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仁茶显威
說出来只会得罪人,他虽然刚正不阿,但却不是傻,不会与所有人为敌。這样的话,他就是真的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了。
“当然不是。”苏石并不知道包黑子现在想些什么,他只是按着自已的想法說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這可是孟夫子之言,包大人一定听過的吧。”
“呵呵,下官别的本事沒有,给一個一赐乐业的商人治好了体疾,他便把所有的货物渠道交付于我,如此我赚了一些钱,当然要想办法回报了。施粥就是一個不错的方式,尤其是看到這些流民们脸色都好看了许多,心中颇有成就感呀。”
有意的說自已不差钱,還把来钱的渠道都說了,這就是苏石在堵众人的嘴。
以后他還会做出更多不差钱的事情来,以后也会做出更多的善事来,這权当他为自已的所为做铺垫了。
“好,說的好,那位异商也有眼光,你這样的人有钱了,远比其它人有钱对百姓更有为利。好呀!”包黑子显然是听了进去,一脸感叹般的說着。
显然,他在朝中怕是见多了有钱却吝啬的主,才有了如此的感叹吧。
“這算是夸赞嗎?”苏石开玩笑的问着。
“当然,如果我們大宋的有钱人都如天佑這般心系百姓的话,那大宋的流民就会少上很多,国力也就会加强很多了。”包黑子一說起国事的时候,可以看到,他的眉毛都拧到了一起。
似乎是在說,這一阶断大宋的情况并不太好,至少远不如外表看起来那般的光鲜华丽。
国家大事,苏石现在還插手不上,就如包黑子所說,他的官身至今都不受三省的承认,他就是想参与也沒有這样的资格。他所能做的就是积蓄着自已的力量而已。
“哈哈哈,包大人,即是休沐,就不要去想那些国家大事了,不如喝茶做善事,来的更为实际一些。”苏石看出了包黑子的心情似乎有些沉重,這便打岔般的說着。
“呵呵,不错。只是你不要一口一個大人的叫着了,這样,我年长你一些,估计与你父亲的年纪差不多,你就叫我一声包叔吧。”包黑子似乎也看出了苏石的不简单,更主要的是他看到了苏石善良的一面,這便也有意深交,就提了這么一句。
苏石是什么人,那是见到利益就能闻到腥的主,当下他就打蛇随棍上的道:“好,包叔,以后你大可以叫我石哥儿,我爹娘就是這么称呼我的。”
“好,石哥儿。”
“包叔。”
哈哈哈哈,简单的帐内回荡的就是两人大笑般的声音,随风传出了很远很远。
汴梁城内。
李家的茶叶铺子,新茶已然摆在了柜台之上。相比于价格,竟然是宋茶的十倍以上。
苏石還是低估了李璋的热情。
从昨天晚上拿到砖茶之后,李璋就一直未睡,而是一直带人在忙呼着,终于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之后,這就开张了。
沒有請什么人来,也沒有弄出什么声势,這是李璋对砖茶有着绝对的信心。
当然,他也不是一点事情都沒有做,他已然派府中的下人给一些個与李家交好的权贵府中送去了一点的砖茶。他相信,只要這些人喝過了自已的茶,那便沒有不买的道理,他就座等收钱便是。
御北街,晏府。
当朝枢密使晏殊的府邸。
当完值后的晏殊回到府中,管家照例给他备了一杯热茶。
习惯性的伸手接過,只是品了一口之后,神色间即有了变化,在连喝了两口之后,這便向外面喊着,“来人,来人,這茶是从哪裡来的?”
管家小跑了进来,看到问的是茶叶,当下老实的回答着,“老爷,這是李璋将军着人送来的。”
“哦?送来多少?”晏殊紧忙的问着。
“不多,只有二两而已。說是给老爷尝個鲜,還說如果還想喝這样的茶,李氏茶铺有卖的。”
听着管家說只有二两的时候,晏殊還感叹着太少。心想或许這样的好东西就应该不会太多吧。可万想不到,這样的好东西竟然就有卖的了。
“好,好,這样,今天晚了,明天一早去多买一些回来备着,以后老爷我平时喝的,還有招待客人的就用此茶了。”喝過了系统内的茶之后,晏殊已然把宋茶给弃之一旁了。
无论是口感還是味道实在是相差太远。不就是花钱买一些嘛,他堂堂的枢密使還能差這点钱了不成?
吴国公府。
苗继宗這裡也在上演着同样的一幕。
“明天去李氏茶铺买些回来,你的府上也要留一些,平时同僚来家裡谈事情,都要好好的招待。”苗继宗看向着自已的儿子苗休說着。
“是的爹,儿子记下了。”苗休连即点头称是。
“对了,苏天佑拿的那個烧刀子怎么样了?”
问起這件事情,苗休先是脸上闪過了尴尬之意,随即道:“還沒有来的及看呢,但想必和市面上的酒也差不多。這也不能太着急,我已经吩咐管家去找合适的铺子了。”
苗家之前并沒有卖酒的铺子,现在想要做這一行的话,是需要准备一些东西,這些都是花费時間的。
“行,你有数就可以。這件事情荆王殿下也有利润在其中的,不可搞砸了。如果效益当真不好的话,可以适当的补贴一些,钱不够和爹說,我给你拿。”苗继宗以着教导的方式說着。
到了此时,苗家父子两人都不认为烧刀子能有什么奇特之处,都认为這只是一個示好于仁宗赵祯,一個交好荆王赵曦的机会而已。
這一晚上,几乎所有收到了李璋送茶的府中,都有了這样一番的议论,這些府中的管家也只等着天亮之后便会去李氏茶铺购买茶叶。
但他们并不知道,茶叶的价格会如此之贵。
更沒有想到,李璋听从了苏石的建议,那就是采取了限额购买的方式。
即每家每户,一月最多可以买一斤的茶叶。再需要的话,那就需要与李璋這個东家沟通了。
說起来,一月一斤的茶叶看起来是不少了,但想到這些权贵哪一個府中不是几十人上百口子人,再加上平时待客,逢年過节送礼,那需求量就太大了。
但苏石還是這样和李璋說了,借口就是這些砖茶都是由异域远道而来,数量实在不多,如果任由买卖的话,那是多少都不够用的。
为了稳定仁茶(苏石与李璋专门为砖茶取的名字,带有一個仁宗的仁字,虽然有着拍马屁之嫌,但也算是名符其实)的价格,使得市场不会被破坏,限购便是最好的方法。
李璋起初是有些不同意的,怎么有钱都不赚呢?
但听到苏石說出這样做的种种好处,且這会使得仁茶很容易的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品,成为体面的一种像征时,他還是点头答应了下来。
而又一想到,别人手中都沒有仁茶,只有自已這裡最多,那想必来求自已的人也会很多,這不也是一种实力的体现嗎?
李璋同意了苏石的要求,并把仁茶的价格又一次给予了提升。按他的话說,即然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好东西,价格贵上一些不是应该之事嗎?
苏石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能喝得起仁茶的,那都是非富即贵之人。這样的人钱来的都太容易了,不赚他们的钱,不抬高他们的价格抬谁的?
百姓嗎?
要知道,宋朝并不阻止土地兼并,随着开国的時間越来越长,百姓手中的土地也是越来越少,他们的生活已然很不容易了,苏石不仅不会坑他们,還会继续的帮助他们。
方式還是施粥。
昨天收入了近八千点的苏石晚上回去之后可是美美的睡上了一觉。今天一早起来,他便带着众人备好了粮食直奔向着城外流民区而去,他要继续的收割再收割。
白衣少爷又来了,流民看到苏石那重新弄好的马车时,一個個是兴奋不已,很快就围了上来。
接着就是继续施粥,继续的收割信仰点。
周全也一直跟着在旁忙碌着。
一個连八杆子都打不着的流民,少爷都如此诚心的帮助他们,周全相信,只要自已以后跟着這位少爷,好处一定少不了。
当然,促始周全做出這個决定的原因還是因为他喜歡苏石的做事风格。
一個对百姓都如此好,拥有着如此善心之人,一定也不会差到哪裡去,這应该是一個好主子。
但他唯一担心的是,這样继续下去,少爷到底有多少的财力?
周全是一個有心之人,他昨天大概算了一下。如果仅是施粥的话,不足万人的流民一天也就花费千把贯钱就够了。但苏石给他们的不仅是粥,還有干饭,還有菜,更有肉。
這样算下来的话,一天的开销就大了。仅仅是昨天一日,便至少花去了近五千贯。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