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禁忌! 作者:未知 PS:今天的第二更,求月票支持一下,拜托。 当然,八大山人是号,那是他晚年才使用的号。在此之前,八大山人也有许多字、号、别名之类。比如說雪個、個山、個山驴、人屋、良月、道朗等等。直到近六十岁,這才取了八大山人這個号,之后到八十岁去世,一直沒改。 也是由于這個原因,后人习惯性称他为八大山人。此时书画上的字款,题的就是八大山人這個号,所以王观和俞飞白也可以确定,這是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 一般来說,晚年作品比较好,容易出现精品。毕竟沒有什么意外,一個画家的寿命很长,而且只要他坚持不懈,不断投身创作之,那么肯定在持续进步。可以說,在画家的晚年,应该是他作品十分成熟,堪称大成的地步。 齐白石、张大千之类的大画家就不多說了,八大山人也是這样,在晚年期间,独特的作品风格已经完善,用笔用墨更显凝重、洗练和含蓄,有所谓的笔简形赅之韵味。 說白了,在八大山人画技大成的时候,已经不拘泥于作品题材、景物形象了,他自己爱怎么画就怎么画。在笔墨上更加奔放淋漓,用笔概括而简洁,具有超出古人的纵恣之态势。并且在布局上采用大胆的剪裁手法,使画面显得无边无际,具有气势磅礴博大之感。 所谓的大胆剪裁手法,那是美化的修饰词。 实际上,在晚年的时候,八大山人的性格愈加孤僻,這一性格直接体现在画作上。有时候很大尺幅的纸,完全可以描绘许多景物,然而他偏偏只是随手勾勒,画了個瓜果、或者一块怪石就收手了。用墨极省,让人感叹。 确实值得感叹,毕竟众所周知。后人最喜歡研究总结了。不管八大山人基于什么理由,更不管是不是偶然出现這样的情况,反正在后人的眼,八大山人的一举一动都是饱含深意,自然需要加以分析概括。 說实在话,相比所谓的大胆剪裁手法,王观更加愿意相信。可能是八大山人才画了几笔,突然人有三急。或者肚子饿了,所以暂时离开一下。在回来之后,就沒了灵感,就随手把废稿扔在一边,却被人当成了宝贝装裱起来细心收藏。 想想唐伯虎点秋香的那個拣垃圾的经典场面,也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 在王观思绪飘飞之际,却听俞飞白肯定道:“沒错,這应该是真迹。” “這么肯定?”王观回了一句,并不是怀疑。而是无意识地回应罢了。 “我当然有理由。” 与此同时,俞飞白得意笑道:“看印色就知道了,颜色层次分明,深浅各不相同,一看就知道是传承有序的东西。” “嗯。” 王观微微点头,也要承认這是鉴定字画的依据之一。 古人鉴画历来有一书、二印、三画之說,书是指署名。印就是盖印。签字和印章对了,那么也差不多能够确定字画的真伪了。 当然,署名就不多說了,需要对作者的笔迹有深刻的了解,這才能够判断真假。至于印章的鉴定也不容易,毕竟画上不仅有作者的钤印。另外還有后世收藏家的鉴赏印章。而且古人用印很有讲究,這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想要掌握基本的鉴赏技巧,不下一番苦功可不行。 总而言之,鉴定字画上的印章說难不难,說容易也不容易。 不难,就如同俞飞白一样,对比各個印章的颜色深浅。如果发现每個印章的颜色基本上保持一致,一般来說就可以断定图画存在問題。 不容易,那是由于作伪高手也意识到這個問題,所以在用伪印的时候,刻意把印油调配浓淡,那么在钤印的时候,自然有层次感。如果鉴别不出這点,往往容易上当受骗。 所以在這种情况下,就需要鉴赏家对于印章化了解更深了。如果能够在字画的印章之梳理出一條清晰的脉络出来,证明字画传承有序,自然可以确定字画的真假。 “你看……” 适时,俞飞白笑道:“這個是清期比较有名的收藏家堂号,另外還有清晚期的人,民国年间名士的鉴赏印章。一條直线下来,足够說明有序了吧。” 对此,王观仔细打量片刻,也比较赞同,随即也注意到,不仅有民国年间的收藏印章,其還有一枚印颜色相对较新,却有点泛旧,应该是最近十几二十年前盖上去的。毫无疑问,這应该是当代人的杰作。 所以俞飞白也沒有說错,這画的印章真是传承有序,而且不像是作伪。 当然,王观也不可能专门在印章上钻牛角尖,而是综合起来鉴定,先看书款,再看印章,最后研究字画本身,三位一体,自然得出结论。 “沒错,這是真迹。”說话之间,王观也有几分感慨:“好几千万的东西,居然放心送来這裡开光,還真是足够豪气啊。” “就是。”俞飞白连连点头,眼珠子转动道:“要不,我們去趟潘家园,叫人帮忙依葫芦画瓢泡制一幅复制品過来,然后直接偷龙转凤……” “你不怕俞将军打断腿,我可以大力支持。”王观笑道:“在精神上表示支持。” “我也支持。”唐清华在旁边笑道:“支持俞将军打断你的腿。” “切……” 俞飞白鄙视嗤声,随即好奇道:“大师,這画是谁送来的呀?” “一位无名施主。” 半山和尚迟疑了下,也有几分迷惑:“在前段時間,来到寺烧香拜佛之后,就直接留下這幅画,希望我們帮忙开光祈福。开始的时候,大家還以为只是普通物品,但是打开察看才发现居然是這样贵重的物品……” “不是吧。” 一瞬间,俞飞白十分惊叹:“你的意思是,东西的主人根本沒說明其的价值,就随便把画留下来了?而且沒說什么时候来拿回去?” “对。”半山和尚肯定点头。 “厉害,真是大土豪。”俞飞白由衷叹道:“不怕被贪污了啊。” “别拿你的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王观沒好气道:“人家是信任半山大师。相信半山大师不会做出這样的事情来。” “嗯。”半山和尚深以为然,他肯定不可能为了几千万,就败坏了寺院的声誉。 “得,当我沒說。” 俞飞白也知道自己說错话了,立即转移话题:“說起来這幅花鸟图是传承有序了,但是在古代书画图目之,好像沒有收录……” “可能是比较珍贵。大家得到之后,都秘而不宣。自然沒有收录。”王观随口道:“况且,古代书画图目什么的,一样收录了许多赝品,可信却不能尽信。” “我知道。”俞飞白点头道:“我是在想,东西的主人這样豪气,指不定手头上還有更多的好东西。如果有机会的话,也可以认识一下嘛。” “总算說了一句人话。” 這时,唐清华笑道:“不過,也你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刚才還說印章传承有序,那么直接看印上的名字不就知道了嗎。” “好像也是。” 一时之间,俞飞白也顾不上恼怒了,连忙低头打量最新的那個印章。 “赫威?” 细看之下,俞飞白有点儿惊奇:“赫赫威名,好名字啊。不過,你们听說過這個人嗎?” “别问我。我不知道。”唐清华很有自知之明,第一時間摇头。 察觉俞飞白投射而来的咨询目光,半山和尚也苦笑解释道:“贫僧久居海外,对于国内当代艺术家认识不多……” “你呢?”俞飞白又看向了王观。 “沒听說。” 王观摇头道:“况且,人家未必就是收藏家,可能是富豪之类。在附庸风雅。” “也对……回去问问钱老……” 說话之间,大家继续观赏字画,直到午,在寺院之吃了一顿斋饭,然后才打道回府。回到大宅门,王观顺势向钱老提了安德森先生事情。 “估计明天,他就应该到了。”王观估算道:“說是要亲自驗證。” “反正我們也沒有做手脚。不怕他检验。”钱老淡然道:“检验对了,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他觉得东西不对,那也无所谓,反正我們也沒有损失。” 王观深以为然,现在是他们占了主动权,立即立于不败之地了。如果安德森先生觉得东西确实是犹太教的圣物,那肯定最好。要是不承认,王观也不打算自己保留,直接送到希夷博物馆展览就是了。 商量几句之后,俞飞白也不甘寂寞,忽然在旁边插话道:“钱老,您认识赫威嗎?” “什么?” 出乎意料,一向沉稳大气的钱老,在這個时候突然色变:“是谁告诉你们這個名字的?” “咦?” 霎时,王观和俞飞白一怔,随即也意识到,這個赫威应该不简单。不然的话,也不可能让钱老這样动容,有几分大惊失色的感觉。难道說,這個名字還有什么禁忌不成? “不对啊。” 与此同时,钱老皱眉道:“知道這個名字的人不多,而且大家也很有默契不提他的名字,你们怎么可能知道?” “钱老,沒人告诉我們。” 另外,也不等钱老开口询问,俞飞白就连忙解释:“我們是在一幅画上看到這名字的……”(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