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1030章 天下绝艺

作者:未知
PS:二更求月票,請大家多支持。 屈原应该不是第一個歌以咏志的人,但是肯定是其的杰出代表。毕竟在当时,也有其他人的章写得很好,比如說宋玉。 宋玉也是与屈原差不多时期的辞赋家,一篇登徒子好色赋,让后人充分认识到什么叫辩才无双,以至于使得登徒子成为了色狼的代名词。不過,与屈原以爱国扬名不同,宋玉尽管章写得好,然而却是以帅而留名青史。 毕竟提到古代美男子,其必有潘安宋玉。可能是太帅气了,使得许多人忽略了他们本身具备的才华,以至于很多人根本不清楚,宋玉的在辞赋上的学问,一点也不逊色于屈原。 只不過,由于宋玉的章太华丽了,尽管也有忧国忧民一面,却渲染不多,很容易让人忽略過去。這种情况下,估计很多人觉得他是“以色媚人”,评价自然不高。 這也正常,拿荆轲为例,就算沒有刺秦王的壮举,就凭一首易水歌,一样可以名动天下。据史籍记载,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太子丹在易水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還。 由于唱得太悲壮了,以至于听者嗔目,发尽上指冠。一段唱毕,只听见荆轲仰头长叹一声,天空居然出现一道七彩虹。高渐离趁势变了一個调,乐音显得更为激昂,荆轲继而悲唱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一首易水歌,上句风吹易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充满了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還,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歌以咏志在這裡体现得淋漓尽致,也难怪成为经典。 也难怪有人表示。先秦的学作品,只要研读老庄孔孟,另外加上一個屈原,以及一個荆轲就足够了。這话肯定十分偏颇,却未尝沒有道理。 以屈原的九歌为例,尽管那是他搜集民间祭神乐歌加工而成,但是在加工的過程之。他夹带了许多私货。后人完全可以根据他的遭遇,推测出他写這些章时候的心情。 另外。也需要說明的是,這一幅九歌图卷,却是以白描人物手法拒绝而成。說起来這也是王观继孔子圣迹图之后,第二次看到這样长篇大幅的白描图画了。尤其是图画的作者,却是让他精神振奋。 “這是李龙眠的九歌图卷。” 一瞬间,不仅是王观看到了款识,周老等人自然也注意到了。一时之间,每個人脸上都有几分惊喜交集的表情。 李龙眠,却是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尤其他号龙眠居士,所以后人多称他为李龙眠。 据史记载,李公麟出身名门大族,家藏古器名画法书甚多,自幼知识渊博,好古善鉴,多识奇字。自夏商以来钟鼎尊彝皆能考订世次,辨别款识。也就是說,李公麟也是歷史上有名的鉴定大师,就是由于他這個本事,他還曾经亲手鉴定過传国玉玺。 史书记载,宋绍圣三年。成阳县民段义得古玉印,自言于河南乡刘银村修舍,掘地得之,有光照室。四年,上之,诏礼部、御史台以下参验。在鉴定的官员之,就有李公麟。最后還是他一锤定音,断定东西就是真正的传国玺。 当然,李公麟鉴定大师的身份,却沒有他绘画大师的身份那么有名。他一生勤奋,作画无数,人物、史实、释道、士女、山水、鞍马、走兽、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最重要的是,他的白描图画深得吴道子的精髓,笔下扫去粉黛、淡毫轻墨、高雅超逸,被后人称为天下绝艺。 要知道在国绘画技法,线描是最有特色的技法之一,而纯用线條和浓淡墨色描绘实物的白描画法,可以說是线描技法发展的最高、最纯的阶段。而李公麟的白描技法却是后人学画所遵从的样板典范,犹如群龙之首,让后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 大家觉得,李公麟能集诸家之长,得其大成,师法自然,大胆创新,自成一家,被后代敬为第一大手笔、百代宗师。甚至于有人觉得,吴道子的画技本是古今第一人,但是李公麟画技大成之后,吴道子也不能够称为独步天下了。 能够得到這样的赞誉,可见李公麟画艺的厉害。那么也可以想象,如果這幅九歌图卷真是出自李公麟的手笔,东西绝对可以称为稀世之宝。 “沒错,肯定是李龙眠的真迹。” 与此同时,一個专家勉强收敛激动的心情,仔细评点道:“你们看,整由画以线條勾勒的白描手法为主,用笔十分苍老润洁,遒逸秀劲,勾勒简练畅意,古拙脱俗,使人物更加生动传神,充满了极具一种装饰美。” “在屈原画像之后,就是依据九歌原诗的情节,逐一绘制出东皇太一、云君、湘君、湘夫人的形象。从笔法就可以知道,画家熟练地运用线條长短、迂回、曲直变化,流畅飞扬,宛似行云流水,使得人物形象充满了各自的不同神韵。” 說话之间,那個专家赞不绝口:“不愧是名家大手笔,妙不可言。” “不要急着下诊断。” 相比之下,還是周老比较冷静:“画面的笔法风格,只是判断的依据之一而已。不要忘记了,除了李龙眠以外,元代的画家张渥,也有這样的本事。” “易之說得对。” 此时,旁边有人赞同:“张渥师法李龙眠,得其清丽流畅之风,以白描人物著称于世。明清以来,他的线描技法更被奉为人物十八描铁线描典范,有李龙眠后一人、绝妙当世的美誉。最重要的是,九歌图也是他的成名代表作。” “你觉得這是仿作?” 沒人觉得是赝品,毕竟在场都是大行家,是不是赝品,几乎一眼可以看得出来。 不過,如果是临摹之作,那就另当别论了。毕竟,不能否认的是,一些临摹的作品惟妙惟肖,就算是专家,也不敢认定自己的判断一定百分之百准确。 這是一個让人比较尴尬的事实,对于鉴定师来說,不怕赝品,就怕老仿的东西。因为老仿的东西,经過時間的流逝,自然把一些破绽抹去了。這种情况下,自然给后人的鉴定带来一些困难,仿佛模棱两可,不太好判断真仿。 “老陈,你上。” 就在這时,有人催促道:“快看看,這些款印有沒有什么問題?” 所谓术业有专攻,显然那位陈专家,就是专门研究款印這一块的。对于款印方面的知识非常渊博,甚至本身還是一位金石篆刻家。 陈专家出马,不仅是顶俩儿,顶十個都不成問題。片刻之后,他就有了结论:“沒错,款印沒有什么問題。不仅有李龙眠本身的钤印,另外還有南宋内府的收藏鉴赏印章……” 一时之间,陈专家如数家珍,把一個個印章的来历细說出来。从北宋开始,一直到民国年间,根本沒有任何遗漏。這個本事,着实让王观叹为观止,羡慕得很。 之后,又有另外的人出场,仔细研究绘画的纸页,也判断這是宋代的古纸。款印纸都对,然后就是研究其的装裱。不過就是在装裱上好像有些問題,据专家分析,這個装裱的痕迹,好像不是宋代的技术,反而像是明代的手法。 只是据那個专家仔细研究之后,大家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因为从修饰的痕迹来看,這幅作品到了明代的时候,可能是出现了一些破损,所以收藏家才請了高手重新装裱。发现了這個细节之后,大家对于作品的真仿却是有了自己的判断。 又研究十几分钟之后,大家互相交换了意见,然后齐齐点头。 “八成是真的。” 八成就可以了,這是鉴定师的习惯,不管有多大的把握,都习惯留下余地。免得以后找到新的证据,推翻了自己的结论,那么也有回缓的机会。 “既然這样,這幅画就可以留下来了。”說话之间,王观微笑示意起来。安德森先生自然沒有意见,立即让人备案记录。 鉴定了一件国家物,周老等人也十分高兴,但是随着铺开另外一根卷轴,大家也随之收敛心情,继续仔细打量。 乍看之下,大家发现這是一幅纯粹的书法字帖,而且還是草书。說实在话,对于草书,如果不是学過,一般人肯定是看不懂的。 或许有人觉得,草书其实就是乱写一通,根本沒有什么内涵。 這话肯定是不对的,毕竟如果草书真的只是乱写一通,那么千百年来,为什么只有屈指可数的草书大家受到世人的推崇? 国的两汉时代,是草书的初创阶段。起初章草的用笔风格,是建立在隶书基础之上的,到了魏晋时代,用笔呈丰腴肥美的形态,典型代表就是王羲之的豹奴帖。 但是大名鼎鼎的书圣王羲之,在评论古今书法的时候,也曾說自己的书法,比之钟张(钟繇、张芝),应当抗行,或者超過他们。然而张芝的草书精熟,以至于池水都是黑的。假如我沉溺若此,未必输于张芝的草书。 未必两字,這是假设的语气,說明王羲之也觉得,就草书而言,自己不如张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