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平定吐蕃(特鳴謝書友 20222990 的2張月票!)

作者:天涯濁酒
第361章平定吐蕃(特鳴謝書友2022…2990的2張月票!)

  柴宗訓笑道:

  “母后且放心,兒臣這些年來,已將軍中制度完善,監軍制和憲兵制,可保軍權牢牢掌握在未來子孫皇帝手中。

  而對於宙兒,朕已命大舅、小舅家族世鎮邊境大州阻卜,內外互保,已足夠穩妥。

  如此,豈還需要藉助外戚勢力?須知,有得必有失,萬事皆是有代價的。

  母后難道希望未來宙兒、域兒,事事都受外戚家掣肘麼?”

  符太后本是自小所受薰陶的慣性思維,希望像自己照顧柴宗訓幼時一樣,有個實力強大的外戚家,照顧郭濟宙、柴濟域,自己和柴宗訓會放心很多。

  此刻聽柴宗訓一說,想到若是宙兒事事須聽王妃家的,這卻是符太后絕不願意的事。

  符太后嘆道:

  “皇兒英明神武,聽你這麼一說,母后也覺確是如此。

  即然皇兒智珠在握,那母后也不用爲此事再擔心了。”

  龍驤軍第九兵團高化部、第十兵團馬知節部,自開熙二十五年二月出徵,收服了青唐地區的亞隴覺阿王部贊普(國王)阿里氈後,征服吐蕃諸部便輕易了許多。

  柴宗訓此時的吐蕃,早已不是唐時力能與大唐抗衡並立的統一大帝國,九世紀中期已分裂成了上百個割據的小政權。

  在大周兩大精銳兵團的強大武力,兼亞隴覺阿王部的大力勸說下,吐蕃諸部即力不能敵,也只得選擇相信了大周帝國皇帝柴宗訓會仁義相待,大多僅有幾萬、幾十萬人的割據政權,大周軍一到,沒幾天便選擇了投誠。

  激烈反抗大周的也有少數,約佔了所有吐蕃部落的三成,以各地實力最強大的“四王族”後裔部落爲主。

  這些吐蕃部落本想憑藉險要的地形固守城池,拖延時間,以高原惡劣的氣候逼迫周軍撤退。

  誰知周軍根本不派兵攻打城池,卻從軍營中推出了許多尊吐蕃人從未見過的奇異鐵器來,周軍軍士擺弄了一會兒後,以火點燃引線後,響聲如雷,瞬間數百枚黝黑的彈丸便飛臨城牆上空,擊中處,立時石屑紛飛。

  吐蕃之地本是高原,空氣稀薄下人的體力有限,建造的城池相比起中原漢民族擅長築城來,本就低矮薄弱。

  周軍“燕肅火炮”只開了十幾輪,吐蕃人的城牆已現巨大裂縫,一般當天即被周軍攻陷城池。

  數戰下來後,吐蕃各部才知和大周軍的戰力相差如此巨大,早已和大唐時不可同日而語。

  經兩年多的征伐後,高化率第九兵團於開熙二十七年八月,攻克了由三大吐蕃王族堅守的邏些城,標誌着全吐蕃的最終平定。

  等侍了三月左右的時間,朝廷派遣前來接管的官吏和駐軍抵達吐蕃各州後,高化與馬知節立即率第九、第十兵團兼程趕往汴京。

  此次平定吐蕃,殲滅敵軍、暴民在二十一萬餘人,而龍驤軍的折損在三萬人左右,有九成卻是因高原的惡劣氣候而致傷病犧牲的。

  柴宗訓此時,吐蕃諸部面積約有三百二十萬平方公里,比其七世紀鼎盛時的四百萬平方公里國土略少些。

  全境人口約五百餘萬人。

  歸入大周后,使得大周帝國人口就此突破了七千萬人,國家疆域突破了三千萬平方公里。

  開熙二十八年元月下旬,徵吐蕃的第九、第十兵團趕回了汴京。

  柴宗訓在社稷壇迎接大軍凱旋,犒賞三軍。

  出征軍士每人賞銀五十兩,官升三級。

  爲國捐軀的將士,賜撫卹銀每人四百兩起。

  高化和馬知節俱升爲侯爵,加食邑至八千戶。

  大內總管湯啓宣讀聖旨後,柴宗訓道:

  “吐蕃與大唐爭勝二百年,今終歸於朕大周治下!

  衆將士不畏高原氣候惡劣,兩年平定吐蕃,功在社稷。

  全軍給假一月,待兵部準備軍需足夠後,便與第一、第二、第六兵團一同赴中亞,對星星教國家作戰!”

  全軍將士吼聲如雷,道:

  “陛下待我等恩重如山,誓爲陛下討滅星星教各國、踏平西亞!”

  第二天,元月二十六日早朝上,君臣商議統治吐蕃策略。

  次輔、吏部尚書李沆出班道:

  “啓稟陛下,吐蕃自松贊干布統一以來,施行軍戶與民戶分開的戶籍制,記錄部衆信息的戶籍冊稱爲紅冊,即爲紅色的簡牘木片。

  紅冊記載內容詳實,包括所轄部衆每一記戶戶主的氏族和名字,其妻、其子女及家庭財產、田地及奴僕數量信息。

  對境內農戶和牧戶徵收土地稅,畜牧及其商品稅,稅賦常常達到了六、七成,而徭役亦繁重。

  吐蕃賦稅的名目包括牛腿租,即對牧民擁有犛牛數量的多寡所徵收的一種稅;農田貢賦;大料集,即徵發戶丁、糧草勞役,是吐蕃最主要的賦稅名目;其他賦稅名目,如供乙、關卡稅、金稅、草稅、馬料、宮廷直屬戶稅賦等。

  百多年前分裂爲上百個部落以來,百姓被各部落首領、貴族剝削更重,人口不增反減,從鼎盛時的千萬人口降至如今的五百餘萬人。

  當地經濟落後,百姓僅能艱難維持生存,毫無消費能力。

  以臣之見,若要將吐蕃收爲我大周萬世之國士,當推行陛下所定的免役薄稅、重工重商之策方可。”

  柴宗訓及朝臣們幾乎都同意了此議。

  戶部尚書王旦出班道:

  “陛下,吐蕃人口中過半是沒有人身自由的農奴,農奴制不廢除,當地的百姓狀況就無法真正改善,且百姓被貴族農奴主控制,終究是社稷的一大隱患。

  臣以爲對於吐蕃,不如仿六穀蕃與高麗之制,將當地的農奴、貴族制徹底廢除!”

  柴宗訓沉吟半晌,道:

  “王愛卿所說無誤。

  要想將吐蕃永久納爲我大周國土,必得廢除農奴制,才能使百姓們安居樂業。

  朕派大軍征服吐蕃,未動當地貴族利益根本,他們不過是由吐蕃之民變爲朕大周之民,軍事勝之即可,各地貴族甘於被統治。

  若是目下取締農奴制,即是徹底奪取了吐蕃貴族的特權和根本利益,必定會如昔年六穀蕃和高麗一般,遍地都是貴族起兵反抗。

  如今頭等社稷大事,乃是贏得與星星教國家的戰爭,卻不是廢除農奴制、引發吐蕃各州遍地叛亂的合適時機。”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