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她继续說:“瞧吧!只要老太后脸一沉,掌事的姑姑发觉你手脚不利落,下去不问青红皂白,這顿藤條面是铁定吃上了。宫廷裡沒有训话,一是罚,二是打,三是杀,永远拿把子說话。”她沉静一会儿說:“我說這些又离板了,還是接着說老太后的事吧!”
“吸了两管烟以后,老张太监的奶茶就献上来了。老太后最习惯喝人奶和牛奶。宫裡的早点還保留东北人的习惯,喝奶子要对茶,叫奶茶。奶茶不由御茶房供应,由储秀宫的小茶炉供应,一来近,二来张太监干净可靠。就在這同时,寿膳房要敬早膳,有各种粥,如稻米粥,有玉田红稻米、江南的香糯米、薏仁米等,也有八宝莲子粥;有各种的茶汤,如杏仁茶、鲜豆浆、牛骨髓茶汤等。用大提盒盖好,外罩黄云龙套,俗称包袱。這该李莲英献殷勤了。他守在寝宫门口裡,崔玉贵站在寝宫门口外,张福站在老太后桌旁。崔玉贵先接過太监的包袱,传递给李莲英,再由张福解开包袱,由李莲英捧到太后面前。宫裡有個特别严的规矩,不当太后的面食盒是绝对不许打开的。太后坐在明间有條山炕的地方,坐东面西,摆上炕桌,地下抬過一张花梨木茶几,這個茶几和炕桌不高不矮正合适。食盒裡有二十几样早点。除去前面說的之外,還有八珍粥、鸡丝粥,有麻酱烧饼、油酥烧饼、白马蹄、萝卜丝饼、清油饼、焦圈、糖包、糖饼,也有清真的炸纟散子、炸回头,有豆制品的素什锦,也有卤制品,如卤鸭肝、卤鸡脯等等。
匆忙的早晨
匆忙的早晨
“吃過早点,漱完口,喝半杯茶,吸一管烟,然后宫女们把太后請到更衣室。太后换上莲花底满是珍珠的凤履,戴上两把头的凤冠,两旁缀上珍珠串的络子,戴上应时当令的宫花,披上彩凤的凤帔。這时李莲英就忙着指挥一切了。轿子抬到储秀宫门口,我把上朝专用的小轻便的水烟袋交给李莲英捧着。太后上了轿,左边是宫廷总管太监李莲英,右边是内廷回事太监崔玉贵;一個手捧着水烟袋,一個手捧着绿头签(即叫起的名单)膳牌,两個紧扶着轿杆,后随着一群护卫,前呼后拥地上朝去了。也许上乾清宫(轻易不上乾清宫,除非召见封疆勋吏),多半上养心殿,宫廷的术语名之为‘叫起’。
“老太后一启驾,储秀宫裡就大忙特忙了,该当差的全都‘出笼’了。掌班的姑姑往宫门口一站,真是大将军八面威风,眼珠子乱转,盯紧了人们。扫院子的、擦玻璃的、收拾游廊的、擦抹屋裡屋外陈设的,裡裡外外全都是人,但各有分工,丝毫不乱,而且动作有节奏,沒有一個人敢說闲话,都要抢在‘叫起’這段時間裡,把储秀宫收拾得一干二净。”
手纸和官房
手纸和官房
“叫起大概要用一個时辰上下(约两個小时)。回来时,轿子缓缓地走着,太监们按照等级,整齐、严肃地拥簇着,仍是左边李莲英,一手捧着水烟袋,一手扶着轿杆;右边是崔玉贵。這是老太后的两個近侍。‘叫起’一下来,李莲英就打发小太监先报信来了,掌事儿的把右手两手指在左手的掌心清脆地一拍,临近的宫女挨次序传递下去。大家心照不宣,紧张地工作着,一不嘀嘀咕咕,二不挤眉弄眼。一转眼,该退避的人退净了,剩下的就是该当差的人了。那种鸦雀无声的规矩,真让你佩服。”她屡次谈到储秀宫有一股储秀宫的味儿,這大概也是其中的一种吧
“除去有差事的宫女上前請跪安外,一般的人照常当差,所谓熟不讲礼。
“老太后回来后才有闲工夫了。先到更衣间换衣裳,主要是头上的首饰,因为太重,需要轻装。饽饽房敬献一次点心,都是新做出来的,大体是满汉饽饽之类。太后是福大、量大、造化大,就拿正常的三餐和三加餐共六遍吃的来說,都是吃得痛快淋漓,随后喝上碗茶,吸两管烟。一会儿,就该传‘官房’了。
“宫裡头有两大奇怪的事:一是数千间的房子都沒烟囱。宫裡怕失火,不烧煤更不许烧劈柴,全部烧炭。宫殿建筑都是悬空的,像现在的楼房有地下室一样。冬天用铁制的辘辘车,烧好了的炭,推进地下室取暖,人在屋子裡像在暖炕上一样。另一個是整個宫裡沒厕所,把炭灰积存起来,解大溲用便盆盛炭灰,完了必须用灰盖好;解小溲用便盆,倾倒在恭桶裡。每天由小太监刷洗干净,所以无论冬夏,宫裡绝沒有臭气味。
“老太后一說‘传官房’,就是要便盆,要大小解了。”
老宫女慢條斯理地說,可她手裡头决不空闲着,不是平整白天洗的衣服,就是择第二天要吃的菜,把工作安排得有條有理。這是她后半生孤独一個人养成的习惯。
她笑着說:“您要不嫌絮烦,我慢慢地按照次序给您說下去。有好多是见不得人的话,請您闭着眼睛听。先說說用的手纸。
“手纸是宫女加工好的。领来细软的白绵纸,先把一大张分开裁好,再轻轻地喷上一点水,喷得比雾還细。這一点我們都能办到,我們经常比赛,同时含上一口水,同时喷出,看谁的力气足,喷的時間长,雾星又匀又细。俗话說:拙裁缝,巧熨斗,這也是做针线活的一种技术,我們都下死劲地练。把纸喷得发潮发蔫以后,用铜熨斗轻轻地走两遍,随后再裁成长條,垫上湿布,用热熨斗在纸上只要一来一往就成了。千万不可烙糊,糊纸发脆,爱碎,就不能用了。這样把又柔软、又干净、又有棱角的便纸,折叠好备用。熨两遍,一是图干净,二是要把纸毛熨倒了。不带毛的纸发滑,带毛的纸又发涩,只有把纸毛熨倒了的纸最好用。便纸经常是放在更衣间裡南窗子的茶几底下的一個木盒子裡。”
她慢声细语地說着,我眯着眼睛听,脑子裡也在回味着她的话。我轻轻地问:
“宫裡头是不是把便盆都叫官房?”
她說:“不是,只有皇上、太后、主子、小主们的叫‘官房’,我們用的一般都叫便盆。”
我又问:“是不是旗下人有把便盆叫‘官房’的习惯?”
她說:“我当然是旗下人了,也听老辈的人這样叫過,不過不常用。”她反问我:“您怎么啦,這句话裡头還有什么名堂嗎?”
我說:“想起了小时候看過的小說。也是你们旗下人作的,叫《儿女英雄传》,叙說在一個客栈裡,何玉凤救了安公子后,呆头呆脑的安公子,拿起一個盆来就洗手,何玉凤這时就嚷着說:“唷!他怎么在我的官房裡头洗手哇!’由此我才知道便盆的官称呼叫官房。小說裡說何玉凤是旗下一個将军的后人,将军被年羹尧给杀了,何玉凤习武要替父报仇。将军当然属于上层人物。官房大概是你们旗下人兴的名词,别的地方我可真沒见過這种称呼。”
她說:“我可不是自夸,我們臭旗人就爱穷讲究。譬如說,我的外祖母来了(我們叫姥姥),晚上住下,临睡觉前,奶(母亲)叫我给姥姥预备便盆,就可直接說把便盆拿进来,因为是我奶的亲人,沒忌讳,不属外;如果便盆痰盒是出了阁的姑姑,回娘家来住,临睡前让我拿便盆,就要說把官房给姑爸预备好,因为她跟我奶是姑嫂关系,又是出了阁的,說话就比较客气了,要讲究点礼貌分寸。宫裡說传官房是又庄重又雅致的一种礼貌话。”
一提起传官房来,老宫女又眉飞色舞了。她說:“哎唷,老太后用的官房,真真地可以說是件国宝,要是现在,可以拿到万国展览会上去展览。我不是眼皮子浅,自从离开宫裡以后還沒有看到那样精美的东西。”老宫女是见過世面的人,她连连地赞不绝口,一定是件值得夸赞的东西。
她說:“官房有各式各样的,一般瓷盆比较多,可老太后常用的是檀香木刻的,外边刻着一條大壁虎。啊呀!這條大壁虎刻得不用說有多好看了,它好像碰到什么猎物要进行捕捉一样,四只爪子狠狠地抓着地,這就是官房底座的四條腿;身上有隐隐的鳞,仿佛都张起来了;肚子鼓鼓地憋足了气,活像一個扁平的大葫芦,這正好作官房的肚子;尾巴紧紧地卷起来,尾梢折回来和尾柄相交形成一個8字形,巧妙地做成了官房的后把手,壁虎头翘起来,向后微仰着,紧贴在官房肚子上,下颌稍稍凸出,和后边的尾巴正好是平行的地位,手的虎口恰好可以托住,正好做为前面的把手,壁虎头往后扭着,两眼向上注视着骑在背上的人,嘴略略地张开一條缝,缝内恰好可以衔着手纸;两只眼睛镶着红红的不知叫什么的宝石,闪亮闪亮的。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