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兵入營 作者:破金庸 高昌西域軍大營始光三年春,柔魏雙方圍繞盛樂之地打得如火如荼;四月初一晚,狼營被圍,西域軍深夜出擊,折損近萬兵馬,再無出城野戰之力;魏軍雖勝,亦是損失慘重,無力攻堅,只能望城興嘆。與盛樂柔魏十多萬將士心情不同,萬里之外的西域軍大營卻是沒有如往常般營門緊閉、殺聲陣陣、馬蹄隆隆,反而被歡笑聲所淹沒,以迎接草原最盛大的節日。四月初二,新嫩牧草長出,草原重新披上綠裝,生機勃勃;四月初二,所有母牛母羊降生完畢,母親帶着新生的孩子撒歡草原之上,尋覓美食;四月初二,草原民衆爲慶祝新春到來,那達慕大會的歡歌樂舞響遍草原每一個角落,無數草原勇士在這篝火晚會上向心儀的姑娘表達愛意,傾訴仰慕之情,然後手牽手縱情歌舞。七年前的今天,大檀可汗率軍遠征西域,多倫第一次拿起彎刀、跨上駿馬馳騁於疆場之上;六年前的今天,多倫與社倫合力在新月城外擊破赫連勃勃主力,匈奴就此滅亡,西域格局被打破;五年前的今天,西域軍擊敗吐谷渾,血洗龜茲城,成爲西域新霸;四年前的今天,疏勒上表歸降,至此,西域戰事結束,三十六國全部臣服柔然,西域歸柔然所有,柔然西域駐軍正式更名西域軍,設西域都護府,多倫成爲西域大都督;也是同一天,西域都督府宣佈實行新政,進行軍改,招募了第一批五千名西域各國兵士,成爲首支納入柔然軍制內的異族軍種。自此,四月初二成爲西域軍新兵的入營日,每年今天,西域軍招募一萬兵士,柔然五千,西域五千。四年前,多倫與衆將商議後,決心在西域進行軍改,實行新政,而新政的藍本,則是漢制。以往,柔然只是一個鬆散的部落聯盟,戰時以可汗王庭爲首,全民皆兵,王庭爲激勵士氣對軍紀管理極其鬆散,每攻佔一地後都會對原住民大肆搶掠,劃爲奴隸獎勵各部。但因管理鬆散、兵員素質低下,加之柔然國力有限,只有王庭本部兵馬裝備鐵製兵器,堪稱精銳,其餘部落多爲銅製,加之可汗王庭爲保持領袖地位,強化本部同時也削弱各部,致使柔然其餘各部戰力極差,稍遇惡戰便會崩潰。大檀可汗雖知其中利害,但各部族利益盤根錯節,不可能有所變動。在西域則不同,當時王庭本部兵馬駐防邊境無力支援西域,爲防止其餘各部族染指西域,大檀可汗在金蠶子的建言下,整個征戰過程不允許各部族向西域派遣一兵一卒,是以多倫除了可汗王庭當初留守的一萬兵馬外再無一兵一卒可以調用。爲解決兵員給養問題、收攏西域人心,多倫聽從金蠶子之言,找到西域各國被匈奴殺掉的國王后裔,讓他們繼續稱王管理王國,對一衆屬官,也只任命三公之職,其餘皆由國王委派,並嚴明軍紀,秋毫無犯,贏得西域民衆愛戴後,西域軍隨即招收各部青壯從軍,推翻匈奴暴政,是以最初之時,西域軍內外軍人數佔了多半。待西域都護府成立後,多倫按照漢制進行全面改革。政治上保留國王,使各國擁有較大自治權利;經濟上鼓勵貿易,制定較低稅率;軍事上在高昌收攏軍權,裁冗雜員,分派軍種,走精兵路線,同時設立將作坊,依照漢軍制式打造兵器鎧甲裝備部隊;地方上規定各王國無論大小,除五百人的宮廷衛隊外,不允許再置一兵一卒,而且就連各衛隊主官,西域軍也要佔據半數要職,以防止各王國密謀反叛。西域都護府成立第二年,吐谷渾白蘭王率五萬軍劫掠且末,擄萬餘人歸;一月後,多倫率剛剛編練換裝完的那曲部與鐸蘇風部一萬一千軍反擊吐谷渾,于格爾木草原一戰擊潰吐谷渾白蘭王部三萬兵馬,以三千人的傷亡斬首兩萬餘,白蘭王驚恐而逃,西域軍戰力震驚吐谷渾。多倫救回且末民衆,掠奪牛羊百餘萬頭,一半分給且末國民,一半獎賞有功將士,同時宣佈西域各國爲柔然屬國,任何勢力膽敢侵犯皆會招致西域軍無情打擊。此舉贏得西域民衆愛戴,西域軍在西域站穩腳跟。爲增強新軍戰力,同時保護貿易,多倫不斷派出各部打擊鬍匪馬賊,併爲沿途商旅義務護衛,從而使絲綢之路更加繁榮;西域都護府成立第三年,爲解決鐵礦問題,使西域軍快速換裝,多倫率色車、那曲、恩森三萬軍西征兩千餘里,在嚮導的帶領下向西一直越過蔥嶺,在吐火羅大破馬其頓方陣,擊潰國王米特拉達梯三世八萬精兵,斬首五萬餘,隨即兵臨國都馬奇拉城下,米特拉達梯三世被迫簽訂城下之盟,賠償四十萬石糧食、十萬斤黃金、一百箱珠寶玉器與三百萬斤鐵礦,西域軍滿載而歸。西方引以爲傲的馬其頓方陣被西域軍擊破,此戰震驚整個西方世界,更西方的色雷斯、羅馬帝國紛紛派遣官方使團帶大量禮物前來訪問,以探究西域軍下一步戰略動向。連戰皆捷令西域軍軍威大振,大量財富涌入使西域民衆變得瘋狂,一直飽受戰爭之苦的他們第一次發現駿馬彎刀、征戰異域是如此的讓人嚮往;自此以後,西域不再是任人蹂躪、貧弱代名詞,反而崛起爲新的一方霸主,各族民政備受鼓舞,踊躍參軍。西域都護府成立第五年,鐸蘇風、色車、那曲、恩森、固德、敖登、布仁及堯裏瓦斯八部七萬一千軍全部編練換裝完成,戰馬高大、器械銳利、士氣高昂的西域軍將士蓄勢待發,只待多倫一聲令下便上馬出征。看着七萬雄兵,多倫亦是信心滿滿,與衆將商議後,決心兵發涼州,正式與魏軍開戰,爭霸中原。然而還未及出兵,可汗詔書下達,令西域軍趕赴河套助戰。原來在不久前,柔魏圍繞河套之地展開爭奪,爲一戰而下,大檀可汗令西域軍前來助戰。商議之後,多倫率色車、那曲及鐸蘇風部兩萬一千人向東進發;社倫本欲同時遣恩森、固德、敖登三部從牢蘭南下,東西夾擊魏軍,但多倫認爲魏軍勢大、戰力強悍、恐己方實力不足,充當預備隊更好,未同意社倫的計劃。可是誰知當多倫還在半途,大檀可汗已在戰局不利下被迫講和,多倫下令改道王庭。待西域軍到達王庭,引起一片震撼之音。雖久聞西域軍戰力強悍、征戰數載未有敗績,只是覺得西域周邊無強敵之故,而且多倫雖大殺四方,卻一直不敢犯魏,只當是懼怕魏軍。可是呈現在他眼前的真實西域軍,胯下駿馬、身着良甲、手執長槍、腰胯彎刀、背背長弓、馬掛圓盾,莫說王庭之兵,縱使魏軍也難以匹敵。震驚之餘,讓本就因被拓跋燾欺騙而後悔不已的大檀可汗更加懊惱,早知西域軍如此能戰,說什麼也不與魏軍媾和。也是在這一刻,大檀可汗下定決心,要重燃戰火,再與魏國一較長短。是以,在金蠶子的建言下,大檀可汗命多倫喬裝南下,一是爲潛入五鳳谷破壞和親圖,同時也讓他見識一下中原的萬里河山,從而激起他的征戰慾望。多倫本就打算接下來劍指南方、與魏軍爭雄,欣然領命而去。不想,此一去,讓他經歷了平生最難忘卻之事,一個魏國的繡娘,用她的神乎般的技藝與堅毅不屈的性格,征服了這顆鐵血雄心,將他與魏軍一較長短的凌雲壯志消於無形。可是,已在軌道上全速奔馳的戰車,一人之力又豈能令其停止,在大檀可汗的教導下,不得不違背諾言,重新跨馬遠征。狼山大捷、攻克新野,河套之地十萬魏軍灰飛煙滅,柔然聲威達到頂峯,從東海之濱到蔥嶺以東、從長城以北到貝加爾湖以南,無數牧民爲之歡呼。去歲的河套戰役雖損兵折將,但少許挫折卻並未挫傷柔然民衆對戰爭的狂熱之情。今春西域軍主力閃擊盛樂、兵威平城,掀起了新一輪的戰爭狂潮,更多的西域民衆道別家人,前往高昌應徵從軍,希望能夠跨馬持弓,縱橫中原,狠狠蹂躪曾經的大漢宗主國。今日,四月初二,在西域軍營門處,一個個體型魁梧、高鼻大眼的各族壯漢在老兵的引領下穿梭其中,滿臉興奮的領取領取軍牌、兵器及鎧甲戰馬。在大營正中的步訓場上,**器擊之聲不絕於耳,百餘名自恃身手不凡的壯漢聚集此處,或赤手空拳、或手持利刃互相比試,時不時傳出叫好之聲;在西側的騎射場亦是如此,一名名騎士手持西域軍制式騎弓,列隊依次縱橫場間,一支支離弦利箭疾射而出,朝遠處標靶疾射而去。按慣例,西域軍新兵營百夫長以下軍官有半數會從新兵中選拔,故在每年新兵入營之際都會擺下擂臺供士兵一展所長,然後按照能力高低授予什長或十夫長之職。此舉給西域各族精壯以極大鼓勵,以希望通過自身獲得軍職,或藉此機會在新軍嶄露頭角以獲得更多晉升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