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鄉試再起......

作者:山花泡枸杞
幾人進去茅屋坐了,此處的自然絕非天生的自然。

  茅屋內的裝飾擺設,一應是豪門風範。

  牆掛字畫,瓶插鮮花!

  李紈丫頭素雲、碧月奉茶、擺瓜果、精緻點心。

  賈蘭怕見生人。

  即便黛玉、寶釵進府多年。

  他也不常問候、來往,性格很是內向。

  進屋回過母親話,就去側間。

  賈琮給他傳授了一些縣試經驗、需要注重的地方。

  賈蘭遂問:“到縣衙禮房填寫親供,還要描述面貌麼?

  我這面無特色的,如何寫?”

  “面白無鬚即可,縣試考棚不規範。

  都是臨時搭建起來的,你要防範同坐的人。

  仔細小心打翻硯臺,考前不能亂喫東西。

  有人跟你說話,有人舞弊,你就裝作看不見得了。”

  賈琮指導一番經驗,到側間同李紈、薛寶釵也說了幾句話。

  薛寶釵似乎興致不高,也不知爲何。

  賈琮想了想,寶釵今年正月二十一。

  已經滿十五歲,及笄之年,可以嫁人了。

  莫非是女人的那個特定時期來了?

  只是轉念一想又不盡然,寶釵今年的生日。

  賈母還隆重吩咐大辦的!

  既然到了封建社會嫁人的年紀。

  寶釵選秀怎麼久久沒有迴音?

  在一些紅學研究之中。

  薛寶釵就是在十五歲生日之前,選秀失敗的。

  在她過十五歲生日的時候。

  賈寶玉說出薛寶釵像楊貴妃,寶釵立馬勃然大怒。

  要知道。

  對於賢良淑德的寶姐姐。

  這是她唯一的一次發怒,也是最後一次。

  就連林黛玉的冷嘲熱諷、屢次言語攻擊、夾槍帶棒。

  薛寶釵都可以一笑置之,恍若無事。

  爲什麼寶玉一句楊貴妃,寶釵就罕見的發怒?

  很簡單;“貴妃”兩個字,怕是戳中寶釵的心病了。

  至於她選秀失敗的原因。

  薛寶釵一語雙關:“我沒有一個好哥哥像楊國忠”。

  這句話,其實點明瞭選秀失敗。

  是因爲受薛蟠連累,薛蟠署理皇商事宜。

  他本性是個惡少,沒少幹壞事。

  而這些事情,必然有損薛家門風。

  而古代選秀,非常注重家世清白、優良與否。

  某些紅學研究,以寶釵十五歲生日爲臨界點。

  十五歲之後,寶釵性情已然大變。

  再也沒有提過嬌氣的冷香丸,淡泊自居,不施粉黛。

  並且接觸了佛經。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一任俺芒鞋破鉢隨緣化”。

  這是她一生最大的打擊。

  父親寄予的、家中希望的、心中隱藏的貴妃夢,徹底破滅。

  大楚朝的後宮制度,類似明朝。

  根據《明會要》等級有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才人等。

  太子妃有淑女、選侍、才人。

  嘉靖祖母邵太后親口說:女子入宮,無生人樂。

  飲食起居,不得自如,如幽系然。

  每逢皇室選秀,民間都會迫不及待地嫁人。

  寧做平民妻,不做帝王妾。

  深宮之可怕森然!

  連賈元春也說“不得見人的地方”。

  然而薛家自先祖紫薇舍人以後,再也沒有做官的。

  家道中落。

  加入四大家族,實在有點名不副實。

  是四大家族中自身實力最低的一家了。

  所以寶釵承擔的還有家族的希望。

  可有薛蟠這樣堪稱神級敗家子的哥哥。

  再大的希望,也能敗光了。

  “琮兄弟丙子科鄉試,有望高中了。

  上一科癸酉,鬧得那麼大。

  橫豎聖上都知道你的名字了。

  鄉試考卷禮部磨堪,若得聖上調閱。

  那真是魚躍龍門,春風得意。”

  李紈身穿淡色的哆羅呢褂子,隨意拿一塊點心吃了,說道。

  “蘭兒這孩子古怪,還要多靠你提攜他。”

  “不好說,每次都有事,說實話。

  我都有點杯弓蛇影,杞人憂天了。”

  賈琮滿不在乎道:“蘭哥兒是我侄兒,應該的。”

  “哥哥和你有三年之約,金榜題名大登科。

  洞房花燭小登科,如果中了舉人。

  香菱都是你的了,剛好三年。”

  薛寶釵端莊大方:“如果不中,該是你沒福了。

  香菱這樣的丫頭,打着燈籠都沒處找。”

  賈琮淡淡一笑:“那就承寶姐姐吉言。”

  薛寶釵有點意興闌珊地回了蘅蕪苑。

  持書卷看了一會兒,默唸道。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

  令我早證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

  “一句‘家門不端’,提前出局。

  我的無上覺、十方界在哪裏?”

  薛寶釵怔怔出神地想着。

  “是寶玉...還是賈琮?”

  宛平盧溝橋。

  真定府、順德府、順天府等等直隸秀才。

  衣袂飄飄地進京,意氣風發地踏過百年古橋。

  只待秋闈一戰。

  週六合、張冇才赫然在列。

  乾德九年丙子科鄉試,正式開始

  八月初八這一天,晝夜差不多等長。

  崇文門內的貢院大街,人流如蜂如蟻。

  秋風蕭瑟。

  站在國子監貢生隊伍的賈琮打了羊角燈。

  穿了拆縫棉襖,仰視龍門,目光漸漸堅定。

  大觀園建立之後,賈府的中興鼎盛只是曇花一現。

  不到兩年。

  賈政便會出任外省學政回來,性情大變。

  元春再未出宮,甄家被抄!

  賈府敗象已現,時間很緊迫了。

  考中舉人、進士是當務之急。

  至於是進翰林還是選外任,他都樂意。

  最低限度也要避免被家族連累,抄家不等於滅族。

  一旦他開府建衙,自己總有迴旋之處。

  “王鵬舉高中經魁,甲戌會試不中。

  這幾年回宛平苦讀了。”

  週六合沉思道:“你看到今年副主考是誰了嗎?”

  “還能有誰?邸報早明發一省。

  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劉大人。”

  張冇才一臉地羨慕嫉妒恨:“聽說這位陳御史這幾年升官特快。

  三年前他還是直隸學政,我在涿州就由他提拔的。

  要說癸酉、丙子兩科的鄉試門生。

  沒人比陳御史的多,三年任滿。

  就升都察院副官了

  景之也是他提拔的,焉能不中?”

  “切不可大意,國子監有一位監生特別厲害也不是生員入貢。

  府試都考不過,納粟入監,進了國子監。

  據說國子學、書學、律學、算學,科科優異。

  賈景之,那個人叫什麼來着?”

  週六合在另一邊隊伍問,他們由宛平縣衙派送。

  賈琮則是由國子監派送的。

  “戴鳳祥,是老內相戴公公的老鄉。

  河間府肅寧縣人......”

  賈琮眉頭暗皺,有些人縣府院怎麼考也考不過。

  捐了監生。

  卻能一鼓作氣衝進金鑾殿,這個戴鳳祥是個勁敵。

  自身就有實力,裏邊又有司禮監的戴權。

  在監臨官董安國等人的旁觀監察、順天府衙門差役的搜檢下。

  賈琮等衆生員手提考籃、燈籠。

  由十八房官帶領,魚貫而入。

  進“開天文運”龍門、內龍門,按號至二進號舍。

  守兵關了門。

  秋風颯颯地吹響窗外的文昌槐。

  置了火盆、燭臺、筆墨紙硯。

  賈琮從考籃之內拿出麥餅嚼喫,不時就一口燒開涼下的水。

  今年的秋天乾燥又冷。

  監獄般的號舍給人安全感,卻又有一種枯坐的無聊煩躁。

  尤其這種枯坐還被人看着,目視窗外。

  明遠樓、瞭望樓、過道都有官兵來回巡視。

  當幾個差役手執公告牌來回走。

  代表頭場的三道四書題出來了。

  第一題:《不亦說乎,有朋》,截搭題。

  第二題:《不以規矩》,小題。

  第三題:《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

  民免而無恥;道之以政,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連章題。

  “第一題都出爛了,難寫名作。

  第二題沈郜恰好給我出過。

  第三題又是大章.......”

  賈琮磨墨鋪卷,和成千上萬的秋闈考生一樣。

  皺眉思索,搜腸刮肚,好在鄉試每場的時間都足夠。

  大不了三天三夜不喫不喝不睡。

  誰都能憋出三篇八股文來!

  但是鄉試爲大三元之始,鄉試解元。

  賈琮也是有問鼎之心的。

  和其他人不同的是。

  賈琮思維悟性遠超同齡人,在官兵進來又關上門的時候。

  賈琮已經廢掉三張稿紙,揣摩思路大綱。

  從《史記》、《漢書》、《後漢書》到《朱熹集註》。

  無數密密麻麻的文字略過腦海。

  那官兵也不打擾他,轉了一圈。

  再檢查被褥席子又關門出去,守在外邊。

  少了一個人在內。

  賈琮就不覺得彆扭了,心境如萬籟俱寂的荒野。

  提起湖筆蘸墨,下筆如有神:

  “不亦說乎,有朋。”

  “說以學而深,即可決其朋之有矣。”

  “夫說生於時習,及生於學也。

  以學及人,而朋之有也,不可必乎?”

  “且夫人果能說諸心而研諸慮,則亦何至朋從而思哉?

  雖然津津有味,固足徵閉戶之功。

  而落落無徒,奚以集出門之義。

  勿雲:系我願兮;

  遂不必言:與子偕簪也。”

  “......斯其情不覺可厭,而覺可欣矣。

  孜孜於學問之途,而優焉遊焉。

  自有無形之判漁,雖錫於朋貝。

  未若此衷情之愉快也。”

  “斯其意不覺其甚苦,而覺其甚甘矣。

  勤勤於行習之地,而怡然渙然。

  常多不盡之低徊,雖饗與朋酒。

  未若此意味之深長也。”

  “以朋而深言之.....以朋而淺言之......”

  條理分明,脈絡清晰。

  第二題他略加思索。

  把以往作的加了改動:

  “不以規矩。”

  “...大而言之,則天道爲規。

  地道爲矩,雖兩儀離規矩而成形。

  小而言之,則袂必應規,袷必如矩。

  雖一衣不能捨規矩而從事......”

  “孰爲規矩而不可以哉?”

  “不以規矩,何以成方圓哉?”

  第三題的連章題比較難作!

  這纔是真正的選拔淘汰。

  種子放進篩子裏面,劣等的要被篩下去。

  首先破題的綜合性思維,就能刷掉大批考生了。

  儘管他們考前都訓練過。

  古代考生也和今人一樣,會遺忘、離題。

  能一眼看透題目本質的,不僅要苦學苦練。

  還要有超高的悟性。

  其次;涉及史料、治國。

  四書五經就能讓人鑽研一輩子了。

  還要精通春秋戰國、秦漢隋唐。

  對於很多人真是強人所難。

  賈琮開始作第三篇的時候,已經初十了,篇幅較長:

  “政學分而天下響亂,於是法家兵家者流。

  驅一世之忮,忍嚴酷之域。

  而綱淪、四維蠹、九流濁焉。

  於是三代德厚禮讓之風,澌減盡矣。”

  “政學合而天響治,天子仁聖。

  朝有巨儒,淑一身以淑一世。

  於是提挈綱維,整齊流俗。

  而三代之風,稍稍復還舊觀。”

  “.....景之年十五入大學,十七而孟釐子屬其而往學禮。

  三十而問禮於柱史,四十二去齊景。

  反乎魯而召公薨、定公立......”

  這一篇連章題偏向嚴謹大氣的風格。

  繼承賈琮以往的中正平實。

  而且提二比、中二比、後二比的格式不大遵從。

  之所以如此。

  是連章題最忌諱用六比來寫,反而有點像策問了。

  平常的八股格式,在連章題裏面不通用。

  真是苦哉考生,省級考試就這樣玩弄人。

  第二場十一進場,考經文五篇。

  第三場十四進場,考策問五道。

  賈琮的詩經題倒還中規中矩。

  唯獨策問裏面,對“攤丁入畝”做了深入分析。

  從北明的土地高度兼併而滅亡、張居正一條鞭法的中興。

  汪洋恣肆一萬多字,大談取消人頭稅的利大於弊。

  等十六出場。

  賈琮等衆生員,都覺得好像坐了三年牢一般。

  有一種重見天日的感覺。

  然後就陷入了焦急的等待,等待桂花飄香那天的龍虎榜。

  人生中的第二次鄉試考完。

  賈琮與同年到筆筒衚衕飲宴,張冇才豪氣請客。

  騎馬歸來,回過父母!

  賈琮在廂房悶頭大睡,晴雯守候裏間。

  過兩日晨間請安。

  賈赦留飯,他瞧瞧這個小兒子,不苟言笑道。

  “琮哥兒房裏,是該有個通房的了。”

  邢夫人提議道:“老爺,我看小紅最合適。

  她老子、老子娘都是家生奴才。

  人也妥當規矩。”

  賈琮豎直耳朵聽,見他們下筷子,他才動筷。

  封建家長制便是如此。

  皇帝統治整個帝國,家長在家裏範圍之內也是皇帝。

  明朝規定的宗族制度,老子爲了老子他娘。

  殺死兒子祭祀,以求感動上天。

  這種慘絕人寰的“孝道”,在大明朝是合法合理的。

  並且本地官府還會上旌表,請求朝廷表揚。

  這種情況在《北明實錄》裏邊屢見不鮮。

  宗族制度的可怕。

  剝奪人權還在於限制兒女人身財產。

  安排婚事包括丫頭。

  只要有一點的理由就可以施加懲罰。

  古代宗族不能分家的一大理由就是“孝道”。

  如果父母在!

  兒子分家、改戶籍,按照《大楚律法》杖刑。

  並且,嚴重影響名聲。

  父母在而分家,就是“不孝”。

  官場的前途也會毀滅殆盡。

  一般來說。

  宗族的父母堅決不允許兒子、女兒未婚之前擁有私人財產。

  這是古代奴才欺負少主、權大的由來。

  像賴大、周瑞之類

  賈寶玉、賈琮等都要喊“叔”或者“爺”。

  這也是大楚律法中明文規定的。

  當然這只是一般情況。

  未婚兒女有沒有私人財產,全憑父母意志決定。

  賈琮寫書、開書坊,對父母有孝敬。

  他們不加阻止。

  。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導航

熱門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權所有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