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20章

作者:所写的《宫女谈往录》无弹窗免費全文閱讀为转载作品,章節由網友
湖上神仙

  湖上神仙

  “還有一個宝贝,我們称她为元大奶奶。其实她根本不是什么奶奶,她是内务府大臣庆善的女儿,也是老太后指婚许配给自己娘家弟弟桂祥的儿子。万沒想到庚帖也過了,结婚的日子也订了,就等喇叭一响花轿进门了,可巧桂公爷的儿子一命呜呼了。虽然沒成亲,但庚帖已過,就应算是桂公爷的儿媳妇啦。這個沒過门的媳妇也得给桂公爷的儿子守寡,我們旗下人管這种人叫‘望门寡妇’。意思是沒进婆家门,望着婆家门就守寡了。她的名字叫什么‘元’,于是称她为元大奶奶,其实不過是十八九岁的沒過门的大闺女。好在這個人对春花秋月一概不懂,像個木头人,可以說是個缺心眼的白痴,但对吃东西毫不外行。看在庆善的面子,太后也常接她到园子裡来,不過游湖的时候,只能坐副船,老太后的正船从来沒她的份儿。

  “值得一提的有個特殊人物,那就是李大姑娘,她是李莲英的妹妹。

  “为什么說是特殊人物呢?园子裡所有的女人都是旗装,只有她一個人是蛮装。我們旗人称呼汉人的服饰叫蛮装,包括缠足在内。她穿着上下两截的衣裳,上边是织锦镶边的花袄,下边是藕荷色的裤子,系一條淡青百褶裙,很讲究。裙子是元宝边,覆盖着一双小脚,有时露出缠脚来,人很腼腆,并不像她哥哥那样善于应对。模样也并不多美,好像是肉多于骨头。我记不十分清楚了,仿佛只在园子裡见過她,沒在宫裡见過。我們大家背后议论說,大凡应对进退各种礼仪,必须经過长期训练,還要有一定的环境,临时现教是来不及的。因此她一到正式场面上,就显得呆笨不在行了。

  “我這裡是瞎猜。修建颐和园的主管是庆王,给颐和园置办陈设的是庆善,裡裡外外促成颐和园修建的是李莲英,老太后這种人哪能对他们不给点脸面呢!所以他们三家的人都得到了恩惠。把他们家裡的人召进园子裡来,得见天颜,那是赏给莫大的脸,也算是知道他们的辛苦了。

  “宫廷裡的等级是非常严格的,可怜的李大姑娘究竟算什么等级呀!游湖回来,别人都有轿子坐,她只能跟着地下跑,又是小脚。老太后很可以赏一顶轿子给她,可她哥哥呢?不能让妹妹坐轿,哥哥都在为太后扶轿杆,所以也只能委屈她了。她袖口裡有成捆的银票,但连花钱买脸放赏的资格全沒有。她以什么名义发放赏钱呀,太监的妹妹大不了是個奴才,奴才不配发赏钱,宫廷裡从来沒有奴才放赏的。再說谁领赏呀,奴才赏奴才,大家穷死也不会领這份赏呀!所以她来了几次,自知沒趣,也就不来了。我這是瞎猜,是不是這样不敢一定。一句话,一個奴才,硬往上巴结,裤裆底下插令箭,冒充大尾巴鹰的事,趁早甭干。

  “這时常进园子的還有皇后的妹妹、桂祥的小女儿叫静芳的,很稳静,不爱說话,多半陪着皇后住在宜芸馆裡。当然陪老太后游湖的也短不了瑾、珍两位小主。

  “這就是戊戌前二三年裡老太后周围的人,也是经常陪伴老太后游湖的人。

  “老太后在船坞裡上了船,不一会儿就到湖面上了。她坐在宝座上,靠着倚枕,两边有垫肘的小枕头,大公主陪着,斜坐在东上首,尽情享受這湖光景色。龙舟后面有一只副船,相随两三丈远,不紧不慢地跟着,又有两只小船由前面左右两個方向,向龙舟靠拢,正好迎着龙舟隔十几丈远漂荡着。有时這两小船并行

  慈禧游颐和园在龙舟前面,有时参差着在龙舟左右,活像龙舟的两只触角。另外又有两只小船驶来了,直驶向龙舟的两旁,很清楚地看到一只船上有闪闪发光的铜茶炊,那是御茶房的船,伺候老太后用茶水的;另一只炊烟袅袅,那是寿膳房的船,是伺候老太后用膳的。湖面上远处又三三两两点缀着一些小船,船很小,小太监管那些小船叫瓢扇扇,一個艄公,另一個人蹲在船上,泊在荷花丛裡,仿佛采莲似的,颇有江南水乡的味道。龙舟在镜子样的水面上划行着,水在船下哗哗作响。老太后的眼凝视着远方,大公主也陷入沉思中。突然远处的笛声从前边水面上飘拂而来,忽高忽低,时断时续,随风飘动,引得人的思绪也起伏动荡。那边一定另有個掌檀板的人,轻敲慢点,似有赞叹笛声的意思。一会儿东面的笛声断了,西面的箫声又起来,呜呜咽咽,声音又沉又远,让人听了忘情于一切。船慢慢地行着,箫声不断地飘来。箫声還沒停,东面船上的一支管子又继续响起来,嘹亮的声音顿时使人心情爽朗,檀板也变得清脆悦耳。這是前面的两只像触角似的游船专为伺候老太后奏的细乐,是升平署精心安排的。李莲英和张福很知趣,悄悄溜到船尾,但不敢偷闲,往四下望,那三三两两小瓢扇上的人也站起来望着龙舟,看看李总管有沒有吩咐,這也是李莲英特意安排的,有什么临时谕旨,招呼小瓢扇迅速传达。沒事时就装作采莲人,作为点缀。

  “太阳升起来了,湖面上霞光万道,那金碧辉煌的宫殿被太阳照射反折回来的金光,映在湖面上,更加耀眼。再往远处水裡一望,水影裡殿宇巍峨。人们漂浮在湖上,仿佛行进在水晶世界一样,从西山上下来的风,徐徐地吹着,吹动舱顶上的龙旗,龙鳞射出闪眼的光辉;吹动了龙须,龙须拖在水裡发出一眨一眨的亮光;近处是一望无边的玉立亭亭的荷花,远处有悠闲自在的野鸥;一边耳听着音乐,一边目观着景色,這情景是很令人神往的。

  湖上神仙

  湖上神仙

  “船向西绕了一個弧形的弯,到了玉带桥,游览了西堤六桥,慈禧扮观音(右为李莲英)然后划回湖心。此时老太后谕旨‘停船’。船头船尾第一节短舱底下都备有铁锚,前舱两個,尾舱两個,撑船的太监赶快把锚沉下去,把船定住。副船赶紧并排在老太后的龙舟旁,副船上的人们按品位站好,准备给老太后請安。老太后缓慢地由龙舟的宝座上站起,在敞亮的舱厅裡踱了几步,然后走到船头,接受皇后以下的人朝拜问安。老太后点了点头,算是知道了。朝拜完了,副船马上后退,退到龙舟后面,用翘板跟龙舟衔接着。這是我們当宫女的救命的机会。我們赶紧溜到副船裡,作我們应当‘方便’的事。龙舟裡的更衣室,是决不许我們用的。好在我們年轻脚大,像猴一样在船上奔跑。”說到這裡,她也忍不住笑了。

  “老太后吩咐一声传膳,這就要看李莲英的了。李莲英溜到船尾。用准备好的竹筒喇叭一吹,不许用刺耳的金属响器,怕惊了驾,低低的三长声,就见左右的小船都迅速地行动起来。前面奏乐的两只小船也靠拢在一起了。带着茶炊膳具的小船,一只在龙舟左,一只在龙舟右,双双迅速地靠近龙舟,用翘板各自搭成两行的人行路跟龙舟联接起来。东边的一只作为上菜的船,西边的一只是接撤菜的船。太监们各就各位,井井有條,肃然站立,鸦雀无声。上菜像钟表一样,该停的停,该走的走,但开表的钥匙是在李莲英的手裡。漂泊在湖面上的装作采莲的小瓢扇扇也‘之”字长蛇地联缀起来,一直联缀到最近岸边的码头。码头上内奏事处的、寿膳房的、御茶房的、御药房的也恭敬待命,随时听候召唤,等沒事时,再悄悄退下。张福高喊一声‘膳齐’,這是請老太后入座的表示,同时李莲英用手裡小红旗向前方十几丈远的乐队船一指,乐队竹弦就合奏起繁杂的乐声,這是表示老太后的正餐像日到中天一样,各方面都是兴隆昌盛的。寿膳船上的菜有條不紊地挨着次序向上递,太监们站在翘板上一個一個地向上传。我們都衣服整洁,带着雪白的垫布,凝神屏气,一点也不敢疏忽。

  “老太后的膳厅究竟嫌窄小了点,正桌和副桌的菜已经全摆满了。老太后无论何时何地一百二十几样菜是不能少的,无故减膳那還了得(国家出了大的灾难,才能下诏减膳)。张福暗裡請示侍膳的大公主,大公主启禀太后,請老太后過目各种菜,拣无用的往下撤,悄悄地顺龙舟送到副船裡给皇后妃子们吃,有的冷荤就撤到茶炊的船裡。這样川流不息地往上递菜,老太后浅尝一点又陆续地往下撤。繁杂的音乐始终不停,李莲英站在船旁一眼不眨地指挥着上菜和撤菜。太后进膳大约一個钟头,大公主始终谦和地站着伺候,這就是宫廷裡的礼教。须要知道這是最得脸的事,别人求都不能得到。老太后把筷子一放,說你也在這儿吃罢。大公主赶紧谢恩,站在桌子旁边,一边和老太后說着话,吃完這顿饭。

  “說句实际话,也真难为這位‘佛见喜’――李莲英。储秀宫裡有這样的小故事,這是听张德福大叔学說的。在十几年前,东陵马兰峪守陵的堂郎中,過春节给老太后进贡,有一种梨,皮发黑,外表也不漂亮,看起来很不让人生好感,可是吃起来,只要一粘嘴唇,感到它又甜、又酥、又细、又嫩。老太后尝了后,连声說好。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