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清武之策(上)
王宮。
司徒伯圭帶領着司徒烈與江劍鋒,腳步沉穩地穿越了王宮那威嚴的神武門,最終在紫金殿前巍然駐足,三人神色肅然。
司徒伯圭壓低嗓音:“待會兒見了陛下,你們務必謹言慎行,切記,目光不可遊離,免生不敬。”
“是!”
司徒烈與江劍鋒齊聲應答,頭顱微垂,將司徒伯圭的訓誡深深記在心裏。
儘管他二人在軍機處身居要職,這金碧輝煌的大夏王宮,對於他們而言,卻是初來乍到之地,每一寸土地都散發着陌生而莊嚴的氣息。
至於覲見大夏國的九五之尊,更是他們生平頭一遭,心中難免涌動着難以言喻的忐忑與敬畏。
相比之下,司徒烈最爲年輕,此時的他心中十分緊張,手心中早已滲出了許多汗液。
正當此時,一位身着華麗太監服飾的老公公緩緩步入三人視線,步伐雖顯輕盈,卻帶着幾分難以言喻的微妙蹣跚。
他漸行漸近,直至司徒伯圭面前,嗓音低沉而細膩:“司徒指揮使,陛下有請,諸位可以入內。”
隨着這位老太監的背影,三人小心翼翼地低伏身形,彷彿每一步都踏在薄冰之上,朝那紫金殿的深處行進。
司徒烈與江劍鋒謹記司徒伯圭之前的叮嚀,目光緊鎖於足前,不敢有絲毫的偏移,連呼吸都變得輕不可聞,生怕驚擾了這份沉甸甸的莊嚴。
踏入殿內,金碧輝煌之中,一位身着金色龍袍的青年男子正端立於巨大的書架之前,而那書架彷彿承載着千秋萬代的智慧與祕密。
他的身影在金光之下顯得既威嚴又孤寂,此時正專注地翻閱着手中的書籍,對周遭的一切渾然未覺。
他樣貌清秀,身形高大,一襲璀璨奪目的金色龍袍緊緊包裹着他那挺拔的身軀,頭頂之上,一頂光芒四射的皇冠熠熠生輝,無一不透露着皇室的雍容華貴,更深刻地映照出他至高無上的尊貴身份,大夏國的皇帝。
大夏皇帝名叫李謙,乃是先皇膝下第五子。
非嫡非長,卻以超凡脫俗的智慧與不懈的奮鬥,加之朝中重臣與軍機處的鼎力支持,力壓羣雄,奪得東宮儲君之位。
而後隨着歲月流轉,數載光陰匆匆而逝,先皇龍馭上賓之後,他順理成章地接過了那柄象徵無上權力的權杖,登基爲帝,繼承大統。
“微臣司徒伯圭(司徒烈)(江劍鋒),叩拜陛下聖安,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迴盪在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充斥着濃濃的敬畏。
“免禮!”
大夏皇帝的聲音淡然響起,他的身形仍舊保持着背對司徒伯圭三人的姿態,未曾轉動分毫。
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眸,更是一直停留在手中的書籍之上。
司徒伯圭三人低身垂首,絲毫不敢發出一丁點聲音,生怕一絲細微的聲響會驚擾了這份壓抑的寧靜。
時間,在這一刻彷彿凝固,司徒伯圭三人只能靜靜地等待着。
良久,大夏皇帝終於緩緩合上了手中的古籍,那雙深邃的眼眸輕輕掠過司徒伯圭三人的身軀,聲音裏不帶一絲波瀾:“爾等此番求見,所爲何事?”
司徒伯圭暗暗深吸一口氣,臉頰邊不自覺地掠過一抹淡淡的憂慮之色,他低聲啓齒,每一個字都似重若千斤:“陛下,清武計劃……不幸遭遇變故,微臣惶恐,未敢擅自……”
話未說完,僅是清武計劃變故幾字一出,大俠皇帝手中的書籍便在這一刻重重地摔在地上,發出一聲清脆的巨響。
司徒伯圭三人頓時膽寒,不由自主地紛紛跪伏於地,額頭上瞬間滲出了細密的汗珠,絲毫不敢發出一丁點聲音,此時的氣氛凝重得幾乎令人窒息。
“怎麼回事?”
大夏皇帝的聲音雖然平淡,但十分冷冽,能夠清晰地透出他此時內心的情緒,已經達到了爆發的邊緣。
霎時,整個空間被一種沉重的氛圍所籠罩,壓抑得讓人窒息。
一股來自君王那深沉的威壓,讓司徒烈和江劍鋒呼吸緊蹙,內心之中早已惶恐不安。
就算自己的修爲再過厲害,足以在江湖中翻雲覆雨,但眼前的這個男子,只要輕輕一句話,就能讓自己身首異處。
身爲軍機處總指揮使的司徒伯圭,內心深處在此時同樣膽寒,但比起司徒烈和江劍鋒,則要沉穩些許。
“陛下,老臣有罪,清武之策不幸在軍機處被一名司職人員竊聽,隨後此人在驚懼之下,遁入夜色,老臣派人清剿之時,此人被江湖上的草莽所救,待微臣再增援手,欲將其擒回,誰知竟被江湖上頂尖高手所殺,軍機處這一次元氣大傷,實乃微臣失職。”
司徒伯圭話音剛落,大夏帝王緩緩轉身,那雙深邃的眼眸,不偏不倚地落在了司徒伯圭的身上。
“司徒伯圭,你知道清武計劃,朕準備了多久嗎?”
皇帝的聲音十分低沉,難以掩蓋其中的森然之意。
司徒伯圭明顯能夠感受到,一股濃烈的殺氣正從大夏皇帝的身上散發出來。
他知道,皇帝的神色雖然顯得平淡,但內心早已在暴怒的邊緣。
司徒伯圭咬緊牙關,喃喃低語:“老臣知道,陛下爲這清武計劃足足準備的三年,更在去年組建東西兩長和錦衣衛,目的就是爲了加強皇室在清武計劃中的力量。”
“那你還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你這個軍機處的總指揮使是怎麼當的?”
這突如其來的厲聲斥責,如同驚雷炸響,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渾身一顫。
尤其是司徒烈與江劍鋒,他們首次如此近距離地體會到龍顏震怒的可怕威壓。
“老臣罪該萬死,還望陛下恕罪。”
司徒伯圭額頭緊貼着冰冷的地面,一連磕了三個響頭,聲音中帶着深深的自責與惶恐。
看着身前跪伏於地的三人,皇帝目光中殺意絲毫沒有減退,但他心中明白,此時的關鍵是在弄清楚此番事件,軍機處派出去的高手,是被江湖哪位高人所殺?
而他們又是否知道,此番清武之策究竟有沒有完全泄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