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裝甲車
要知道現在的明軍,就算是最善於長途行軍的部隊,每天行軍的距離也只有不到一百公里。
而行軍最快的部隊,也不會超過每小時十公里。
這是由人體機能的極限所決定的。
即使是溫小六所屬的孟加拉灣駐軍,裝備了大量的自行車,在快速進軍的時候,也只有每小時二十公里左右的速度。
所以拖拉機的行駛速度,對於現在的明軍來說,已經是完全夠用了。
朱君洛看完拖拉機後,又去看了幾臺最新型號的燃油發動機。
由於現在的燃油發動機,還沒有進入大規模應用的階段,導致其研究的進度受到了限制。
現在的燃油發動機還只是一些少量的行業在應用。
其應用規模遠遠無法與蒸汽機相比。
所以燃油發動機相關的技術人才,也只侷限於研究人員和少量的維修人員。
這就讓燃油發動機相關的人才顯得十分稀少。
並且相關的實際應用所出現的問題,也不是在研究院裏能夠想象出來的。
只有經過大量的實際應用,對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攻關,纔會有更多的技術積累。
而沒有經過大規模的實際應用,相關的技術人才儲備也十分有限。
所以現在的燃油發動機技術一直無法得到更大的突破。
朱君洛瞭解到這些情況後,便帶着這個問題返回了龍城。
與內閣和軍部的幾位重臣商議後,朱君洛決定將新建的拖拉機制造廠,分別建造在華夏和美洲。
華夏拖拉機制造廠的地點選在了昆明。
昆明也是第一軍團後勤補給基地的所在地。
在那裏囤積了大量的武器裝備,以及各種軍用物資。
昆明的拖拉機制造廠建成後,便能夠將昆明的大量軍用物資,通過陸路運送到孟加拉灣。
而在美洲的拖拉機制造廠,則建造在了龍城。
在美洲同樣也需要大量的拖拉機,除了軍事用途以外,更多的是貨物的運輸。
有了拖拉機,就能夠極大地提升美洲內陸地區的貨物運輸效率。
即使在美洲有着大量軌道運輸,但是軌道運輸卻無法通往所有的地區。
美洲的軌道現在也只是建成了幾條主幹線路。
想要將其它地區的大量貨物,運輸到港口,還有很多路程需要通過道路運輸來實現。
隨着美洲的農業和工業快速發展,工農業的產量不斷提升。
現在的美洲,制約生產效率的最大問題,已經不是技術和人力的問題。
而是運輸能力的問題,成爲了現在最大的瓶頸。
之前的大量人力或者畜力運輸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了。
如果將這種拖拉機全面推向民間,將會極大地提升美洲的生產效率。
而華夏大陸,雖然現在還沒有面臨到這樣的問題,其工農業的發展程度還遠遠無法與美洲相比。
但是隨着華夏大陸的不斷髮展,預計用不了多久,也會面臨同樣的問題。
所以在華夏建造拖拉機制造廠,算是提前做好了準備。
無論是在軍事用途,還是在民用領域,拖拉機都能夠提供巨大的實際價值。
朱君洛在離開燃油發動機研究院時,還讓鄭光復與農業研究院協同,研製出能夠使用拖拉機驅動的大型農業機械。
在美洲有着大量的種植園和農場。
這引起種植園和農場裏,都有大面積的農田。
現在這些地方的種植和採收,還是使用人力,這樣不僅工作效率十分低下,而且還需要佔據大量的人力資源。
如果能夠使用通過拖拉機帶動的大型農業機械,將會解放出大量的人力,而且使美洲的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現在的美洲,雖然已經得到了來自於華夏的大量移民,但是人力資源的缺乏,依然是制約美洲發展的重要因素。
如果能通過這種方式,將大量種植園和農場中的人力解放出來,美洲的生產效率將會得到更大的發展。
在華夏大陸,以及南洋、大洋洲等地,也同樣面臨着這個問題。
得到朱君洛的贊據後,鄭光復就立即與農業部進行溝通,與他們一起研製由拖拉機驅動的農業機械。
而朱君洛還給鄭光復一份密件,讓他抽調一些人員,對上面的內容進行研製,但是要嚴格保密,不得有絲毫信息外泄。
鄭光復知道此事重大,並沒有第一時間去打開密件,而是先去與農業部協商。
等過幾天再暗中抽調人員,對朱君洛給他的密件進行研究。
鄭光復只是打開看了一眼,就被那封密件上的內容震驚了。
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如果這個東西研製出來,那麼整個戰爭的方式,就會發生巨大的改變。
而且大明有了這種裝備,起碼在百年之內,大明對其它國家都有着絕對的軍事威懾力。
甚至可以說,有了這種裝備,大明可以傲視整個世界。
其它國家和民族,都只能在大明制定的規則下存在。
雖然看起來這種裝備只是在拖拉機上加裝了一些武器和裝甲。
但是其各項功能都需要進行調試,以適應各種環境下的作戰要求。
朱君洛將這種新型裝備稱爲“裝甲車”,鄭光復看了之後,覺得這個名字十分貼切。
有了這種裝備後,大明陸軍的戰鬥力將直線上升。
就以目前大明所具備的武器生產技術而言,其火炮的性能已經十分強大。
朱君洛給出的設計方案有三種,一種爲使用一百毫米口徑火炮的裝甲車,定名爲突擊炮裝甲車。
第二種爲使用機炮的速射炮裝甲車。
第三種爲裝備了兩架機槍的裝甲運兵車,除了裝備兩架機槍外,還可以搭載步兵。
這三種裝甲車中,研製難度最大的當屬突擊炮裝甲車。
朱君洛的要求是,這種突擊炮裝甲車的射擊穩定性要強,需要在移動中具備較高的射擊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