、第八兵團趕回汴京休整。
若兩批、十隻龍驤軍兵團仍不能徹底征服星星教諸國,那麼朕不吝再派第三批、第四批赴中亞作戰的大軍!”
衆臣皆稱出兵十隻龍驤軍兵團,必能征服星星教世界各國。
李沆出班道:
“陛下,寇尚書想必如今已抵達羅馬帝國之境。
以寇尚書之大材,想必定能說動羅馬帝國君臣與我大周聯盟,共同對付星星教國,可使勝算更大,亦減少我大周軍士的傷亡。
羅馬亦二千萬人口的大國,有其助戰,陛下所派十隻兵團,完全足以征服整個星星教世界!”
退朝後,柴宗訓步行來到寶慈殿,陪符太后和二後十妃一同進午膳。
新納的二妃郭陵兒和劉娥開始幾天尚比較拘謹,然而在柴宗訓主導的溫馨輕鬆的家庭氛圍薰陶下,二妃也漸漸怡然了下來。
近年來,隨着大周帝國征服的地域大增,皇宮的御膳房裏也陸續新增了數位御廚,帝室成員的膳食了,添加了一些如遼地、中亞、大理、高麗等地的名菜式。
郭陵兒和劉娥二位妃子,進宮一月的時間裏,竟未喫到過重樣的菜式,不由都心中感慨大周帝室的奢華。
膳罷,陪符太后和衆后妃閒聊了一陣兒,柴宗訓正打算起身前往慶壽殿午休、讓衆后妃陪伴母后下棋閒聊時,符太后叫住了他,道:
“皇兒且莫走,母后有事和你商量。”
柴宗訓當即坐在椅中,等符太后發話。
卻見符太后端坐椅中,端起茶碗,小口而綴。
衆后妃知符太后不想當着自己等人面與皇帝議事,當即行禮告退出了大殿。
待衆后妃走後,符太后道:
“皇兒,近幾月來母后知你忙於中亞戰事,是以也未向你提及。
如今宙兒、域兒皆已年滿十六歲,是否該爲他們倆大婚了?”
柴宗訓這纔想起此事,因自己潛意識裏覺得該當滿十八歲再成婚,因此一直未提此事。
而皇宮之中,除了母后,自己不開口,卻無人敢就此事進言。
柴宗訓笑道:
“母后原來是爲此事叫住兒臣,我還當是什麼大事呢!”
符太后嗔道:
“帝室枝繁葉茂,豈不就是社稷大事?
宙兒和域兒,分祧我大周柴、郭帝室二姓之祀,事關重大,皇兒不可輕忽。”
柴宗訓點頭道:
“母后放心,兒臣心中理會得。
待宙兒和域兒滿十八歲時,朕再給他們自國中選秀,大婚不遲。”
符太后遲疑道:
“那母后就放心了。
皇兒,只是十八歲再爲宙兒、域兒大婚,是否有點晚了?
再者,他二人的正妃,難道不從朝中的王公重臣家族裏挑選嗎?”
中國皇室婚配製度,自秦代開始,歷來是與公卿大臣家族聯姻,選擇皇子的正妻,猶其是嗣君,更是如此。
這樣做的影響是,常易導致外戚權勢過大,以致禍亂朝綱。
兩漢、隋唐時,都出過許多力能左右朝政、廢立皇帝的外戚家族。
如西漢的呂后家、竇太后家、王太后家,東漢的竇太后家、梁太后家、何太后家。
隋唐時,則有長孫皇后家、武則天家、韋皇后家、郭皇后家。
在柴宗訓看來,如今太監勢力已被自己徹底馴服,加以制度化約束,而外戚勢力亦當如此。
從中國歷史而言,柴宗訓前世時空的明朝帝室婚配製度,防範外戚專權是最有效的。
至於滿清,禍害中國三百年的蠻夷落後政權,遺毒無窮,基本都是學明制,可以不論。
柴宗訓道:
“母后,十六歲時,男女身體尚未完全長成,過早婚配,即戕害身體,又不利生育出優良的下一代來。
起碼要等十八歲了,纔不虞有損身體。
而歷朝歷代,皇室婚配取自公卿重臣的慣例,在兒臣看來,乃是皇權不足、需聯姻借用外戚勢力的軟弱表現。
此策雖可暫時給皇室帶來大利,長遠來看,卻極易帶來外戚專權的危害。
因此,兒臣以爲,皇室子孫應當從民間選取正妃,並限定外戚的權力,這樣纔可保外戚專權之禍,不會再在我大周帝國發生。”
符太后乍一聽,心中有些不悅,因自己可以說就是外戚家族的代表之一。
然而想到侄女符蓁蓁十六歲結婚,十七歲產子而難產喪失了生育能力,或許正是造成了皇長子郭濟宙智力受限的原因,符太后不由頹然嘆了口氣。
符太后道:
“皇兒,年齡方面就依你好了。
只是爲何不爲宙兒、域兒選擇公卿重臣家的女兒爲正妃?
母后孃家不是在皇兒登基以來,一直極力支持於你麼?
有得力的孃家人幫助,宙兒和域兒的地位皆會更穩固些。”
柴宗訓心道:
“若非朕一除去趙逆一黨、平衡軍權後,立即收擾全國孤兒,組建絕對忠於朕的龍驤軍、龍驤衛,那後面還不知會出多少個趙逆、楊堅?
皇帝自己手中有強大的軍力,這纔是最重要的。
而且爲保“國中稱帝”的宙兒一脈,朕已將符家的權勢提升至可控的極限,命爲邊境大州的封疆大吏,豈還需要與什麼公卿重臣聯姻?”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