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回去的路上,安若難得的沉默。
突然,她幽幽嘆了口氣:“爹爹,你還記得昭明的孩子嗎?”
我眼神一動:“是送去國寺那個?”
她只覺悲涼:
“是啊,那個說是死於風寒的孩子,是被......陳嘉瑞帶到昭明面前親手殺死。”
真相,竟是如此。
安若咬牙切齒:“那人真是死不足惜。”
聞言,我默然:“......死不足惜。”
昭明是女學最出衆的弟子,善文善武。
於政事之道,她也上手得極其快。
攘外安內,對外恩威並施,對內任賢納諫。
選拔女官,成立自己的幕僚集團。
開放恩科,收攬有才之士,尤其是無根基的寒門子弟,成爲自己在朝中的“爪牙”,藉此打壓世家大族。
不過短短十年,我與她攜手,平復了文帝晚期國庫空虛,黨派林立,內政不穩的問題。
世家氣焰低弱,不敢與其直面對抗。
但他們並不在意一時的輸贏。
在他們看來,隨着皇帝年長,如今權勢在握的太后與初生牛犢的皇帝必然有不可調和的衝突,那時候,便有了他們的可乘之機。
如今,陳國對內休養生息,輕徭薄賦,改革稅法,還利於民,發展商業,盡顯繁榮之態。
對外震懾鄰國,邊疆安穩,萬國來朝。
歷史稱其爲“啓元盛世。”
可惜,這一切我都看不到了。
啓元十二年,一日睡醒,我覺得心神恍惚。
於是這日派人告了假,自己不願叫老妻擔心,身邊就跟着一個下人,去京城走走。
或許只是這段時間累了。
休息一陣便好。
一旁的下人神色擔憂:“太師,小心。”
“在外頭別叫太師。”
“是,老太爺。”
我摸摸自己已然花白的鬍鬚。
心中嘀咕着,這輩分忒大了。
隨即想起,自己如今五世同堂,確實老了。
這不,走動一會的功夫,便有些累了。
我停下,隨意走到一旁的茶肆下休息,點了一壺茶,配上一些花生米。
喝了一口茶,只覺沒滋沒味的。
突然,外頭傳來一陣敲鑼打鼓之聲。
我順勢看過去。
下人解釋:“今兒是春闈放榜的日子。”
我點點頭。
這段時間可不就在忙這事兒,把自己都累壞了。
放榜之日,有人歡喜大哭,也有人悲痛大哭。
可謂是看盡人生百態。
我嘆了口氣。
年紀大了,越發不想看這些。
這時,一穿着素袍的書生激動地攙扶着一老人走來。
看着打扮,並非窮苦人家,但說不上殷實。
他們滿臉喜色,書生更是眼含熱淚:“今日終是不負祖父多年栽培,略有所成......”
那老人大喜:“你考上那是光宗耀祖之事!”
旁人聞言,皆知這書生考中進士一事,隨即上前祝賀:“這位公子可是考中進士?果然一表人才......”
“不知家在何處?我有一女,宜室宜家,正好叫這位公子喜上加喜......”
不少人圍着他們祝賀。
叫他們有些慌亂。
我在一旁看着,感慨:“人生百態啊。”
“走吧。”
我對下人擺手。
誰知我這一走動,正好叫那老人注意到。
他驚疑不定地看着我,突然叫了一聲:
“裴縣令?”
我腳步一頓。
裴縣令?
他急忙越過人羣,朝我走去。
“敢問可是裴縣令不不,您如今應該是大官了。”
他看着我,有些拘謹,卻忍不住激動之色。
“我是上安縣的,嶺南那邊的,不知道您還記得那兒嗎?”
我恍然。
已經快五十年了,沒想到今日倒是有緣,遇到了一個上安縣人。
“你還記得我啊?”
他笑了笑,雙手都不知道怎麼放纔好。
“記得、記得,怎麼記不得,您是好官,當初幫縣裏做了那麼多事情,我要是記不得您,那該天打雷劈,您老了,可眼睛、臉啊和以前一樣......”
他一激動,話格外多:“不敢瞞您,當初我女兒被賊人抓去,受盡屈辱,您救了她,又支持孩子讀書,若是當初沒您,我這孫兒也不能被夫子看重,收了徒弟,如今還中了進士。”
“多虧了您啊!”
他連忙叫孫兒過來:“快過來給大人磕頭!”
那書生得知後,十分驚愕,神色激動。
我示意下人拉住他們。
大街上磕頭,做什麼樣子。
隨後請他們兩人去茶樓包廂一坐,聊聊這些年間嶺南、上安一地的變化。
因那邊水道開通,漕運發達,後來還有不少外邦人上岸,以物換物,換了些稀奇古怪的小東西,有通透的玻璃珠,香料,象牙等等。
隨後,那邊的商業逐漸發展,如今已成了當地的富縣。
這事兒我後來也打探到,只是老人身爲當地人,更能知曉這幾年的變化。
說到最後,他感嘆:“若非如此,我孫兒如何能繼續跟着夫子讀書......”
我與他們閒聊一下午。
走之前,他們還多次表示想要上門正式感激一番。
我擺擺手,笑着拒絕。
怕是,沒這個機會嘍
晚上,我特意叫人把所有孩子都叫回來,一起喫個飯。
他們如今看不出異樣?
只有孩子笑得純粹。
當晚,除了年幼的孩子,鄭沅芷、安泰、安若、歸鴻等人坐在牀邊候着我。
我叫他們趕緊離開:“人多嘈雜,趕緊回去,我要好好睡一覺。”
他們不肯。
後面,甚至昭明特意趕出宮來見我。
這興師動衆的
我握緊老妻的手,輕聲安撫她:“我累了,睡一覺,可惜不能一直陪你......”
聲音逐漸微弱。
無病無痛,享年七十六歲。
死後,昭明追封我爲文正公,賜諡號文正。
頌揚我爲“秉忠貞之心,懷經緯之才,匡扶社稷,澤被蒼生。”
賜世襲之爵,以彰其功,以勵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