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大明宗室不如狗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這冬天来的越发的早,天气也变的越发的寒冷。
相比北边的太原府,平阳府這边下雪历来要稍晚些,通常都是霜降之后才开始有雪。
可這才刚過了中秋,天上就断断续续飘起了雪花,气温一下子就降了起来。
朱慎锥正一脚高一脚低朝着家的方向走着,因为初雪的缘故,本就不怎么样的道路雪花落上去很快就化成雪水,地上变得泥泞不堪。
天色渐暗,街上的行人少了许多,一天的热闹即将過去。
在不起眼的地方,衣着褴褛的流民、乞丐依偎着靠在墙角躲藏,和如今的大明一般,看上去是那么繁华强大,可实际上早已千疮百孔。
朱慎锥来到這個世界已有好几年了。
大明宗室,第二代晋王朱济熺庶二子交城王朱美垸晜孙,爵辅国中尉,以宗谱论,同当今皇帝也就是万历皇帝是同辈。
這就是朱慎锥现在的身份,和前世相比,這個身份不可谓高贵,可惜的是当朱慎锥了解了這個时代之后,又为自己這個身份彻底无语。
按理說,身为宗室一员,朱慎锥从出生一日起就是人上人,按照宗室的爵位,哪怕他只是低级的辅国中尉,品级也有从五品。
人们常說七品县令,可实际上在大明从七品就能当县令,那么从五品是什么概念呢?按照级别来换算一下相当于副厅级了。
朱慎锥当初他在机关上班的时候,他们县局局长也不過就是個正科级,和县长的正处還差了足足两级呢,更不用說高高在上的副厅了。
现在可好,前世连個副科都沒混上的朱慎锥一转眼就成了副厅,這难道不是好事么?可事实根本就不是如此,在大明当宗室是整個封建王朝最倒霉的一件事。
在老朱,也就是朱元璋时代,大明宗室的日子是最美好的,那时候的藩王和普通宗室小日子過的真心不错,手上有兵有地盘,還有老朱给予的宗室优厚待遇,在地方几乎是土皇帝的存在。
可惜,好日子過了沒多久,老朱一嘎,愣头青建文上台当了皇帝,這天就变了。
建文身边一帮大忽悠只会吹牛逼說大话,干嘛嘛不行,可偏偏建文就喜歡听這些,被忽悠拐了的建文一心想当圣君,一拍脑袋就搞了起削藩,磨刀霍霍向叔王。
短短一年中周王、齐王、湘王、代王、珉王這几個藩王被大侄子囚的囚,死的死,一時間各藩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接着,建文准备朝实力最雄厚的燕王朱棣下手。
朱老四也是個狠人,不等建文下手先装起疯来,披头散发、胡言乱语,夏天烧炉子盖被子,還在大街上和人抢东西吃……听人說還吃過狗屎?
這一套說白了不稀奇,朱老四不是第一個,也绝对不是最后一個。
孙膑,就是膝盖给削掉的那位就這么干過。宋江宋公明哥哥也這么干過,朱老四之后,画春宫图的唐伯虎也干過,就连现在還只有七岁的吴三桂小朋友在几十年后和康麻子闹翻前同样也這么干過。
花样是老花样,但效果不错,這一招居然把年轻的建文给糊弄住了。
正当建文觉得朱老四疯的好,疯的呱呱叫的时候,谁想朱老四趁建文大意找到机会突然举兵造反,打出了靖难旗号直接撸起袖子和大侄子准备干架。
建文一听朱老四起兵,先是一愣接着就乐得哈哈大笑,前俯后仰鼓掌叫好。
造反?哎呦喂,四叔你造的好啊!本来還琢磨着你疯了還怎么下手,怎么才能给你扣帽子呢,现在自己跳出来了?這不是上赶着自取灭亡么?
你朱老四手上才多少人?不過区区十万而已,侄儿我有多少兵马?足足六十万!六十万对十万,优势在我!
建文当即下旨派兵平乱,打算趁此机会直接干掉自己這個不听话的铁头叔叔。
可沒想,建文千挑万选的初代战神李景隆带兵出征,非但沒拿下朱棣,反而一败再败,六十万大军转眼间灰飞烟灭,朱棣的人马反而越打越多,一口气居然由北至南打到了南京城。
等到朱棣兵马进城,建文依旧沒有回過神来,他想破脑袋都想不明白自己六十万大军是怎么被朱老四的十万人给打沒的,又怎么会被对方打破這号称固若金汤的京师的。
可這时候再想已经晚了,建文想跑也沒了机会,朱老四的兵马已经进了城把南京围的水泄不通,他建文又沒专机可以从天上跑,无奈悲愤交加的建文只能拉上老婆孩子一家子整整齐齐自焚。
建文這么一死,朱老四就上台当了皇帝。
原本以为朱老四当了皇帝后会比愣头青大侄子待叔叔们要好些,毕竟大家是兄弟嘛,而且你朱老四之所以靖难不就是因为大侄子逼迫過甚么?将心比心,现在你当皇帝了,总归要拨乱反正了吧?
可惜,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伱们這些藩王宗室们实在是想多了,你们怎么不就琢磨琢磨他朱老四是怎么上的台?又是怎么靖难成功的?
造反上台的最怕就是别人有样学样,朱老四自然也不例外。
身登大宝后,朱老四对付自己那些兄弟、侄子比建文手段還狠,不仅干脆利落三下五除二把藩王的实权全部削完了,而且对于宗室的控制手段在历朝历代都是最严厉的。
为了防止宗室未来有人效仿自己造反成功,朱老四直接把所有宗室全部圈养起来,還让地方官府、锦衣卫等机构相互监督严密监视,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处罚更是严厉无比。
就這样,自永乐年起,大明宗室就成了一群被圈养的“猪”,除了脑袋上顶着一個宗室的名头和拿着朝廷的供给俸禄過日子外,其他啥都不能干。
如果仅仅這样倒也好,毕竟光拿工资不干活,直接躺平倒也行,吃吃喝喝搂着美人专心造小人。可偏偏随着時間的推移,宗室一代接一代越生越多,朝廷给宗室的俸禄数额時間久了,每年這笔支出是越来越大。
地主家也沒余粮啊!老朱家同样也是。
所以从弘治年起,号称仁君的弘治皇帝对宗室开刀,宣布宗室俸禄本折各半,所谓本折各半用通俗的话来說就是工资打折。
最早,老朱定下的规矩是宗室俸禄以禄米发放,自从本折各半起,原本应该发放的禄米到手的只有一半,另外一半发什么呢?发宝钞!
宝钞這個玩意在老朱初期還是蛮值钱的,可后来滥发后宝钞的价值坐电梯一般下跌,到老朱嘎的时候,宝钞的信用已经到了破产边缘,朱老四上台后,宝钞虽然還算是官方货币的一种,但实际上根本就沒什么人用了。
朱老四嘎到后面的朱胖胖、蟋蟀天子、二代战神堡宗又到老好人弘治上台转眼就過去数十年,宝钞已经成了彻底的废纸。
所谓的本折各半,等于是俸禄给打了“骨折”,另一半发的宝钞根本就沒用,這玩意拿回去擦屁股都嫌硬。而且根据规定,各半指的只是亲王,如果是郡王和郡王以下的宗室,连一半都拿不到,直接就给砍到了四折。
這還不算,等到热衷于修真的嘉靖道长上台后更過分,先是搞出了折银发放的宗室俸禄制度改革,因为粮食价格高,银子实际购买力低的缘故,按照朝廷规定的折银比例,等于在原来基础上又一次工资打折。
這次打折幅度不算大,虽然有所损失但宗室也勉强可以接受。可谁想道长一盘算自己家底,觉得這還不到位,就在中国歷史上最著名的海瑞上书前一年,为了解决朝廷发不出工资的严重問題,道长再一次向宗室们下手,這一次可就更狠了。
直接出台两個政策,第一個政策是宗室享受待遇的年龄从最初的十岁直接提高到十五岁。第二個政策是三分本色七分折钞。
這两個政策直接让宗室的俸禄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一次打折,从四折降到了三折,而年龄的提高也省去了大量年幼宗室领取俸禄的時間,从而又一次从宗室身上扒了一层皮。
道长玩的這两手可谓让宗室们叫苦不迭,大家伙的日子本就不好過,你老小子還来這么一手?要不要我們活啊!
亏得海瑞第二年上书把他骂的狗血淋头,也许是骂的太厉害了,使得心境破灭走火入魔,最终沒能修真成功,好不容易熬到年底双脚一瞪也嘎了。
道长一嘎,宗室们表面悲痛背地裡個個拍手暗暗叫好,多亏海瑞骂死了這老小子,要是真让他继续這么干下去,大家伙就别過日子了。
可谁想平稳日子沒過几年,等到小胖子万历上台后又开始折腾起宗室了。
万历十一年,小胖子下旨宣布宗室定额制度,這個制度叫“永为定额”,也就是說各藩以后朝廷不再按照人头发放俸禄,直接以各藩限定的总额发放,不管各藩的宗室人口增加或者减少,每年就按限定的定额给钱,多了沒有,少了自己想办法,朝廷再也不管了。
由此一来,大明宗室的日子越发艰难。
高级宗室,比如亲王、郡王毕竟地位不同,再加上有地产和宗藩的分配权,影响不大,可普通宗室却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尤其是像朱慎锥這样的低级宗室,话說這個日子過的连普通百姓都不如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