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 140 章

作者:元杏
話本里,書生和小蓮重逢後,很快成親,遭遇了一開始就讓很多人擔心揪心的事——書生父母雖然因爲書生失蹤的事,同意了兩人的婚事,可是成親之後,卻始終沒有對小蓮改觀,暗中嫌棄苛待小蓮。

  小蓮受了苦,決心回家去,書生惶恐挽留,兩人彼此表白,臺詞感人,可是依然攔不住小蓮離開的想法。

  她也是家裏千嬌百寵的女兒,只不過喜歡上一個男人,就要將自己貶低到灰塵裏,來討好男人的父母嗎?

  那她怎麼對得起自己的父母?

  他們愛她寵她,並不是爲了讓她去別人家當牛做馬。

  這一番言論,如晴天霹靂,又如撥雲見日,讓看過話本的女子都爲之動容。

  鄭夫人也是如此,她正是看到這裏,纔想要找回自己,和鄭大人和離。

  尤其是,話本後半段,書生痛定思痛,沒有再去打擾小蓮,直到考上功名,獲得了家人的另眼相看,才站出來言辭堅定地拒絕了父母爲他續娶的想法,並說了一番在這個時代,可以稱之爲名言的話。

  一生一世一雙人,他此生永不納妾,永不娶二色。

  最終書生父母被他的誠懇打動,放棄了爲兒子續娶的事,放下身段,前往小蓮家中道歉,接回了這位同樣風骨不凡的兒媳婦。

  鄭夫人看在眼裏,想起夫君要納貴妾一事,更加感同身受,於是才徹底地清醒了過來。

  她不願意和人分享男人。

  既然夫君要納妾,那麼,他們就一別兩寬,各自歡喜吧。

  鄭夫人帶着女兒回了家,送來了和離書。

  同時,悄無聲息間,京城也掀起了一陣和離的熱潮。

  裏面有高官夫人,也有小官妻子,盡皆一言不發,便帶着嫁妝和孩子回了家。

  直到和離書送到面前,官員們才發現這驚天鉅變。

  鄭大人在其中,只是最不起眼的一個。

  只是他和別人又有不同。

  鄭大人出身貧寒,全靠寡母日夜不斷幫人洗衣,才勉強得以讀書科舉。

  所以當年遠赴京城趕考,他念在家裏艱難,只帶了少量銀錢上進,不成想竟餓暈在城門外。

  要不是當年待嫁閨中的鄭夫人,正巧和母親金夫人從外地訪親回

  來,路過救了他一命,他只怕早就死在無人知道的荒郊了。

  有這份糾葛在,青年男女,多番接觸,彼此愛慕,金家才肯將自家千嬌百寵的女兒,下嫁與他區區小官。

  鄭大人心裏,也是真心喜歡鄭夫人的。

  因爲他這一路走來,少不了鄭夫人的襄助。

  先不說當年科舉,全靠鄭夫人救了他,派人送錢財給他傍身,才讓他順利參加了那年的春闈,得中進士,獲戶部授官。

  就說這幾年來,他區區一個普通進士,家徒四壁,能在京城紮下根來,少不了鄭夫人的嫁妝補貼。

  雖然八年過去,這份感情經過時間的磨礪,變得不那麼堅貞如一了,卻也不能掩蓋他心裏對鄭夫人的看重和感情。

  他以爲,鄭夫人對他也該是同樣的感情,所以,他纔敢冷着鄭夫人,要挾她同意納妾一事。

  可鄭夫人遞出的這一紙和離書,簡直將他以往左右的信心都打碎了。

  “爲,爲什麼?”鄭大人手持和離書,看着上面的字跡,略一對照,果然和夫人一致,心裏如同被潑了冷水,慌張又惶恐。

  “夫人爲什麼好端端的要和離?”

  金家下人神情鄙夷地打量鄭大人:“鄭大人這話問得好沒道理,你家裏要納貴妾的事,都傳得人盡皆知了,怎麼還好意思問這麼簡單的問題?”

  鄭大人一聽,臉色大變。

  金家下人見狀,眼神不屑,臉色更加輕視。

  在他看來,這鄭家姑爺,不過是個泥腿子出身的農家子,大小姐下嫁給他,就是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結果此子倒好,不珍惜大小姐,還敢將一個寡婦出身的表妹,納爲貴妾。

  貴妾是什麼?那可是勉強可以和正式夫人一較高下的身份。

  平常人家,門當戶對,也不敢如此折辱人。

  鄭家做出這種事來,不正是應了那句話,出身輕鄙,爛泥扶不上牆。

  “鄭大人,恭喜我已經送到了,就不留了,夫人還吩咐了小的,要去城南點心鋪子帶一籠大小姐最愛的桃花酥回去,耽誤不起時間。”

  說吧,金家下人高傲地瞥了鄭大人一眼,轉身離開。

  鄭大人愣在原地,眼裏閃過錯愕,嘴巴動了動,遲遲說不出話。

  桃花酥價格昂貴,每

  一盒只有四塊,卻要價二十兩銀子。

  當年他用了一個月時間,抄書賺錢,只爲給鄭夫人買一籠她最愛的桃花酥,最終憑藉這份桃花酥,順利抱得美人歸。

  可是細細想來,彷彿自從她嫁入鄭家,就再也沒有買過一次桃花酥。

  她經常說,一份桃花酥那麼貴,喫過就沒了,倒不如將銀錢留下來,採買一兩個下人,給夫君添一身衣衫,給婆婆買些補身的藥材,也好讓他輕鬆點。

  他時常在心裏感嘆,有賢妻如此,夫復何求?

  可是現在,她離開了鄭家,卻又過上了她當年做大小姐時,桃花酥喫到膩的日子。

  原來他自以爲兢兢業業,帶給她的誥命頭銜,已經足夠還她的恩情,卻都是他多想了嗎。

  他們一家,一直都是她的拖累……

  鄭大人眼眶發紅,砸了桌上的擺飾,撕碎了和離書,失魂落魄地坐在地上,將自己關在屋裏不肯出去。

  鄭老太太聽到消息,拄着柺杖趕來,在門外大罵一通,責怪金家來人不知道禮數。

  等從下人口中,得知金家下人是來送和離書的,老太太也愣住了。

  這幾年,鄭家能過得這麼富足悠閒,在家有下人,外出有馬車,還不是因爲有一個會下金蛋的兒媳婦。

  要是離了她……這,這怎麼是好?

  ……

  鄭家的情況並不是獨例,不少人家都遇到了類似的情況。

  可是女子一旦固執狠心起來,也不是幾句話就能勸好的,她們有家人支持,有經濟實力,實在無需勉強自己留在泥潭裏。

  季修的話本,借了這股東風,在悄無聲息間開始流傳於權貴官員後院,銷量猛地上漲。

  因爲季修的讀者羣,是京城裏的女性文化階層,這些人很難看見一本如此合心意的話本,一旦看見,就會欣喜地互相推薦贈閱。

  一開始印製的一千本,眨眼間賣完,完全不夠用。

  朱家書坊緊急趕印了五千本出來,又傾銷一空。

  最後斷斷續續印了大約有兩萬冊,才勉強夠用,連一些文人墨客,都因爲這股風潮,入了季修的坑。

  文人之中,有不努力卻想着天上掉餡餅的懶貨,也有勤懇學習心思單純的一根筋書生。

  後者很大一部分,看似木訥冷靜

  ,可心裏也在嚮往這個時代十分稀少的美滿愛情。

  於是有人對清波散人大肆抨擊,也有人作詩題詞地讚揚清波散人筆下作品。

  兩撥讀者脣槍舌戰,各有不一意見,但是歸根結底,還是喜愛他的人更多,等到事件平息,清波散人這個名號,在話本界,也算是一炮打響了。

  有熱情的讀者靈機一動,根據清波散人這個別號,找到了清波巷去,想要找出清波散人的真面目,當面表示愛意。

  季修得到消息,先一步帶着家人離開了清波巷,搬去了新宅子。

  這是季家傾全部家財買下的二進宅子,更靠近皇宮,清幽美麗。

  好在季修的的第二篇話本也出版了,後續又有銀兩送來,家裏纔不缺花銷。

  第二篇話本,季修不作多想,更加直接,將自身的故事搬上了話本。

  農家子上京趕考,得公主看中,賜爲駙馬……

  多麼常見的話本故事?

  很多喜歡意淫的書生,最愛的就是這類故事。

  要是膽大一點的,還敢寫家裏早有嬌妻,公主不嫌棄,願意二女侍一夫,做狀元郎的娥皇女英。

  一開始,大家看見清波散人有新話本上市,滿懷期待地買回家看,看見名字就叫《狀元和駙馬》,還以爲這又是一片落了俗套的話本故事。

  可是季修筆下的故事,卻超出了大衆的預期。

  他寫出來的話本,比起自身,更接近與前世的故事,或者說,更接近於陳世美的故事。

  公主在話本里,不再是善解人意、大方賢惠的權利代名詞,而是成了催命的存在。

  她享有世上最尊貴的權利,要什麼有什麼,想要哪個平民百姓死,那個人就肯定活不過第二天。

  當然,話本里的狀元郎,也不是好東西。

  他拋妻棄子,貶妻爲妾,還放任公主追殺糟糠之妻,實在沒有一點男人的樣子。

  最後,狀元郎死了,公主青燈古佛,就成了大快人心的一件事。

  同時,這本話本的世上,還引發起了另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雖然沒有那麼明顯,寫得是前朝公主,但是京城就那麼大,權貴官員彼此都認識,誰還不知道誰啊。

  話本一上市,就讓人聯想起了那位對狀元郎執着不悔的東珠公主。

  東珠公主,自然也聯想到了。,,網址m..net,...: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