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寿膳房离内廷的住处比较远,在宁寿门东边,路南和路东的一群房子裡。为什么分两处呢?因为满汉厨师可以在一起,清真的厨师和工作地点就必须分开了。再說,厨役并不是太监,不宜接近内廷,他们都住在东华门外路北的房子裡。住处离寿膳房较近,当差方便些。這就是寿膳房离内廷较远的原因。宫裡的规矩非常严,7岁的男孩子都不许留在宫中過夜,何况是一群膳夫。让他们和宫廷的卫军隔邻而居,這种安排也是有考虑的了。
“說到這裡我又要横插一杠子,刚刚提到吃饭,现在又要大转弯說睡觉了。不先說睡觉,就說不清楚吃饭。”
睡觉
睡觉
“宫廷裡最最重要的事,依我看是睡觉。一切行动坐卧的安排,都要以睡觉为主。皇帝、皇后、太后、小主、格格们都要睡小午觉。早晨要早起,不论春夏秋冬,五点至六点即起来,七点以前要梳洗完毕,就是小主在屋子裡闲坐或庭院裡遛弯,也必须光头净脸。皇上也是最晚9点到10点间就寝,到11点至1点之间,正是浓睡的时刻。白天也是這样,11点至1点必须午睡,這叫得天地阴阳的正气,是健康长寿的秘诀,是精神畅旺的保慈禧在颐和园的寝宫证。宫廷祖宗的家法,绝不许晚上贪玩熬夜不睡,也不许早晨睡懒觉不起床。宫裡上下几千人,都要切实遵守這個规矩。老太后更是精神旺盛,就是在园子裡,也从沒有在5点以后起過床。這是大清国入关以来的传统,老祖宗列代传留下来的家法。谁要怠慢了這個制度,贴身的宫女或太监就要传杖挨板子,打宫女、太监,看你当主子的脸往哪裡放。所以,当宫女、太监的就要随时提請主子注意了。我在宫裡七八年,从来沒看见過衣冠不整、头发蓬松的人。”
传膳
传膳
“睡觉有了一定的尺码,其他的時間就很容易订出来了。中午传膳大多在10点半前后,晚膳在5点前后,午后的加餐约在两点,晚上的加餐约在7点以前。時間的安排是风雨不误的。
“‘传膳’必须老太后有口谕,谁也不能替老太后胡出主意。有了老太后的口谕,才能裡裡外外一齐行动。老太后用膳经常在体和殿东两间内,外间由南向北摆两個圆桌,中间有一個膳桌,老太后坐东向西,往来上菜的人,走体和殿的南门,上菜的人和揭银碗盖子都能清楚地看到。另有四個体面的太监,垂手站在老太后的身旁或身后,還有一個老太监侍立一旁,专给老太后布菜。除去几個时鲜的菜外,一般都是已经摆在桌上的。菜摆齐了时,侍膳的老太监喊一声‘膳齐’,方請老太后入座。這时老太后用眼看哪一個菜,侍膳的老太监就把這個菜往老太后身边挪,用羹匙给老太后舀进布碟裡。如果老太后尝了后說一句“這個菜還不错”,就再用匙舀一次,跟着侍膳的老太监就把這個菜往下撤,不能再舀第三匙。假如要舀第三匙,站在旁边的四個太监中为首的那個就要发话了,喊一声‘撤’!這個菜就十天半個月的不露面了。這四個身旁侍立的老太监是执行家法的。老太后也得服从家法的呀!老太后平时也知趣,侍膳的老太监也懂规矩,所以也就不吃第三匙。舀第三匙的菜,准是平时老太后喜歡吃的,若让底下的人知道后,坏人就许在這個菜上面打主意了。老祖宗早就留下家法,大意說,谨慎小心,切勿贪食,免遭毒害。哪一朝哪一代宫裡头沒有暴死的呢
“要是赶上喜庆大典,那個排场可就大了。”
四金刚五百罗汉
四金刚五百罗汉
“我真不知道从哪裡說起,因为可說的事情太多了。”這是她把要說的话沒整理好以前,经常的口头语。我請她不要忙,有的是時間,慢慢地說。听她說话的人,不要急也不用问,保证有個圆满的结果。她沉思一会儿,低声地說:“就拿大年初一的晚膳来說吧。”她說话不急不躁,還是那样慢声细语的。“那种排场可大了,真是天字第一号的筵席。”她事先夸赞一番那盛大的晚宴。
“不管摆膳在什么地方,宁寿宫也好,体和殿也好,要同时摆三桌同样的菜。天一桌摆在最东头,地一桌摆在尽西头,人一桌摆在中间,這一桌是老太后独占。表示除去天地以外,老太后是天地之间惟一独尊的人物。赞礼的太监喊一声‘传膳’,就见外面廊庑下的四個老太监,穿着公服,戴着顶戴按着品级,鱼贯地排着队,恭恭敬敬顺着台阶上来,进宫门,向上請跪安,然后在四角站好。這四個老太监可不是普通的太监,都是在先朝有功的。他们平常不当差,全供养起来。其中有伺候過道光皇帝的书童;有在咸丰死的时候,把咸丰的寿衣,即纱、单、夹、棉先穿在自己身上,套好后,再往咸丰身上替换的太监。宫裡管這四個给老太后站堂的,叫四金刚,這天是伺候過先朝皇帝的人来伺候老太后,表示一派正统相承。李莲英贴宫门口站着,喜气洋洋。在這個场合他最得意,指挥人往三個桌子献菜,丝毫不能错乱。宫门口外上菜的太监,按照品级排列好,不算李莲英,由宫门口外的门坎算起,到寿膳房的门坎止,不多不少整整500個。都穿一律崭新的宁绸袍,粉白底的靴子,新剃的头,透着精气神。院子裡灯光通明,500太监面前每隔五步一盏灯笼,像一條火龙一样,直通到寿膳房。這就叫四金刚五百罗汉伺候西天太后老佛爷欢宴瑶池。好威风、好气派,真是天字第一号的筵席。
“我先插几句闲话。這500個太监都是精选出来的,年老的不要,年小的不要,一過了腊八就开始训练,不许出一点差错。据說每天练习的时候,用白布托着粗碗,有时用砖代,练一次要用两疋白布。宫裡办事只求排场,丝毫不在钱力物力上打算盘。”
“司礼的太监喊一声‘膳齐’,其实這只不過是個信号,請老太后入座罢了,膳远远沒齐。老太后由裡屋出来,皇帝、皇后在后面陪侍着。本来清宫的规矩,初一、十五由皇帝或皇后侍膳,何况今天是大年初一呢!老太后来到自己的座位,先不坐下,带领着皇帝和皇后先向东一桌合手致意,再向西一桌合手致意,谢天谢地,态度十分虔诚。然后太后自己端端正正在膳桌前坐下。這时四個老太监向老太后垂手請安,同时门外500太监齐声高呼:‘老佛爷――万寿无疆!’声调十分清脆,声音从近到远,传到寿膳房,传到养心殿。外面万字头的鞭炮,开始燃放起来。整個进膳期间鞭炮不许停歇,再加上西长街裡响堂的鞭子声,抽得劈啪乱响。這是特制的一种鞭子,半尺来长的棒,一丈多长的鞭身子,是用几股羊肠子拧成的,又加上一尺多长的鞭梢,盘在地下像一條大蛇。抽這种鞭子的人,都是经過训练的年轻的太监,鞭子一抖,鞭梢发出清脆的响声。几個太监在一起抽,上下左右前后,能抽出各种不同的音响。在老太后用膳的时候,這种响声能形成一片音乐声,比爆竹有节奏,煞是热闹。据說這种鞭子的响声可以驱邪。
“皇帝、皇后侍膳,一個在东、一個在西。老太后是最珍贵自己身体的,一杯酒饮三次。皇帝执壶,皇后把盏,双双给老太后祝福。菜分三大类:一是应节的吉祥菜,像寿比南山、吉祥如意、江山一统等等,都是寿膳房的厨子出的主意,什么好听叫什么;第二类是贡品菜,如熊掌、大犴子、飞龙(鸟名,长白山产)、鹿脯、龙虾、酒蟹等等;第三类是寿膳房按照节日膳谱做的例菜。老太后非常迷信,皇帝也很知趣,先布吉祥菜,祝福老太后万寿无疆,祝老太后吉祥如意。皇帝布一道菜,皇后念一道菜名,像念喜歌的一样,配合得很好。其实這都是张福老太监在递菜时候念道出来的。平日侍膳的张福,现在变成递菜的了。我們知道素常皇帝和皇后是冷冷清清不說话的,一年裡头只有這個场合下,才彼此合作。老太后看着也高兴,再加上老太监张福甜嘴蜜舌头的,哄得老太后喜笑颜开。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节目。
“老太监张福不知怎么向后面四個老太监一比划,四個老太监注上意了。這时张福又向皇帝使眼色,皇帝故意在一個菜裡舀第三匙。站在太后身后为首的一個老太监,高声喊一句――‘撤’!声音宏亮,堂上堂下都能听见。老太后把乌木镶银的筷子一停,皇帝手裡拿着匙子也一愣,皇后低眉敛目,双手下垂,老张福更吓得直哆嗦,赶紧把這個菜往下撤。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