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009章 妙功混元

作者:未知
葛洪听到這裡,是真的被沈哲子的言论所震惊,一時間甚至不能表达自己究竟是认同還是反对的态度,脑海中只是回荡着那句“天地万物自有力之所加”,久久难以平复。 其实类似的观点,沈哲子所言并非孤论,尤其近来葛洪有机会遍览故籍,多阅旧章,对于道法经义的体会也日渐深刻。但是能够如此宏大且准确的提出来,葛洪還是第一次听到,這已经不可称之观点,而是一种全新的且极有可能自成体系的视角! 其实葛洪近来也是多有困惑迷茫,他在江东虽然也是家学渊源且颇负盛名的小仙师,但在這么短時間内接受到来自中原的、如此大量的经典冲击,整個人的认知体系已经因突然壮大而产生裂痕,且不乏自相矛盾的痛苦。 虽然因此而广识,但原本的各种认知也都频频被动摇挑战。他之所以醉心于道典编撰,除了想要扼制住沈氏這种权门对天师道的侵蚀之外,也是希望能够借此对自己的学识认知进行一個梳理,也未必就沒有想要集众家所长、开一派先河的野心。 毕竟仙道飘渺、难于求索,且修道虽然需要出世,但传道则必须入世。 但是他所接触這些玄道学說,那也是先人年久所传,不乏早已壮硕到根深叶茂、自成体系,想要揉合到一起,又谈何容易。此前他是打算借助于儒家纲常法礼作为中和,肯和沈哲子谈论這么长時間,也是希望能略得启发。 但是他却沒想到,沈哲子给予他的,又何止是启发那么简单,简直就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啊!既然旧瓶勾兑這么困难,那么为什么不另起炉灶,再作新酿? 不過单凭這样一句话便完成一個理论体系的架设,還是稍显单薄,但葛洪就算学识渊博,也很难在這么短的時間内予以消化并且再作延伸。 葛洪对沈哲子虽然抱有成见,但也必须要承认其人颇具智慧,既然言之如此笃定,那么在這方面肯定也已经有了所得。 葛洪目下正是一個困惑迷茫的阶段,尤其又卡在這样一個似懂非懂的微妙时刻,也更加难以保持矜持,在情绪稍有平复之后便急不可耐道:“天地万物自有力之所加,此论宏大深远,不知大都督可否稍作试论。” “我正是略有所得,所以才請先生试作参详,又怎么会有隐私。” 原本沈哲子是觉得在葛洪所擅长的化学领域,大概会更有探讨之处,可問題他对此真是所知浅薄,只能从自己還算熟悉的地方做出延伸:“万物始于混元之道,若无妙功施加,则必久存于混元之态……” 葛洪听到這话,先是微微一愣,沈哲子以为他沒有听清楚,便又换一种表述方式:“我是以物态为混元,外力为妙功,即万物都要保持匀直而进或静止之态,直到外力施加为止。” “为何不言有无,而言动静?外力辙动而混元不复?那是否就是說,若能摒尽外力,则混元便能复得?” 沈哲子原本還在思忖该要怎么表述才能更得理解,但是听到葛洪自己的解读和延伸,顿时便有大开眼界之感。难怪人家小仙师盛名流传千数年,果然是造诣深厚,万事万物都能纳入他自己体系中。但作为力学基石的牛顿第一定律被這么一反推解读,总感觉味道怪怪的。 对于沈哲子的感想,葛洪倒是无暇关注,或者說彼此思维与关注点根本就不存在默契。沈哲子突然冒出這么一句话来,只是让他大感突兀,但是反应過来之后,又觉得這话似是颇有微言大义。 而且沈哲子這一句话与他過往所读经义又大有不同,言之過分直白并笃定,并沒有什么玄虚谜绕,只需要能举反例便能轻易辩驳。所以他不太认可沈哲子那种浅直精准的表述,觉得不如有无這种玄道概念来得自然。 但他也知道沈哲子性情不乏狂妄,既然敢于如此表述,那么就是說,這句话是根本不可能被质疑的?摒弃外力,反璞于道,這倒也是一种并不新鲜的說法,那其真正的玄机意义所在,便在于這個摒弃外力的過程? “静止便是枯槁之境,匀速直线我则将之称为逍遥之境,這便是两种人眼可观的道境姿态,当然這是寄道于物。至于寄道于人,则更有诸多非凡姿态,這就不是我能胜论,尚要先生等真正的道德之士才能详作深论。” 当葛洪开口做出解读的时候,沈哲子便察觉到节奏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中,小仙翁在玄理上的积累之深,真是已经达到了海纳百川、无物不容的程度。 說话间,他将一個杯子放在平铺在书案的纸面上,然后将纸蓦地抽出,又指着那留在原位的杯子笑语道:“這难道不是一种道性物存?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這就是物尚惯性,贤尚惯性。我所言或是短浅,但天地至极、万事万物俱无其外,无惧人抨议而非。” 葛洪本来還在思忖這浅显之言当中深意,听到沈哲子這么說,便不免有几分争强之心,也想举出一個反例来反驳沈哲子,但一時間也找不出什么合适的例子,只是沉声道:“物静尚可领会,但若說匀速直行长持不改,這实在让人不能尽信……” “莫非先生以为万物静止不动便是寻常易得之境?我为何要将外力言作妙功?如此寻常一物,置于案上才得支撑,若下无支撑,则必坠落于地。可见即便眼无所见,此物也一直受于外力所迫,冲正抵消才得于安静,如此伟力涉于万物难道不可称之妙功?” 沈哲子讲到這裡,语调已经隐有几分亢奋:“以此力功之說,万事万物无可不论,依先生所见,是否可于圣贤之外再成新說?” 葛洪听到這裡,神态再作异变,身为一個资深的宗教人士,他对此感触自然不免更深。 沈哲子几句浅显之言,看起来沒有什么奇特,但若能真的胜论万物,這便可称之近道之言。虽然以物寓道总是显得怪异,但若人果真都涉于所谓妙功外力之中,這便是言及他们切身,自然有着极大的意义。 眼见葛洪陷入了沉思,沈哲子便也不再急于发言。 单纯的牛顿力学和几個定律,若仅仅只是孤立存在,說破天也很难对社会产生多重大的影响。沈哲子之所以要与葛洪探讨,也是为了寻找一些理论上的支持。一旦有了這方面的支撑,便有了继续推动和延伸挖掘的潜力。若是沒有土壤,则独木难支。 就连佛教东传,都要先作改头换面,与儒道媾和,吸收接纳原本存在于這片土地的各种元素以加强自己的适应性。 而葛洪或者說天师道就是沈哲子選擇嫁接的一個母株,虽然他也不清楚未来搀杂着玄道理论的力学定律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本想趁火打劫,不意弄假成真這种例子实在太多,一個有瑕疵的起点未必不能促成一個美好的结果,而一個高尚的动机也未必就一定会得于始终。 而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所在并不是一些曲意解读能够抹杀的,首先便是提出了惯性這一重要概念,并且因此引申出测量這一行为的重要性,這也是物理研究的一個起点。而有了這样一個起点,才有了后续多种发展的基石。 如果眼下的天师道已经有了后世那种所谓现代宗教的庞大教理体系,沈哲子也不会過分的介入其中。但是如今的天师道仍然還在一個发展成熟的阶段,对于各种已存的观点、理论仍处于吸收和容纳的阶段。 对沈哲子来說,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還在于提出了“可证伪”這样一個科学观念。即就是說,我可以通過理论和实践的操作,来证明你的定律是不是对的。 這应该是科学与玄学的一個分界点,牛顿定律再怎么伟大,在未来某一個時間段一定会被证明其局限性,但是神說要有光,這句话千百年都无从证实。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执迷和无从分辨。 很显然,短時間内葛洪還是无法尽数消化沈哲子今晚所言一切,而沈哲子也沒有時間就這么一直等下去,毕竟家裡還有老婆孩子热炕头在等着。 所以眼见葛洪還在低头沉吟,沈哲子便又說道:“其实今日冒昧来见打扰先生,也不是为的怪谈趣论,只是想要借此邀請先生分劳一事。北面迁来诸多巧艺工匠,多具造物之能,其中不乏珍物可以妙解人力之困。 這些人若只做役使驱用,则实在辜负其才。所以我是打算集于工院,让他们得以尽用其能,更作济民械用。想請先生代劳出掌,所以才巧作趣论引动先生好奇。” “你总是太循于巧,反而失于诚。” 這一夜听闻所带来的震撼之大,葛洪至今尚未完全消化,对于沈哲子的态度也就和蔼许多,但他還是摇头道:“我也知大都督所用多良政,若是能为分劳,不敢推辞。但械力工用实在非我所长,居于其位也是虚任,实在不敢承情。” “精工械用,最能体现妙功混元,难道先生你就不想亲眼见证我這一时趣论究竟是真是假?” 沈哲子又笑语问道。 葛洪闻言后又微微错愕,虽然還未开口,但眸光已经隐有闪烁起来。說实话,对于以物寓道這個途径究竟能够达到哪一步,他也真是不乏好奇,单单沈哲子所言那一定律,如果能有大量事实佐证,对于迷茫中的他未必不是一個方向的指引。 最终,他還是叹息道:“眼下诸事缠身,我也实在不敢盛言包揽。還請大都督容我权衡几日,无论取舍如何,绝不敢耽误大都督政务施行。”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