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筹建工场
工坊最重要的是什么?自然是坊工和匠师了!坊工负责出产产品,匠师负责调试机器,两者虽然分工不同,可谁缺了工坊都不可能运转得起来。
别的不說,单就四分十九支带走的那些织机,冉夫人其实并不太在意,毕竟织机只要有银钱就還能买回来,真正让她心疼的是随船走的那十几位大匠师,那都是冉家供养了多年的人,树大根深,手下学徒无数,他们走了织坊就真的支撑不起来了。
现在七郎要建新工坊,他们家却找不到能够操作机器的匠工,這可怎么办!?
不過看阿昱的模样,好像半点都不为這事着急,冉夫人是心中有火說不出,生怕给儿子增加压力。
“唉。”
午间的时候,她又在堂中唉声叹气。心道实在不行便舍下脸面,去拜托一下留在东海的家旁支。她记得其中一支的当家人便是個匠工,這家人沒跟着四分十九支一起离开东海,說不定還有回转的余地。
“娘。”
正想着,冉夫人就听到有人在唤她。
抬起头,发现是儿媳朱玉婉和卢鸿雁,两人手裡都拿着個小木匣,正迈步走入堂中。
冉夫人朝二人笑了笑,柔声问道。
“怎么這时候過来了,不是要去接康宁和康雪?”
“康宁和康雪的学堂提前放了假,康平带着他们去摘果子了。”
朱玉婉一边說,一边将手中的木匣放到冉夫人面前。
“娘,我們听說郎和七郎要建造工坊,我們手裡的银钱不多,便是一分心意。”
卢鸿雁也把钱匣递上,她的匣子是打开的,裡面都是一张张的银票。
冉夫人皱眉。
“這是你们的嫁妆罢,心意我领了,钱你们拿回去,我們冉家沒得花媳妇嫁妆的道理。”
“不是嫁妆。”
卢鸿雁摇了摇头。
“娘,家裡的生计一直都是弟和阿昱在支撑,沒得什么都推给两位兄弟,我們也想为家裡出一分力。”
“這些都是娘你之前给我們分的银钱,我們一直沒动,现在還是给七郎造工坊吧。我和大嫂以前在学堂都念過化物科,阿昱的工坊若是需要人,我們也能做!”
一番话,說得冉夫人有些哭笑不得。
她确实在发愁工坊缺人的事,可再怎样也不用两個儿媳上阵吧?那他们冉家得要沒落到什么地步才是?!
但朱玉婉和卢鸿雁的“心意”她還是带给了冉昱。冉夫人有冉夫人的想法,身为一個大家庭的母亲,她做事必须要面面俱到,尽量顾得所有人周全。
她能理解朱玉婉和卢鸿雁的想法,丈夫去世,孤儿寡母住在婆家,家计全靠两位小叔支撑。婆母健在還好說,毕竟沒分家,吃喝可以靠公中。可一旦婆母去世,小叔可沒有赡养嫂子的义务,她们得想办法自食其力。
這次建造工坊,出大头的是崔慎,配方和设计图是阿昱的,冉夫人出的银钱代表冉家,占股却是最少的一份。沒办法,冉夫人手裡也沒有余钱,总不能把家底都投进工坊,一家人還要吃喝生活。现在卢鸿雁和朱玉婉愿意拿钱出来支援工坊,冉昱肯定要记她们一分股份,哪怕是像钱酉匡那种吃分红的身股,日后也算是有了笔入息,還能巩固家中的联系。
是以钱她如数交给了冉昱,還說明了来源。末了,冉夫人把卢鸿雁的话也复述了一遍,权当做是与儿子闲聊时的谈资。
万万沒想到,冉昱還真就开始认真考虑起来了。
“二嫂和大嫂是化物科的生员?”
阿昱眼睛一亮。
“可是我母校的化物科么?”
“自然不是。”
冉夫人笑着摇头。
“你当墨宗大学院是大白菜么?走两步就能捡到一颗。”
“玉婉进门之前是中都高等专学的生员,鸿雁与你二哥是同窗,都在岐江学院就读。”
中都高等专学?岐江学院?
阿昱摸了摸下巴。
都是正统学校,而且還都是化物科,說不定還真可以!
因为缺少匠人,所以冉昱决定在火器工坊中采用分组加工——统一组装的模式。這個想法其实是受到宁小统的启发,他们上次通话中听到了“流水线作业”,冉昱觉得特别适合火器坊。
会制造火器的匠人很难挖,那就干脆不挖,把零件生产的工艺分解成数個步骤,然后专门根据每一道工艺定向培训场工。一個人完全掌握几十道工序不容易,但只掌握一道却可以短期速成。只要最后把所有的部件都组装起来,统一由专人进行调试、检验,最后的成品未必比一個经验老道的技工差。
而且最妙的是,這种方法可以在短時間内加工出大量统一标准的元部件,工艺和图纸却不会泄露,因为每個匠工都只清楚自己经手的那道工序,除非集合所有工序的匠人一起研究,否则很难窥得图纸全貌。
而冉昱還能再上一道保险,防窥锁的安装会进一步增加破解技术的难度。虽然他知道這连发木仓一旦问世,立刻便会引来各方窥探。可想要搞清楚连发的秘密也不那么容易。别的不說,单就是那叠氮火帽,那就不是轻易能破解得了的,沒见他老师研究□□那么多年,最近才有了些眉目么!
大嫂和二嫂要是真懂化物学,倒是尝试着去造氨工场和精工火帽坊工作。如果她们能担得起来,那真能给阿昱减轻不少负担。
冉夫人见儿子的神色,心下微惊。
“阿昱,你难不成真想……”
“娘。”
冉昱抬起头,朝母亲眨了眨眼。
“大嫂和二嫂愿意出来也不错,人总是要向前看的。只是要麻烦母亲照看侄子侄女了。”
“那倒沒什么。”
冉夫人叹了口气。
她這個小儿子素来通透,想必也是知道她的顾虑。
不過說起来,她现在倒是有点羡慕两個儿媳了。冉家在阿昱以前,从来都是不允许内宅妇人进织坊。她当年也是算科出来的优秀生,嫁入夫家后却只能操持家务,最多跟随丈夫交际应酬,一身的本事都荒废了。
自灵帝以后,越是有钱有权势的人家越效仿前朝世家,虽然鼓励女子读书进学,可却仅仅把這当成嫁娶的资本,主张女子不出内宅,反倒不如□□时期风气开明。不過近十几年朝中又刮起留洋风,大家又一窝蜂效仿海西洲,提倡新风俗新交往,男女关系大开大合,也是让她這样的“老派人士”无所适从了。
现在太后的班底一水都是留洋派,听說最近還要在南江和乌知河上再开几個埠口,方便海西贸易。這世道,又要变了。
時間就在冉夫人的感慨中悄然流逝,很快便迎来了青州兵器局的第一次招工。
对于百业萧條的东海百姓来說,招工可是件大事,更别說這次招人的工坊還是冉氏本家,听說连郡守钱酉匡都会到场祝贺,场面不可谓不大。
在东海,冉氏就是一块金字招牌,有心等工的百姓都被惊动,有人大半夜起来排队,有人消息灵通提前几日便赶到了青州城,天還沒亮,冉家织园门口的队已经一眼望不到头。
比如孙家村的众人,就属于提前得了消息,早早便进了青州城等候招工。這次孙二江還特地把小闺女桂香带来,就因为听說冉七郎要找有学问的娃,桂香念书比她俩哥可是强多了。
孙二江也是对這個闺女寄予厚望。
“等会进去文气点,别跟個假小子似的,小娘子就要有小娘子的样子。”
孙二江叮嘱女儿道。
至于他的大儿宝栋二子锁柱,一個慢吞吞一個傻憨憨,肯定选不上。
好在都是小子,选不上也可以去建场卖力气,不愁。
“爹,你看那些人,是不是留洋回来的?”
桂香盯着远处的几個身穿西洋服的男女,眼中满是好奇。
“真不愧是冉家,留洋回来的少爷小姐也過来聘工,他们穿的可真好看。”
“咦,那就是蒸汽车吧?我在青州城裡见過,有钱人才坐得起。”
“爹你說,咱们家要是都能进工坊,将来是不是有一天也买得起這蒸汽车?到时候我肯定要开回咱们村,让狗蛋铁牛都开开眼!”
桂香性子活泼,爱說爱笑,孙二江也不拘着她,還顺着女儿的话头看向新過来的那群人。
這一看,心裡也是微微惊讶。
女儿沒见過,這哪裡是什么蒸汽车,蒸汽车可得有人跟着往裡填煤的!
可到底是什么车,孙二江也不知道,但他却明白這是個稀罕物,能乘着這玩意的人,肯定身份不凡。
冉七郎找他们改造工坊,大体的情况他多少也知道一些,說起来這工坊的占地還沒有青州城裡的织园大。
冉家以前那么大的织园,也沒见有這些洋派人過来看一眼。這次呼啦啦竟然来了四個人,還带着军卫,也不知道是個什么来头啊?!
:https://www.bie5.cc。:https://m.bie5.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