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34章

作者:所写的《宫女谈往录》无弹窗免費全文閱讀为转载作品,章節由網友
’我恭敬地請跪安答应了。另外,我有個宝贝,就是我的火镰包。早在颐和园吃早点的时候,我就留下心了,我想沿途一定需要用火。我就把火绒、火石、火纸多带了些。我的火纸可值金子了,半路上沒卖东西的,很多的人都要向我借纸,当大便纸用,以后我每個人只给一张,留下给老太后用。我的火镰包不能借走,只有我亲自打火给旁人用,所以我忙得很。這边叫,那边也喊。

  “李莲英提着大茶壶,像個水罐子,托着几個粗蓝花水碗。崔玉贵抱着個盆,拿几双筷子,說是当地人给的。這两個在紫禁城裡說一不二的人现在也亲自下来干粗活了。那是一壶凉茶,茶水像酱汤子似的深褐色,太后喝了两口,皇上喝了一口,就不喝了,說不如白水好喝。崔玉贵端的一盆是粥,不是一般人家熬的小豆粥,是当地人叫水饭的一种吃食,把小米和豆混合煮熟,用凉水再把它投凉了,要過好多遍凉水,投得越凉越好,用勺舀在碗裡吃。人饿,可以舀稠的,多吃米,顶干的用。不饿,可以舀稀的。這是当地人夏天的一种吃食。老太后和皇上、皇后等就吃的是這样的饭。一盆饭当然不够吃。最离奇是,茶壶、茶碗等不必送還,原主不要了,因为回民不用汉民用過的东西,尤其是炊具和茶具。我和娟子顺便留下两個碗。

  “一连串的轿车进院子来了,那是王爷、大臣们到了。他们掸了掸衣服,把袖子一甩,恭恭敬敬地要朝拜老太后。老太后隔着窗子,其实像当面一样,因为窗子根本沒糊纸,說:‘你们在外面都請安罢,皇上也在這儿,我們刚歇会儿。’他们請完安退下去了。很奇怪,還是各奔各车,因为他们全沒有歇脚的地方,只能到原车上休息。

  “天渐渐地黑下来了。不知由什么地方滚出来很多蚊子。說它滚出来,并不夸大。在窗户上头,屋檐底下,成团成团的蚊子像圆球似的滚在一起,乱吵乱叫,那声音真是吓人。都听過唱戏打小锣吧,把小锣连续不断地紧打,那叫打串锣。声音是又急又响,蚊子的声音就和打串锣一样,震耳欲聋。我赶紧跑进屋裡把芭蕉扇递到老太后手裡,去轰赶蚊子,看样子蚊子真会叮死人的。屋子裡不能有亮光,有点亮光玉米蛾子就撞进来,它们不要命地乱扑乱撞,脸上、脖子上、手上到处都有。用手一拍,它们的肚子像烂杏一样,一滩脓水出来,使人起鸡皮疙瘩。三格格胆小,怕虫子,往墙角一缩,纹丝不敢动。更让人恶心的是上厕所,這根本是乱粪场子,不是厕所,沒法子下脚,要多脏有多脏,癞蛤蟆满地乱爬,蛆全长尾巴,又肥又长,使人看了要呕吐。娟子我俩架着老太后上趟厕所。我俩手不能动,苍蝇顺着脸爬,黏黏的,赶都赶不散,一落身上就有十几個。我想真是掉进地狱裡边了。

  “不知是谁告诉我的方法,抓大麦秸一小堆,用火燃着,放在堂屋裡,再盖上几张麻叶,让大麦秸火灭了,光冒浓烟,蚊子和一切虫子,怕烟就不往屋裡飞了,甚至也能把蚊子从屋内赶出来。我說,老太后不是会被烟薰坏了嗎?他们說不要紧,烟往高处冒,老太后坐得矮,现在不薰,一夜怎么睡觉呢?我請示了老太后,开始用烟薰蚊子,果然好一些,起码檐上的蚊子全跑了。老太后也比较满意。可我弄得满头是灰,抹一脸黑黑的道子。

  “为了赶紧做点吃的,我們又重新忙碌起来了。真是应了崔玉贵的话,只好又从中午剩的豇头角、剩玉米身上打算盘。這种苦日子,我們从来沒有经過。但是不干又沒吃的,肚子饿,逼着我們非干不可。疲倦极了,腿已经迈不动步,還要咬着牙去做。现在懂得什么是苦了。人多起来,新添了坐轿车的人和车把式。我找到崔玉贵,让他动员车把式帮忙煮玉米。沒有锅,就把堂屋的那個锅拔下来。沒有灶。就在院子角上检旧砖新码一個灶。沒有柴,就把院裡的大麦秸垛拆了,找不湿的麦秸当柴烧。這样也不行,锅小人多,怎么办?有经验的车夫告诉我們,玉米可以烧熟了吃,于是把大麦秸多揪几堆,用火和灰把玉米埋裡面,烧成糊的。等玉米煮熟后,用锅再煮豇豆粒。這样,分几锅煮,总算把玉米煮成半生不熟的了,对付着能吃。我把烧好的玉米掰两個尖,用两個碗盛点豇豆粒,奉献给老太后和皇上。已是半夜时分了,老太后還倚墙沒睡,我和娟子给老太后剥玉米粒,用头上的簪子穿豇豆粒吃。皇上還坐在地下。我俩又端来两碗豇头汤,敬给老太后和皇上。然后伺候老太后睡觉。先把腿带解开,松一松再扎上,怕腿带上有虫子。把头发用手给老太后拢一拢。炕上不是原有個破簸箕嗎,把它扣過来,垫上一块手巾作枕头,让老太后躺好。把捡来的芭蕉扇,给老太后盖在脸上。剩下光着的两只手我們俩用两块手绢给包上。浑身上下,沒有露肉的地方,不怕虫子叮了,看样子,老太后忍受着闷热,闭目养神,能眯糊一小会儿。皇上已经坐在车垫子上,用帽子遮住脸,两脚伸直,在墙角上强忍着休息了。我俩轻轻地退出来,到窗外捡一顶破草帽,给老太后把迎头的窗户堵上,免得有风。這才吃我們所谓的晚餐。皇帝和太后在一起,母子同居一室,還是第一次吧。

  夜宿西贯市:苦难的第一站

  夜宿西贯市:苦难的第一站

  “正房东屋老太后和皇上已经静悄悄沒有响动了,西屋的皇后、小主、三格格、四格格、元大奶奶也都沒有声息了。這都是有教养的人,在這种场合,是谁也不会叫苦的。中间堂屋是我們四個侍女。听听各屋都沒有动静,我們铺下口袋,就在地上囫囵着睡下了。各王公大臣们连同大阿哥和溥伦躲在轿车裡去休息,李莲英、崔玉贵等在蒲笼车裡,车夫们都集聚在西面的矮厦子下。夏天的天空灰沉沉的,下弦月已经落到西南角下。這個镇甸很安谧,因为都是回民,有专一的信仰,信奉其他道门的事是很少的,所以骚动也不大。从我們到来,這地方的男人、妇女、孩子看热闹的人极少,跟我們闲谈时,追根问底的人根本沒有,可见這村子的人很懂规矩。侧耳听到鸡叫了,在宫裡是听不到的。一天沒有好好地洗脸和擦身上,安静下来后,才觉得浑身长满了痱子,用手一摸都是小粒粒。手放在肉上,好像不是自己的皮肤,痱子出尖怪扎手的。回想崔玉贵的话,‘只当我已经死了’,心也就安稳下来。

  “合眼眯糊一小会儿,天就亮了。我赶紧爬起来伺候老太后,生怕老太后病倒就麻烦了。還好,老太后和皇上全都很好,我們才放下心来,堵心的事又发生了,夜裡不知什么人弄水,把汲水的瓦罐子摔碎了。越忙越添差错,赶忙托人到街裡用银子买個旧的。這已经是天大亮了,不知是什么风声漏了出去,街裡的大户人家知道這批住的人是太后和皇上,送来了几屉刀切馒首。不是一般的圆馒头,是四方的,用板刀切成块的馒首。還有骰子似的、小方块的咸菜,两桶小米粥。這真是雪裡送炭。他们不敢說是贡献给老太后和皇上,因为知道宫裡头礼仪森严,只說是给下人们的。另外,知道要行山路,特意奉献三顶骡驮轿。

  “我无论如何也忘不掉這些新鲜事儿。這都是我沒经過和沒见過的。所谓骡驮轿并不是骆驼拉着的轿车,与骆驼一点关系也沒有。說确实一点儿,是骡子背上驮着的一种轿。只是不用人抬,是由两匹骡子一前一后、在两個骡子中间的背上搭成一种轿。前面的骡子等于辕骡,是管掌握方向、择选道路的,后面的一個叫跟骡,紧跟辕骡后面,不许脱节、保持稳定的。這两個骡子都是老搭档,驯练有素的。平常沒有驯练的骡子是不行的。這种驮轿,沒有畜拉轿车那种颠簸之苦,又比人力抬轿走的速度快,能上坡下坡走窄路,最巧妙的是,当头骡拐弯的时候,轿下面有個圆盘,能随着旋转,叫转盘,使驮轿保持平稳。骡驮轿在西北地方是大户人家的主要交通工具。西贯市街裡的大户人家一气奉献给三乘骡轿,是很可观的了:這要有六匹骡子,三個脚夫,当這兵马荒乱的年景,总算是很豪气的了。

  慈禧西逃时受過“恩宠”的百姓

  慈禧西逃时受過“恩宠”的百姓

  “我還要顺蔓說下去,据說西贯市的這個大户姓李,是個开镖局子的,习武出身,很有点侠义味,在這一带很有点名气。最值得佩服的,他派了個向导,姓杨,40上下岁,极精明。我认识這姓杨的,因为后来他一直送我們到张家口北,路途時間长了,所以有所了解。据說镖车一到城镇时,要大声呼喊,叫亮字号,行话叫喊趟子,喊的人叫趟子手,姓杨的就是個趟子手。這些事都是沿途增长的新知识。

  “骡驮轿很高,在轿尾带有個脚踏凳,我們把脚踏凳拿下来,搀扶着老太后登着凳上了轿。老太后第一乘,皇上第二乘,皇后第三乘。就這样离开了西贯市。又重新雇了辆轿车,给我們侍女坐。从此告别了蒲笼车,因为它走得慢,赶不上轿车的速度,所以不要它了。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