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创业
叶信芳心裡默念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但還是默默的移开了视线,实在是觉得太辣眼睛了。
八岁的小男孩翘着兰花指绣花什么的,叶家又是一屋子的女人,小孩子日后不会变成女装大佬吧?
打住自己胡思乱想的念头,拿着一沓白纸进了书房。
不多时,杨慧便捧着一壶热茶进来了,犹豫了一会,她方开口劝道:“府试快要开考了,抄书的事就先放一放吧。”
叶信芳脸上带着愁绪,“昨天听娘一說,我才现家中已经這般艰难了,我读书时为了让你们過得好的,不是让你们跟着我吃苦。”
“再者說,如今家中多了一口人,多一個人吃饭,用钱的地方就更多了。”
叶信芳只觉得身上责任重大。
“其实,我身上還是有些银钱的,你不用這么拼。”杨慧小心翼翼的开口。
叶信芳旋即就明白了過来,“我不能再用你的嫁妆了。”
杨慧见他误解,也不好解释,前几個月用妞妞换床的由头,从叶信芳身上抠出不少银钱,后来买了床,叶信芳還是习惯性的将钱交给她。
张氏知道這件事,以为叶信芳拿回来的钱很少,也沒有說什么。
县试作保,又出了一回血。
叶信芳這個人,不怎么看重银钱,所以不清楚杨慧身上有多少钱,心中還是充满紧迫感,觉得自己真的是個特别失败的穿越者。
杨慧从怀中拿出一個小布袋,递给叶信芳。
叶信芳一入手,只觉得沉甸甸的,倒出来一看,是明晃晃的银锭子,一共四個,一锭五两。
“你哪来這么多钱?我不要你的嫁妆,這些书抄完,节省着用,府试的银钱也够了。”叶信芳不想拿媳妇的嫁妆,陪嫁是她的私产,除非真過不下日子了,婆家不会动用媳妇的嫁妆。
不然,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张氏从前对杨慧总是怀着几分愧疚,就是因为原主用了很多杨慧的嫁妆。
杨慧的嫁妆,都是她亲娘给她攒的。
她沒有同胞兄弟,她娘的嫁妆都完完整整的留给了她。
叶信芳想着,等日后有钱了,還是要将杨慧的嫁妆补上。
“你拿着吧,這些是抄书的钱。”杨慧强行要交给他。
叶信芳挑了挑眉,還记得第一次给她银子时,死抓着钱不放的那個凶狠劲,而如今眼前這個女人,眼角眉梢全部都是温柔的暖意。
“家裡那么多花钱的地方,你们留着吧,总不能我考個试,考得一大家子都不過日子了。”叶信芳還是不愿意接钱,生怕杨慧为了他在家裡紧衣缩食。
“穷家富路,出门在外,总怕有個不凑手的时候,你就拿着,大不了沒用完再還给我,我留了银钱過日子,况且我和小妹她们有手艺,怎么着也饿不死。”杨慧苦口婆心的劝道。
叶信芳见杨慧坚持,似乎不接這個钱,就不走的样子,只能无奈接過,暗想等考完回来,再還给她,“你们在家裡别省着,该吃的吃,我要是回来,看见闺女饿瘦了,我就再也不要你的钱了。”
杨慧整個人更加的柔和起来,上午的阳光洒在她的脸上,为她全身渡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圈。
“我這几天想着,开源节流。”
杨慧刚一开口,叶信芳就不高兴的道:“不能节流,家中已经够俭省了,难道還要吃糠咽菜?”
“我再想想办法,省不是過日子的道理。”說着就看着眼前這沓白纸沉思起来。
“我想做点吃食拿去卖。”杨慧忽然开口。
叶信芳眉头皱了起来,“你从前也是在家当大小姐的,怎么能让你做這种事?”
叶信芳沒觉得女人抛头露脸是件丢脸的事情,但杨慧从前在家也是呼奴使婢的,她嫁過来的时候,原本還陪嫁了一個侍女。
只不過,后来那個侍女便被原来的叶信芳卖了换钱。
都說女人嫁人,如同第二次投胎,杨慧明显是投错胎了。
她嫁人后,从前的闺阁好友都不再来往,显然是因为落差极大。青山县就這么大的地方,若是她出门卖吃食,遇到从前的旧友,面子上如何過得去,他不想让她如此难堪。
况且,說实话,杨慧的手艺吧,也就那样。
吃着還可以,但也沒有那么好吃。
“当大小姐怎么了,嫁了人,還不是要洗手作羹汤。”杨慧两只眼睛弯起,嘴角微微翘起,面上丝毫沒有怨恨之色。
叶信芳一时不知道說什么,沉吟许久,方才开口道:“我不想你出去受委屈。小妹還沒有嫁人,也不能出去抛头露面,娘年纪大了,不能受累,還是算了吧。”
杨慧眉头皱起,伸手轻轻的抚在叶信芳的眉间,眼中满是心疼,“我們都不行,你就打算累死自己嗎?天天抄书,哪還有時間学习?”
“我呀,還等着你给我挣一份体面呢,怎么能本末倒置?”
叶信芳說不過她,想了想道:“不然這样吧,就先在巷子口摆個小摊子,让娘先看两天,看看有沒有客人,若是生意好,就换到集市上去卖。若是生意不好,就不做了。”
杨慧笑着道:“夫君說的是,我去跟娘說一声。”
叶信芳从那一堆钱中,拿出两個银锭子,“你们拿着做本。”
杨慧不接,笑着道:“我還藏了私房,這些你都带着。”
叶信芳:???
藏私房不是男人干的事情嗎?
說完就如同蹁跹的蝴蝶一般,步履轻快的走了出去。
叶信芳心裡却惦记起了這件事,再一次的思考起挣钱的事。
“慧娘在家做好,送到巷口去,我先卖着。”吃饭的时候,张氏主动开口說道。
做生意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哪怕只是一個小摊子,事情也挺多的,有些担忧,“您要是累了,就回来,别死撑着。”
张氏脸上却满是不在乎,甚至還有些高兴,“我眼睛不好,做不得绣活,天天在家闲着都快要闲出病来,這么点事情怎么会累着。”
“您跟慧娘商量好了,要卖什么嗎?”叶信芳有些好奇。
“自家做的包子馒头,再弄一锅茶叶蛋,卖個早饭。”
叶信芳眉头皱了起来,想起巷口的情况,“巷子裡已经有小春香家的馄饨了,也還有几家卖早餐的,您卖這些,怕是沒有人买吧。”
张氏一想,终于从创业的冲动中清醒了過来。
“况且,都是街坊邻居的,這样抢生意,也不太好。”巷口那边早餐业已经是饱和状态了,叶信芳不建议她们卖這個。
“我還会做糕点。”叶珑开口道。
“什么糕点?”叶信芳眉毛一挑,沒想到叶珑還有這种技能。
“不過只会一种,在大姐家跟厨子学的,就是豌豆黄。”叶珑有些底气不足。
叶信芳叹了口气,“小妹,這個天气哪裡给你弄豌豆,怕是只有府城才有得卖,只会一种,也做不起摊子。”
豌豆這种比较稀少农产品,青山县這样的小县城怕是沒得卖,晒干的豌豆還好买一点,要是叶珑需要的是新鲜豌豆,怕是要等到春夏之交。
“咱们先不說卖什么,先說說,市场在哪裡,或者說,咱家巷口這一块,来来往往的人都有什么需要买的,但现在沒有人再卖的?”
叶家的宅子,所在的巷口,在现代的眼光来說,位置不错,也算是一個学区了,离得不远有一家私塾,裡面有近百個学生,往西边走几步,就到了县衙,也算是政务中心了,人流量也不错。
“能不能做点便宜的食物,给那些学生吃?”叶善安怯生生的开口,见众人都看向他,顿时脸一红,“我、我乱說的……”
“沒事,你继续說,集思广益。”叶信芳鼓励道。
叶善安不懂他說的集思广益是什么意思,但见他肯定的眼神,也壮了壮胆子,“我這两天看着,巷口有一家卖馄饨的,味道虽好但价格很贵,而且等的時間很长。還有一家卖包子馒头的,但他们家味道不是很好,所以尽管位置很好,但是生意也就一般般,回头客很少。”
“再远的地方,有几家小餐馆,有卖面條的,還有卖小炒的,但离私塾有些远,并且时常看到许多人在那裡等候,估计也很费時間。”
“况且,学生们大多家境普通,我想着,這样冷的天,总是想吃便宜又暖和的热食。”
叶信芳挑眉,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這些,你是从哪裡看出来的?”
叶善安犹豫了一会,开口道:“七叔,我有几回帮你往书店送书,正好赶上饭点,就看到了。”
“這孩子,观察的真细致。”叶信芳這才觉得开小摊子這件事有点谱了。
不過看了几回,就能提炼出這么多信息,這孩子前途无量。
张氏也夹了一块肉,放进叶善安的碗裡,“多吃点,长身子。”
叶信芳挑了挑眉,叶善安激动的脸都红了,肉這种东西,几年沒吃了,在叶家桌子上看到,他也不敢伸筷子。
“那這样吧,回头我画一個图纸,让铁匠做一個蒸炉,你们做些吃食在私塾门口卖,馒头包子就挺好,量一定要足,材料一定要新鲜,不能坏了名声让人戳脊梁骨。”叶信芳想到现代见過的那种下面放碳,中间隔了一层热水的蒸炉。
“你当你老娘是什么人,给学生们吃的,肯定要小心谨慎。”张氏见叶信芳怀疑她,满了都是不高兴。
叶家第一次创业计划,就這么启动了。
一堆从未做過生意的人凑到一起,真的能做成事嗎?
挣大钱?
不存在的。
摊子撑起来不過三天,就出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