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逼宫 作者:黄梁生 明朝此时還不像另一個时空裡万历后期那样,读书人动辄结社,又通過這种结社方式彼此约为兄弟,共进同退,左右清议。但是這個雏形,已经初步出现。 像是翰林院這种地方,就曾经出现過翰林四谏這样的敢谏之士。可以說,每一名翰林心中,都藏着一個可以左右朝廷,指点江山的梦想,想要在权力的盛宴中分一杯羹。 看到霍韬和方献夫的奏折后,不管是出于对孝宗的爱戴,還是出于对离经叛道的不能容忍,又或者是看到了這裡面蕴涵的巨大危机,在短時間内,柯亭内的十几名翰林,几乎同时都站在了杨慎一边。 “奸党,這绝对是奸党!方献夫人就在翰林院,我們把他找出来,问個究竟。我們读书人的风骨,就是被這样的人,全都给丢光了,如果我們不做一点什么,将来還有什么面目立于天地之间。” 十几名愤怒的翰林,在這时摆出的姿态,是要将方献夫撕成碎片,食肉寝皮的。金承勋与杨慎是同科进士,又是郎舅之亲,关系最厚。与一向率性的杨慎不同,他为人比较谨慎,急忙张开双臂,拦在众人之前 “大家不能莽撞,這裡是翰林院,如果动粗的话,传出去丢的是所有人的面子。大家又不是街上的泼皮,不能遇到事就动拳脚,方前辈的意见,我是不赞成的,但是你们這样去讲道理,我也是不赞成的。咱们的武器是手中的笔,不是握笔的拳头,大家不能本末倒置。再者說,谁又知道,這件事会不会有什么阴谋,现在厂卫猖獗,大家不要中了他们的计策,被這帮鹰犬拿住什么把柄。” 冲动的翰林们,也渐渐冷静下来,作为天之骄子的他们,未必真的怕厂卫,但是在翰林院裡动粗,也确实是有点丢人。所有人的目光转而看向杨慎,杨慎思忖一阵,也点点头“承勋言之有理,大家不可莽撞,這本章是陛下要咱们誊抄交百官议的,這事不能不做。不但我們要做,整個翰林院的人都要做,咱们要让所有的同僚知道,這些东西是谁写的。我现在去内阁,让父亲看看這些东西。” 内阁值房裡,梁储、毛纪、蒋冕三人,本来去意已决,但是在杨廷和的反复劝告下,决定勉强再支持一阵,但是也已经不大管事。费宏的班辈本来不在杨廷和之下,但是两人的合作并不太愉快,杨廷和的行事思路和费宏并不相和,现在费宏已经很少来這裡办公,在家中长期告病不出,很可能辞官辞的比另外三人還早。 顾鼎臣的科分辈分、名望還是手段,都不能和杨廷和相提并论,在内阁裡,存在感极低。加上他是第一個在杨记入股的阁臣,弄的内阁裡沒人喜歡他,每天只是混日子。 最近百官议政,让内阁的工作量在原有基础上大为增加,杨廷和大权独揽的同时,也要承担远超常人的工作。除了這些朝政议论,地方上反应的問題,也从来沒有中断過。南方的海贸,漕运,大户们对于杨记破坏市场的控诉,乃至于因为杨记买田、征地、造船等事,引发的一系列冲突,堆满了首辅的案头。 就在這种纷乱中,杨慎将那两份奏折的抄本递到了父亲面前,“父亲請看,這是万岁刚刚交到翰林院的,請父亲過目。” 杨廷和将两份奏折看了看,随手放在一边,“請你几位世伯看看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天子想要什么,下面的人就给什么,大明朝最不缺少的,就是這种聪明人。霍韬、方献夫,他们只是开始,接下来,這样的人恐怕会越来越多。” 案头上的奏折裡,原来有一部分会提到杨记害民,在地方为非作歹,乃至抢男霸女的事也时有发生。還有些地方民风剽悍,杨记在那裡做生意,经常闹出人命。地方官由于受到限制不能处置,就把官司打到御前,請首辅做主。可是现在的奏折,這种內容已经大幅度减少,相反,倒是有不少地方,开始称赞起杨记为国出力,于国有功。 這些软骨头!杨廷和心裡暗自骂了一声,顺带把霍、方两人,也都归入软骨头的范畴。這种奏折,其实也在他的意料之中。自科道互查以来,言官们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同僚,查究不法的正事,沒有太多人去做,還有人开始想着攀附权贵,保住自己的位置。曾经以节操风骨自夸的科道体系,正在逐渐走向崩塌。 随着事态的发展,早晚会走到這一步,如果不为了這個,也不会闹出這么大的事。现在天子的态度,是认为有了必胜把握,可以走到下一步了? 他冷笑了一声,难道下面一些人的声音大,就给了天子错觉,让他以为自己已经稳操胜券?那些六七品的小官,手上无权,品阶也低,一群蝼蚁般的东西,就算再怎么多,也沒有实际意义。看来天子還是太年轻了,沒弄明白什么叫胜负,自己有必要给他把這堂课补上。 蒋冕将奏折一放“這两份奏折,沒有可议之处,如果连這样的东西都要议,那大家的時間,就都会浪费在商量這种荒诞言语上,国事又有谁去做呢?老夫的意见很明确,天子必须继承孝庙的血脉,不管他本人愿意或者不愿意,這一点都沒有什么可商量的。至于上本之人,简直是仕林之耻,理应交部严办,以儆效尤,至少不适合在翰林院裡供职。他们已经对不起自己的清流身份,就不要再做清流官。” 梁储、毛纪两人也都点着头,這种事触动的是原则和底线,沒有什么可商量的余地。如果内阁表现出有半点退让,整個朝政的格局,都有可能退到当初泥塑阁老,纸糊尚书的局面,新君登基后,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君臣共掌朝政的大好局面,很快就要被荒废,朝政怕是比武宗时,還要糟糕一些。 几位阁臣都在嘉靖登基后教授他读书,为他讲解圣人之道,从這個角度看,這些人都能算是天子恩师。毛纪第一個站起身来“這次我們几個人一定要出来說话,让万岁明白,咱们的立场所在。老夫這就进宫,跟天子当面說清楚。” 杨廷和想了想“這样,不如我們几個一起去,内阁本来就该是共进同退。這次的事,更要求内阁必须团结,不能各走各的。” 他看了一眼顾鼎臣,见后者依旧与平时一样闭目打坐,一语不发,咳嗽了一声“九和,咱们一起走吧。” 顾鼎臣睁开眼睛,谦恭的行了個礼“对不住,家裡今天来了几個乡亲,定好了一起吃饭,做人要守信用,這事,恕我不奉陪了。” 說完之后,他依旧陷入假寐,只在口内轻轻哼唱起新学的京剧中的唱段“我恨奸贼把孤的牙根咬碎!上欺君下压臣做事全非……”手机用户請访问m. 关键字: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