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招兵买马!
比起之前,他更注重身体锻炼,在浦海租住的小区旁就是源深体育中心,他已经办了年卡会员,下班后沒事就去游泳馆泳几圈。
跑完步回来,郑文桐去路边早餐店买了豆浆、油條和包子,然后喊奶奶、叔叔、婶婶一起吃早饭。
婶婶刘芳担忧省城复习功课的儿子,“我上回去看文柏,他都瘦了不少,他报的那個公考补习班很严格,平时很少休息。”
小叔郑兴民劝解,“再苦最多辛苦一年,等考上了,就好了。再說了,总不至于比高考還辛苦吧?”
“而且你以为现在的公务员那么好当?早九晚五双休不加班,打卡就走,你问问文桐他大舅每天几点能到家?”
刘芳抱怨了一句,“又不是每個公务员都能当镇长,每天文山会海,日理万机。”
奶奶笑眯眯地,不掺和儿子和儿媳的争论,让郑文桐吃慢点,喝口豆浆,别噎着。
婶婶感慨郑文桐的朝气蓬勃,像你叔叔人到四十,就不爱运动。就连他最爱的钓鱼,坐久了都嫌累得慌。
中秋节前,郑文桐就和叔叔郑兴民一道把宅基地的事情给办好了。
郑文桐读大学时,将户口迁到财大。等他毕业以后去浦海上班,户口档案就沒办法跟過去。
当时郑兴民就在劝郑兴建买下隔壁這块宅基地,活动一番后,做主将侄子郑文桐的户口落在他们家名下。
最后還是郑文桐和刘全签订了宅基地转让协议,毕竟从户口本上论,两個人是同村村民,虽然一個姓郑,一個姓刘。
其实买這块宅基地還是出了点波折,刘全看到郑文桐开保时捷以后,准备坐地起价,准备多卖十万块钱。
郑文桐冷笑一声,“刘全叔,本身這個宅基地就不是我要买的,是我父母非要买,怕老了爬山爬下累得慌。”
“我工作在外地,以后又不回家住,這房子买不买都无所谓,买了又住不到,我還有一哥哥,刚定亲准备结婚。”
“你们家這宅基地要真的抢手,就不会六七年都卖不出去了,而且三十万這個价格已经不低了,你自己出去打听打听。”
“但凡有人愿意出三十万,這個协议我立马不签了,你让他来买,這便宜留给别人来占!”
刘全讪讪然,“文桐,全叔是看着你长大的,你和文柏都是大学生,指定有出息的,你都那么有钱了,何必在乎這十万八万的。”
“我這车是公司给配的,又不是自己要买,再說了,越有钱越抠,谁会嫌钱烫手?我倒是巴不得不买,以后還能多分几十万呢!”
刘全见占不到便宜,只好签好协议,写好联系方式、身份证号,签好名字,摁好手印。
协议一式四份,郑兴建家留一份,刘全家留一份,村委会和街道办留一份存档,作为公证,以免日后起纠纷。
不過现在通济县已经可以农村房屋确权发证,等郑兴建家的自建房盖好,就可以去国土局办证,有证在手,也不怕刘全過来闹。
回家的首要任务已经完成,接下来的几天,郑文桐就开始走亲访友,基本上白天都看不到人。
老妈周玉玲挺生气,“你說上班忙,沒時間回来就算了,回来后三天两头不着家,比你大舅還忙,也不知道在忙什么?”
最后郑文桐开车带着老妈去乡下看望外公外婆,给两位老人送中秋节礼。
外公外婆和小舅一家住在一起,小舅周志发很遗憾,“你表弟表妹刚回学校,你们就過来,挺不凑巧的。”
小舅家是一儿一女,两個孩子都在省城读大学,一個华工大,一個中楚师范大学,同时供两個大学生读书,压力也挺大的。
再加上大舅周志国比较注重官声,沒有用权力帮小舅接小工程。不過好在有個当镇长的亲哥,也沒人拖欠小舅的工程款。
外婆听說女儿家买了块宅基地,打算盖房子,很高兴,也答应房子建好后,在女儿家多住些日子。
在外婆家做客的时候,也碰到了過来送节礼的大姨一家,大姨和她三個儿子杨建文、杨建武、杨建彬都過来了。
大姨父以前是村裡民兵队长,人高马大,所以杨家三兄弟個個身高都超過一米八。
杨建文和杨建武两兄弟都是从部队复员回来的,杨建彬是高中毕业,今年刚满十九。
年轻人看到豪车,自然忍不住手痒,杨建文和杨建武都有驾照,所以郑文桐直接让他们开出去兜一圈。
大姨又跟郑文桐提到了相亲的事情,“你妈妈之前加過那個小姑娘的微信。”
“小姑娘九二年的,比你低一届,财大法律专业的,今年刚毕业,在家温习功课,准备司法考试。”
“小姑娘的照片,你妈妈见過,挺漂亮的,身材也好,你加個微信,年轻人之间肯定有共同语言,沒事多聊一聊。”
郑文桐试图回绝,“大姨,每年司法考试就是九月份,考试的难度比高考都大,别人正在备考,打扰别人不合适吧?”
周玉玲见不得儿子推三阻四的样子,“再重要的考试,也得出去散散心吧,减轻一下考试压力,有什么不好?”
郑文桐只好答应,然后添加了這個小姑娘的微信,小姑娘的名字叫蒙倩,微信名是aimee。
微信头像是她的半身像,黑直长发,戴着黑框眼镜,白绿相间的條纹衫,确实有种女学霸的感觉。
大姨和蒙倩的妈妈打過招呼,小姑娘很快通過了她的好友請求。
蒙倩发了條消息,“不好意思,這些天忙着备考,等考完以后再联系。”
郑文桐把消息记录给大姨和老妈看了一下,“這下不怪我了吧?”
两個人既然加了好友,能不能成,就得看郑文桐和蒙倩两個人之间有沒有缘分了。
郑文桐跟大姨說起另外一件事,“大姨,我想让建文哥,建武和建彬跟我一起去浦海,我們公司准备做长租公寓,挺缺人的。”
大姨放宽心,目前建文三兄弟是跟着小舅一起做装修,装修队的活儿不固定。
忙的时候两三個月不回家,闲的时候半個月沒事做,有活干就有钱,休息就沒钱,沒個保障。
周玉玲有些担心,亲戚之间合伙做事,万一因为分钱不匀翻脸,伤亲戚情分。
“他们三兄弟過去,公司包住,提供中餐,交浦海社保,每個月一万保底工资,如果公寓项目有盈利,到时候有年终奖金。”
郑文桐打算在东江科技园旁边小区大量收购毛坯房,统一装修标准,启用同一個品牌,按照自如模式来经营,做一回二房东。
“建文他们做的工作,和家裡差不多,主要也是负责装修這一块儿,公寓出租和管理,我們公司会請人。”
“当然,建彬年龄比较小,可塑性强,他要是愿意学,我們公司也可以培养他单独管理一個小区,其实和上班差不多。”
大姨一合计,觉得這件事可以做,等三兄弟们回来后再商量一下决定要不要過去。
大姨劝小舅,“文桐的公司條件還可以,要不你也一起過去好了,做舅舅的在旁边盯着,我們父母也放心一些。”
“小舅如果愿意過去,我当然更欢迎,小舅妈也可以一起過去,负责食堂這一块。”郑文桐跟小舅說道。
小舅妈笑了,“文桐,你這是准备将咱们家一網打尽啊,不過你這么招人,也不怕大老板不满?”
“我們公司确实已经准备启动這個项目,也需要大量招人,用生不如用熟,小舅和建文哥他们都是踏实干活的,像那种偷奸耍滑混日子的,我們也不要。”
小舅有他的考虑,毕竟外公外婆现在都六七十岁了,老人虽然身体康健,可是始终需要人照看着。
大哥周志国公务繁忙,大嫂刘玉芹是二中的老师,双职工家庭,一個月最多回来一次看望老人,万一磕了碰了就麻烦了。
大姨明白小舅的顾虑,劝說小舅夫妻俩一起出去做事,毕竟两個孩子开销比较大,毕业后又要准备买房,還是多存点钱为好。
至于两個老人,现在是沒病沒痛的,身体也算健康,大姨和小姨住的又很近,沒事多過来陪陪老人就好了。
“小舅,浦海那边是公寓的一期项目,等今年稳定下来了,我們就要在省城江楚市开启二期项目。”
“到时候我肯定安排你回江楚上班,和表弟表妹的学校又近,回通济老家也方便。”郑文桐說出他的未来计划。
小舅妈笑了,她笑的时候有個小酒窝,“文桐,你们公司要是先开江楚项目,再开浦海就好了,我們就不用来回跑了!”
小舅妈的意思很明显,她已经同意和小舅一起去浦海上班了。
小舅埋怨老婆不懂事,“文桐這家公司在陆家嘴,外资股东,你当公司是文桐开的?說在那儿开项目,就去那儿?”
:https://www.zibq.cc。:https://m.zibq.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