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姑娘今生不行善 第61节

作者:未知
那有個屁用! 乔相松在心裡骂了两句。 這再好看的小姑娘,要是死缠烂打,那也真是一点儿不讨喜了。 他转头看姜元瞻:“要不我去替大人打发了她算了!” 姜元瞻咬咬牙,說不用,接過食盒,起身往外。 但他连背影都是冷硬的。 小吏吓的打了個冷颤:“大人不会掐死薛娘子吧……” “闭上你的嘴吧!” · 薛娘子看见姜元瞻的时候眉眼弯弯,是最温柔欢喜的一张脸。 她糯哝叫着大人,提着裙摆就上了台阶来,像是完全沒看明白姜元瞻的黑脸和不快,更是赶在姜元瞻出言伤人之前自顾自的說起来:“我疏忽了大人吃不惯外面饭菜這事儿,那日回家后把家裡做好的那些绣品拿去卖了卖,還有我自己积攒下的一些碎银子,這几日到沁芳斋找大师傅学了些做糕的手艺。 我也不知道大人爱吃什么样的糕,今日只做了些桂花糕和桃花酥,這两样我学的最好,大师傅也說我做的不错,大人您尝了嗎? 要是不喜歡的话,我還学了几样别的,明儿我再给您换!” 沁芳斋在西市,也算京城有名的糕点铺子,他家的大师傅一向最认银子,盛京无人不知,你只要给钱,手艺也教给你,不過他糕点做得好,有些是祖传的方子,那是不教的。 姜元瞻并不知道跟沁芳斋的大师傅学制糕的手艺要花多少银子,但薛小娘子這样的女孩儿,家境平平,她方才說攒了许久的碎银子,還有家裡存着的绣品都拿去卖了,也就学了這么三四日,学了几样糕…… 那些到了嘴边的,最伤人的话,姜元瞻是无论如何也說不出口了。 也许人家并不是别有用心,而是心太善,也太天真。 他的举手之劳,于她真是救命之恩。 她深以为滴水之恩该当涌泉相报,何况救命之恩呢? 力所能及的做些什么,报答他。 姜元瞻皱了皱,低头看了眼手上的食盒,又往回收了收:“我尝了一块儿,像是沁芳斋的点心,以为你花了银子去买的,本来想叫你带回去,自己吃了,不要再破费,沒想到是你自己做的。” 薛娘子闻言眼底染上失落,啊了声:“是我做的来着……” 姜元瞻深吸口气:“你去沁芳斋学制糕,给了大师傅多少钱?” 薛娘子摇头:“也沒有多少,我能做绣品卖钱,足够补贴家用的,大人不用放在心上。” 是啊,她的绣品能卖钱,女红便很拿得出手,若有非分之想,该绣样东西送来,缠着他收下,哪怕過后他扔了,她也有的說嘴,私相授受,他总归是收下了。 她确实有分寸。 无论饭菜還是糕点,用心,但不会越過那個度。 见他不說话,盯着自己若有所思,薛娘子面颊微粉,越发退了小半步:“大人真的不用放在心上,我猜您是想把那笔银子补给我的吧?可那本就是我为了报恩付出的,再叫您补给我,不像话呀。 何况我学了這些手艺,就算以后日子過不下去了,做些糕拿去卖,也能补贴家用,這不算是破费,也不是乱花钱,大人不必因此而過意不去的。” 姜元瞻就更无话可說了。 都說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薛氏有一颗七巧玲珑心,聪慧又善解人意。 姜元瞻几不可闻叹了声:“我把糕端进去,你把食盒拿走吧,若再送糕点過来,拿小袋子包着,别老提着這么重的食盒。” 薛娘子眼角眉梢布满雀跃:“大人愿意吃我做的糕啦?” 姜元瞻点点头:“我妹妹也是個爱吃糕点的,不過薛娘子,你即便要报恩,也总不能给我做一辈子的糕。” 他面色稍缓:“至多送到腊月二十五,我放了假回家,要到开朝复印才回官署,年后就不要再来了,你若再来,我也不会收你的东西,更不会见你。” 他觉得自己语气太温吞了,稍加重了点:“這些天你总来,其实已经很妨碍官署办差,小吏们知你无恶意,才沒抓你,年后要是還来,他们不会這么客气的。” 薛娘子似被這话吓了一跳,眼中又惊惧掠過:“好……好呀,我记得了。” 她又咬下唇:“那大人您爱吃什么样的糕,您妹妹又爱吃什么样的,您告诉我,我做了给您送来,就送到腊月二十五。” 說到后来,她又笑起来:“腊月二十五我给您多做些,肯定比不上郡王府置办年货预备下的,但是我最后的一点心意,给您留着過年。” 姜元瞻见她答应下来,又松口气,略想了想:“你只做一样桂粉糕,一样桃花糕就行,也不要天天来,糕這东西沒有天天吃的,你若真要报恩,总得听我的安排,每两天来一趟也就算了。” 他說着,从袖袋裡取了钱袋子,拿了二两碎银子给薛娘子:“就算要报恩,也得過日子,收下吧,别推辞。” 薛娘子犹豫再三,从他手上接下银锭子,然后看着他打开食盒取出裡面的糕,她抱着食盒,看那两個盘子,垂首浅笑。 是她自己摆的盘,裡面有几块儿,她最清楚。 等姜元瞻拿完了,薛娘子提着食盒下台阶,本来要走,走了沒两步,想起什么,驻足回头叫大人。 姜元瞻也回头看她。 她浅笑盈盈:“我姓薛,单名一個婵,大人别忘了呀!” 第93章 她又来了(一更) 姜护驻守在幽州辽东郡一代。 辽东那边海产多,产出的栗子也是一绝。 腊月二十那日郡王府收到姜护派人从幽州送回盛京的特产。 几十斤的海蛎子用冰鉴储存加急送回来,其实還算是新鲜,姜氏分了一半送去顾家。 五大包的生栗子郡王府留下了两包,也给顾家送去两包,還剩了一包准备送人用。 赵行這些天一大清早就出宫来找姜莞,再有五日朝廷放大假,宫裡各处也都打点妥当,无论是赵禹還是郑皇后,都用不上他帮忙打下手,便也不拘着他在宫裡。 中午做了一大桌子菜,海蛎子光是姜莞一個人就吃了小半盘。 要不是姜氏拦着,說那东西吃多了怕闹肚子,她怕是一整盘都能下了肚。 郡王府裡吃饭早,吃完了饭姜氏叫人去再爆炒一份儿海蛎子,又嘱咐量要多些,等做好了,让姜莞送去南城兵马司官署,說是中午给姜元瞻添個菜。 盛京這地方海产少,大多也都是外头商人们运进来,只是冰鉴又难得,保存不易,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便是宫裡面也沒有顿顿都能吃上海产的。 官署裡当差的那些司吏小吏们就更不用說了。 這是拿着去给姜元瞻做人情而已。 赵行陪着姜莞出了门,从郡王府到南城驾车也得要差不多一炷香的時間。 海蛎子炒的是真的多,装了五個食盒。 姜莞靠在车厢上:“怪不得今天吃饭這么早,可姑母怎么不叫人早预备下,吩咐直接送過去,让我送去做什么?总不能是因为我吃的多了点,派我出去跑腿儿,让我消食的吧?” 赵行拉着她坐好,略是无奈看她一眼:“你不知道嗎?” 她咦了声,抬眼看他:“怎么啦?” “這些天一直有個小娘子到兵马司官署给你二兄送饭菜,送糕点,你一点不知道?” 姜莞眼皮突地一跳,想起周宛宁那天的话。 “是我二兄上次巡街救的那個?” 赵行一副“原来你知道啊”的表情盯了她一眼,然后点点头:“說是要报你二兄的救命之恩,力所能及的为他做些什么。昨儿散朝后大兄听朝臣们說嘴,听了一耳朵,又在我這儿提了一嘴。我還以为你知道呢。” “我倒是知道這么個人,那天正好宁宁去南市买糕,遇上二兄巡街,碰巧看见,下午我跟表姐去找她打牌,她同我說過,我也沒放在心上。” 姜莞秀眉蹙拢着:“报的哪门子恩?我二兄他不是說這是职责所在?” “于他当然是职责所在,于人家却未必。” 赵行抬手抚平她眉峰:“大概意思是,那小娘子生的不俗,倒成了你二兄一段年少风流的韵事也未可知,如今外头是這么传的。” “這是什么疯话?”姜莞吃了一惊,“那些人是不是吃饱了沒事做,一天到晚就会胡說八道?” 胡可贞那事儿就是這么给她扣到脑袋上来的。 怎么又传她二兄? 赵行摇摇头:“不是坊间传开,是……朝臣们。不過大抵也就当個玩笑话,說過便不放在心上。” 他略想了想,又哄她:“我估摸着皇婶是从皇叔那儿听了两句,但這种事沒影儿,人家也许就是为了报恩而已呢?总不好把你二兄叫到跟前细问,所以让你到兵马司官署去看看情况吧。” 姜莞就明白了,旋即反问他:“那你干嘛跟着我一块儿去?” 赵行无奈,索性闭上嘴不說话了。 · 姜元瞻当值坐镇官署的日子裡,中午都是不回家的,每天变着法从外面叫席面到官署,弄得底下人也跟着不回家。 這些天又有薛婵送饭菜送糕点,大家更不肯走了。 眼看着要到饭点儿,姜元瞻早早吩咐了人去叫一桌席面,往酒楼去的小吏還沒回来,门口值守的先进了门回话。 姜元瞻下意识以为又是薛婵,眉心微蹙。 小吏看他脸色不对,心想着薛小娘子那儿不是都說好了,怎么又一脸的不高兴呢? 却也知他想岔了,忙道:“是二殿下陪着姜大姑娘過来,說给大人送东西,在官署外面等大人呢。” 衙门裡当差,家裡人送东西過来也是常有的事,但姜元瞻走马上任半個月,姜莞還是头一回来。 他站起身大步流星往外走,在官署台阶下见到了身穿桃红披风的姜莞。 然后迎下去:“怎么不在家裡吃饭,来给我送什么?” 姜莞撇撇嘴,指指自己的马车:“阿耶派人送了好些海产回京,姑母惦记你,让人做了好多,整整五個食盒,给你添菜,我們吃過饭了。” 她小声嘟囔:“怕饿着了你,那么早就抓着我們去吃饭。” 姜元瞻揉她脑袋也笑起来,转头叫门上值守的:“叫几個人来,车上有些炒海蛎子,拿进去一会儿吃。” 值守的小吏喜笑颜开,欢欢喜喜进门去叫人。 等官署裡的人出来抱那五食盒海蛎子时,赵行不动声色拉着姜莞往旁边退,侧身挡在她身前,面色不虞扫了姜元瞻一眼。 姜元瞻只当沒看见,随他去。 小吏们抱着食盒进官署,临进去前又同姜莞谢礼,倒不敢多跟她說话,匆匆走了。 姜元瞻才把姜莞从赵行身后拉出来:“好了,你也快回去吧,不過你难得到南市来一趟,又有二殿下陪着,去给三娘买些糕带回去,省的她老惦记着。”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