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內容

第十九章 大晋王朝(19)

作者:林跃然
第十九章大晋王朝(19)

  时近傍晚,阻隔前院和后院的墙已经砌好。

  只有些抹灰打扫的活计需要做了。

  江易留這一老一少吃饭。

  陶婆子接手了灶房,就和面擀面,做好一锅卤。

  又把中午剩下的鸡撕成肉丝,盛在盘中。

  面條煮熟盛出,浇一勺卤,又放几條肉丝,就是一顿极好的晚饭了。

  柱子干了大半天的活,身上又是泥又是灰,就坐在台阶上,端着大碗,稀裡呼噜地吃着特香。

  平时他在家裡哪能吃得這样的好饭哟!

  江掌柜家裡這個面,是纯白面的。

  這才拉着于二娘向江易道,“大爷,那我同二娘子就去后院了。”

  石老汉把一百钱给了柱子,拍拍他的肩。

  他如今心裡的奢望,就是能在正经铺子裡,当個伙计,风吹不着,雨淋不着的,每月都有工钱,岂不是美差?

  這小家伙,虽然第一天离家,但因为吃到了好吃的狗粮,又有人类各种温柔照顾,早就把自家那個吃不饱還总挨打的狗窝给忘到了天边,這会儿被小姐姐抱在怀裡,幸福得直哼哼。

  像今儿這种小打小闹不太累的活他肯定乐意的,但像他爹那样,一去几個月,爬高上低,重重危险的活儿,他是真不想做啦。

  “說的也对,這一行……苦啊!”

  而在江家小院裡,陶婆子将灶房收拾干净,又烧了一大锅热水。

  于二娘也应了声,“姐夫放心。”

  而他家的白面,都要過年過节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吃的。

  以后小黄狗也同二人一样,吃饭的时候過来,吃完饭回后院。

  现在院子被隔成了两半,江易想去后院,還得出前门绕到另一條街进后门。

  石老汉吃得比柱子慢些,也吃得喷香,时不时点头夸赞几句。

  江易站在院门口,目送着二人一狗转到了另一條街上,又听到了后门打开的声音。

  江易点点头,“夜裡关好门户,有事就喊一声。”

  一老一少吃完了晚饭,又把一点收尾活做好,拿到了江掌柜结的钱,便告辞而去。

  石老汉点点头,也想起柱子他爹盖房子受伤的事来。

  更不用說這卤子味极香,又還有鸡肉丝了!

  他教出了好几個徒弟,這些徒弟倒不是說沒有良心,只是過了几十年,死的死,走的走,也都不太指望得上,倒是這個徒孙,還想着他,路上瞧见都要问個好,路過家门口也会进来帮忙干点活。

  今儿這個俏活,若不是柱子机灵招揽,他一個老头子,上哪知道去?

  柱子抿嘴一笑,道,“石爷爷,我倒是想多学些手艺,不過却不想再做我爹那样的泥瓦匠啦!”

  “好孩子,你以后可想做泥瓦工這一行?”

  她走的时候,也抱走了地上的小黄狗。

  陶婆子进了院,朝前院招呼了声,江易這才把院门给关上。

  陶婆子看向于二娘,低声道,“大爷为人就是這般……”

  依她說,两家合一家多好,哪裡還用得着這些麻烦?

  于二娘点点头,“姐夫就是念旧。”

  也多亏了她姐夫念旧,不然這会儿新人早进门了,沒准孩子都抱上了,她這個小姨子,哪裡還能厚着脸皮住进来呢?

  她和陶婆子今日在后院收拾出来一间屋子,因是头一晚,两人暂且睡在一张床上。

  這张床,是架榉木素漆花雕床。

  早年她来江家作客,也是睡過的。

  床上的几件铺盖,看着也都有几分眼熟,虽然颜色略旧些,保存得却很好,可见這两年来,竟是沒人动過。

  于二娘和陶婆子梳洗罢歇下,略說了几句话,就各自睡着了。

  一夜无话。

  于二娘和陶婆子清早起来,在墙角的水缸裡取了水净面梳洗,又打扫了一番后院。

  听到前院似乎有了动静,陶婆子就道,“必是大爷起了,我過去做早饭,可别叫大爷再去外头买,费钱哩!”

  就昨儿一天,她瞅着少說得出去三四两。

  還好有几個客人来买了些旧物件,不然光出不进也是愁人。

  陶婆子走的时候,叮嘱于二娘再過一刻钟過去吃早饭。

  于二娘点头应了。

  心裡却想,陶婆婆還能做饭洗衣,她在江家总不能只吃白饭,今儿不如问问姐夫,有沒有干什么缝缝补补的活儿好了。

  江易昨儿吃過陶婆婆做的手擀面,滋味的确不错,要不是调料和菜色不足,那碗面條還能更好吃。

  因此他就从临期库裡取了些调味料出来。

  什么八角香叶花椒胡椒辣椒,什么酱油醋香油啊,這些江易往外拿得毫无压力。

  只是细白如雪的盐糖他不敢往外拿。

  大晋王朝也是盐铁官卖,虽然民间也有私盐流通,却都是小规模,偷偷摸摸的。

  而且甭管是私盐還是官盐,都是那种黑不溜秋,裡头還有杂质的。

  之前只有江易一個人倒无所谓,這会儿人多了,他就不能露出马脚了。

  当然了,之前他自己不大会用烧火灶,厨艺也就是烧個白开水而已,不在外头买着吃,也就是回来弄個泡面或者自热锅了,倒還沒有用到盐的时候。

  他寻了半天,只好找出了些腌菜的褐色颗粒盐,倒在了江家的小盐罐裡。

  但還是不甘心就光吃腌菜盐,把精白盐也倒了些进去。

  掺在一起可不就看着不扎眼了?

  至于白糖那更不得了,這個时代,压根就沒有白粮。

  只有那种粗炼出来的红粮,穷人還压根吃不起。

  一般都是产妇生了孩子,才能称上半斤红糖补上一补,但也得是有些家底的人家。

  江易只好弄了個红糖罐子,把過了期的红糖拆包倒进去。

  至于米缸面缸,昨儿陶婆子出去买了一些,只装满了小半缸。

  江易直接拆包都给装满了。

  既然有人会做饭,那他当然不用天天在外头买了。

  毕竟還是自家吃着更放心啊。

  他做完這些就去睡了。

  說来也怪,之前他一個人住的时候,虽然院子裡很静,但睡眠质量并不算太好。

  总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半夜醒来,也不知道自己是在现代的回收站,還是在大晋王朝。

  這次后院多住了两人一狗,似乎多了人气,他倒是一觉睡到天亮,沒有那种漂浮的感觉。

  看来,多了這两個人,也是在给他增添人手啊。

  江易起来洗漱一番,就听到陶婆子的敲门声。

  他开了门,陶婆子也多话,道過早后,就直奔灶房做早饭。

  江易想了想,就在院子裡活动活动,打了一套拳,就去之前的旧物展示房裡,把先前挂上去的两件女式衣物给取了下来。

  之前只有他一個,只能试着搭着卖卖看。

  如今来了帮手,正好可以开展女装事业部。

  哦,忘了加上标注,应该是二手女装事业部才对。

  陶婆子早上做的是米汤和酥油饼,還配了一個凉拌小菘菜。

  于二娘過来的正是时候,這会儿吃的是早饭,各人打一碗汤,拿個饼子夹点小菜自寻地方吃就好。

  于二娘尝一口饼,又尝一口菘菜。

  眼睛直发亮,“陶婆婆,你這手艺越发的好了!”

  陶婆子笑呵呵地,“哪裡哪裡,在那边我都是做的粗活,一年沒进灶房了,這味好,還是灶房裡的调料多!”

  她有满肚子的新鲜话要告诉二娘子哩!

  先前她们還担心大爷這個花钱法入不敷出呢。

  沒想到今早她一进灶房,发现多出了许多好东西。

  别看坛坛罐罐的,裡头可都是值钱物啊!

  寻常人家,有块醋布就不错了,這么齐全的调料,就是城裡的富户人家也未必有啊!

  大爷见她惊讶,就告诉她說,去年大爷无心做生意,就去外头散心,在城外的路上无意中救了個番商一命,那番商赠了他好些個物件,足足有一车呢!

  原先大爷家中只有一人,這些东西也用不上,這不,见她们来了,這才摆出来的!

  哦!怪不得昨儿那几個汉子出门的时候都拎着袋子,一個個跟得了什么大便宜似的。

  吃過了饭,江易就把陶婆子和于二娘叫過来。

  拿出两包东西给她们看。

  一包花花绿绿,竟然全是好看的番邦衣物!

  另一包也是花花绿绿,就是奇形怪状,让人完全想不出来到底是怎么穿的。

  江易道,“去年我也无心做买卖,就一直白放着,恰好你们来了,倒是能帮着卖。這一包,你们看着略微修改,弄成我大晋朝的样式,這一包,古裡古怪,你们直管拆了做些小玩意,不管是荷包,還是小童的衣物都可。”

  又道,“這些东西,每卖出去十文,都给你们一文提成,如何?”

  作者有话說:

  。

首頁 分類 排行 書架 我的

看小說網

看小說網是您最喜歡的免費小說閱讀網站。提供海量全本小說免費閱讀,所有小說無廣告干擾,是您值得收藏的小說網站。

網站导航

热门分類

© 2023 看小說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