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八大山人 作者:未知 PS:月下旬了,求月票支持一下,谢谢。 半山寺能不能成为名寺宝刹王观不清楚,只是知道一段時間不见,半山和尚却是变得愈加庄严,一副德道高僧的模样。 当然,半山和尚本身就具备大师风范,再经過大半年的培养,修为肯定是愈加精进,举手投足之间,自然是越来越有派头了。 “阿弥陀佛。” 适时,半山和尚展颜笑道:“王施主又在开玩笑了。” “真话,绝对是真话。” 一番寒暄之后,王观坐了下来,接過半山和尚递来的茶,微微抿了一口之后,就感受一阵安详的气息环绕。 然而,這不是茶的作用,而是方丈室的布置,就是给人這样的感觉。纯木质结构的房间,充满了唐代风格的茶几桌案,以及一块块编织精密的蒲团。 坐在其间,可以看到窗外的高墙红瓦,還有几株苦竹迎风招展。山风吹拂之间,不仅可以听见竹枝摇摆的挲挲声响,也能够听闻阵阵木鱼钟声。 這样的环境,自然营造出安静祥和之感,让人舒缓下来,觉得十分惬意。說起来,就是饱受城市生活的喧扰,所以对于现代人来說,深山古寺的寂静,却是一种难以抵御的诱惑。 王观稍微坐了片刻,也很享受這种安静的氛围。 “這充分說明王施主与佛有缘。”与此同时,半山和尚老调重弹道:“既然知道红尘俗世之喧嚣,何不干脆出家避世?” “我都准备结婚了,還出什么家。”王观翻起了白眼。 “阿弥陀佛,可惜了。”半山和尚一听,忍不住摇头,目光之充满了大好青年,居然這样自甘堕落的感叹。 在這方面,王观感觉自己与半山和尚沒有什么共同语言,自然不搭這個腔。视线也在方丈室内扫過。忽然之间也有所发现。 “咦。” 适时,王观惊讶道:“大师,好雅兴啊,這幅画是你自己画的?” 俞飞白和唐清华连忙看去,只见在墙壁之,确实悬挂了一幅画。半山和尚书法不错,這是大家知道的事情。但是沒有想到,他居然還懂绘画。 “不是。” 然而。半山和尚却摇头道:“這是一位客人送来的东西,希望贫僧帮忙开光祈福。” “哦。” 王观等人恍然,也不觉得奇怪。毕竟這年头,不管是权贵還是富商,都比较喜歡找高僧帮忙开光,送来的东西的东西更是千奇百怪。字画還算正常,其它什么豪华轿车、奢华名表、钢笔手机之类的东西,更是应有尽有。 王观還听說,有人拿要喝的酒請大师开光呢。 对此。王观只能感叹,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话又說回来,眼下這幅画,好像画的就是鸟儿,一只比较怪异的鸟儿。 细看之下,王观惊诧道:“好像是八大山人的画。” “沒错。真是八大的画。”俞飞白打量了眼,也立即表示赞同。 “八大山人,清四僧之一嗎?” 经营正雅轩久了,唐清华多多少少也懂一些常识,自然知道八大山人的底细。 作为明末清初,最富盛名的画家之一。八大山人的声名十分响亮。无论是在当时,還是在后世,都很受人追捧。 比如說大画家齐白石老人就曾经写诗赞扬,其有一句,青藤雪個远凡胎。青藤,却是徐渭徐长,号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青藤老人。 至于雪個。自然就是八大山人了。他原本是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之下,干脆落发为僧,表示自己不属于世俗人,不接受清朝的统治。时至今日,大家也十分佩服八大山人這种爱国情操。 当然,最主要的還是八大山人的作品,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求完整,极富创造力,影响十分深远。 清代期的扬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现代的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李苦禅等等大师,都深受他画风影响。总而言之,八大山人的作品在市场上极具表现力,說白了就是价格很高,价值几千万是正常的,就算破亿也不稀奇。 “王施主好眼力。” 与此同时,半山和尚赞许道:“沒错,這正是八大山人的画。” “這谈不上什么眼力。” 這個时候,王观却摇头笑道:“說实话,在我看来,诸多画家之,八大山人的字画最好鉴定了。尤其是花鸟、鱼虫图,肯定是一眼一個准。” “对头。” 一瞬间,俞飞白也连连点头道:“我也是這样觉得的。” “为什么?”唐清华却有几分惊奇,显然只是知道八大山人,却了解得不够透彻,不然也不会這样问了。 “简单。” 适时,王观笑道:“八大山人的花鸟鱼虫图,主题十分鲜明,特点更是异常突出。你只要细心留意,但凡看到鸟鱼的眼睛,好像翻白眼似的,十有**就是八大的作品了。” “翻白眼?” 唐清华一怔,然后对比了下墙上的图画,马上就领会了其的意思。 主要是八大山人的画裡,就是有這样显著的特点。在画到鱼鸟的眼睛的时候,比较喜歡使用象征寓意的手法,有几分夸张把眼睛画大,但是瞳孔只有一小点,大部分都是眼白。 就是這种白眼示人的特征,其实就是对清朝统治的不满,但是又无力抗争,只能這样表达自己的不屑,以及对明朝的怀念。 当然,就是這种鲜明的特点,却是给大家的鉴定带来不少方便。几乎是一眼望去,就大概能够肯定东西是八大山人的作品,随后就是驗證其的真伪了。 不過,敢送来开光的,应该是真迹吧。毕竟,以半山和尚的眼力,如果有人拿幅赝品来請他开光,他肯定会婉转拒绝,丢不起這個人啊。 “八大的画,需要仔细观赏才行。” 說话之间,王观也站了起来,走到墙边打量。对于八大山人,他也有些敬佩的。毕竟按照地域来划分,他与八大山人可是老乡。 八大山人一生的大部分時間,应该是在各地飘泊,但是晚年的时候,却是隐居在南昌。现在的南昌之,就建有一個八大山人纪念馆。就在由于在各地游历的经历,使得八大山人的作品取法自然,笔墨简练,大气磅礴,独具新意,创造了高旷纵横的风格。 画鱼鸟,肯定是翻白眼儿。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 “是真迹,還是伪作?” 与此同时,俞飞白也好奇追问起来。就算可以确定不是现代的赝品,也有可能是清代民国的仿品啊。要知道在清代期,也就是八大山人去世百年之后,他的赝品画作已经遍布天下了,民国时吴昌硕更发出了八大山人画世多赝品,不堪入目的慨叹。 毕竟在民国年间,由于海外市场,尤其是日本的需求,导致八大伪作泛滥成灾,无论是花鸟、山水、书法都有人伪造。在众多仿品之又以名画家张大千伪造最高超逼真,他不仅能仿,還可根据八大的画风面壁生造。 而且也因为太逼真了,使得许多仿作至今還被收藏在国内外博物馆。到了现在,八大山人的画作更是鱼龙混杂,不少赝品被收录在各种图录。 另外随着近些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繁荣,书画行情迅升温,八大山人的伪作数量也在拍场呈逐年上升之势。尽管每個在拍卖场上出现的八大山人作品高达数十件以上,但是据知情人透露,其真迹尚不及十分之二三。 厚道一点的,那是民国时期的老仿,不够厚道的,直接拿最近新仿赝品糊弄人。而且有些仿造水平相当低劣,笔墨粗糙,一看便知是赝品无疑。 当然,眼下這幅作品,自然不可能一眼假。相反,非常有韵味。图画的是一枝粗犷古拙的树干,上面還有一只怪鸟。怪鸟栖息在枝干上,翅膀紧紧合拢起来,脑袋却侧向一边,花生粒大的眼睛之,只有绿豆大的一点,其余大部分都是空白。 這样的姿势,這样的神态,以白眼示人,仿佛在藐视什么人,充满了孤傲不群,愤世嫉俗的气息。画面格调于荒寂冷索透出雄健简朴之气,這個就是八大山人独树一帜的风格,很容易能够辨认出来。 其实,王观觉得八大山人之所以能够名满天下,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开创了這一代画风。相对其他平庸画家来說,他的作品辨识率很高,看到這样风格的作品,就可以直接联想到八大山人,名气自然日积月累,成为不可抵挡的大势。 不過,风格类似,未必就是真迹,還需要仔细鉴定。 “书款看起来很真。” 适时,俞飞白习惯性地打量作品款识。毕竟书款就好比一個人的签名,一般情况下,也比较容易看出一些端倪来。 尤其是八大山人晚年的署名,常把八大和山人竖着连写。前二字又似哭字,又似笑字,而后面二字则类似之字,暗喻哭之笑之,即哭笑不得之意。 反正這样的书款很有味道,一般人模仿不出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