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田间地头_999
然而你若是以为這样就什么都看不到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不說清可见底的小溪,不說有山上的枫叶,就是微风卷起枯叶迎面飞来,都是一种享受。
這么說有些矛盾,恰如此时太子的心情。因为毕竟是公差,此时却成了与谢神策两人的郊游,多少会有些良心不安。
太子的仪仗按照既定路线行走,此时被远远的甩在了后面,谢神策与太子二人都快要到苏州城了。
“太湖大泽灌溉了整個江南郡,而江南郡的粮食,则足以支持三個道的需要。今年天赐恩德,淮扬道丰收,我大晋的窘境该缓過来不少。”
太子与谢神策已经出来两天了,路上的景色在谢神策的口述之下变得有意思很多,而最让人觉得欣喜的,则是金灿灿的已然成熟的稻子。
谢神策微笑着应允道:“都是陛下洪福。”
太子也笑了,然后說道:“真想亲自试试。”
“那不妨试试?”
试试,自然是试试割稻子。
又行了十来裡,两人来到一個村子,正好有人在秋收。
谢神策谎称二人赶路腹中饥饿难当,愿意用半天功夫换一顿饭吃,一名老人打量了下二人,便点了头。
太子五指不沾阳春水,自然也不知道该如何与這些毕生都在土地上谋生的人說话,搭话的任务自然就落在了谢神策肩头,于是趁着還有小半個时辰开饭的這段時間,谢神策与那名老人攀谈了起来。
“老人家,這片田地都是村子的?”
“哪裡都是,大部分都是城裡武大官人的。村子的田地只有那边一小块而已。”
老人伸出干瘦糙黑的手,往着东北角指了一指。
那片田裡的稻子长势倒是不错,只是面积实在是小。
“大多数就只有一两块田地,那些田地那裡够吃?更不要說上交朝廷的赋税了。所以公子看到的這一大片,九成都是武大官人的。若非今年收成好,恐怕来年,這裡都是武大官人的了。”
谢神策听着這些话,自然明白其中的利害。
地主将田地租给佃农,严格来說是不足以自足的自耕农,然后收取租子。农家一年所得,得去掉租子和赋税,最后到手的,才是自己的。
而江南郡的租子,谢神策大致了解到了,是十取其四。加上赋税,农家到手最多不過三四。
若是遇着丰年還好,一旦遇上了灾年,那可就惨了。为了上交租子与赋税,家破人亡、鬻儿卖女都是正常的。
小农经济,从来都是靠天收。农民,都是用头发丝将自己掉在悬崖上生活。
然而這裡比起河北道来,已经是好上太多了。
“原来這一片,都是村子的......”话匣子打开了,老人也就慢慢讲开了,加上谢神策极有技巧的接腔,太子虽然插不上话,但也渐渐的明白了一些。
“......雨下不停。眼看已经要齐穗了,都急啊,村裡的壮劳力们都齐齐出动,修堰开渠,想着即便下大雨也无妨了,怕就怕雨一直不停,不然穗子不就被浇死么。哪知道后来雨虽然停了,但是上游开堤......全部淹沒了。”
“就沒有找官府理论?”
“找了!怎么沒找?可是沒用啊,武家开堤的文书就是官府批下的。再說了,他们說派了两個官差下来,预先通知過了,不接受赔偿。反而是告我等栽赃嫁祸,用心不纯讹人。”
“那官差呢?”
“哪裡有什么官差,那两人都沒出城,就是鬼混了一天,那告示也是让一個半大孩子贴在村口的。可是那时候雨還沒停,谁知道告示什么时候就被吹走了污了,沒人见着。”
“那官司后来......”
“自然是输了。然后为了继续生活,不得已将田地贱卖,然后租来种粮食。两年下来就成了现在這样。”
太子与谢神策毫无形象的坐在田埂上,一人捧着一大碗浑黄的苦茶,听着头发稀疏的老头儿讲眼前這片田的歷史。
老人說完,问道:“两位也是大户人家的公子吧?”
谢神策微微一笑,說道:“表哥是晋阳人士,我就是淮扬道人。出来游历的。”
老人干瘪的笑了笑,拱手說道:“那位公子不怎么說话,口音也听不出来,竟然是京都人士,失敬失敬了。”
太子笑着拱了拱手,算是回礼。并沒有把老人神情恭敬动作敷衍放在心上。
“倒是公子你,說话是我淮扬道人,只怕是江北的吧?”
“老人家好阅历!正是滁州人。”
“哈哈,哪裡有什么阅历,只不過是听着耳熟罢了。想来小老儿十几年前還去過一趟滁州城,那时候小老儿腿脚利索,是保甲,走五六十裡山路不带喘气的......”
头发花白且稀疏的老头儿又說起了当年勇。
“爷爷!饭菜要好了。”
一名布衣女孩儿站在田埂那头往這边喊道。
老头儿连忙答应,然后邀太子与谢神策准备入席。
走過田间,谢神策看着女孩儿一路走着喊着,从西边喊道东边,那些人偶有抬头回应,大多数還是埋头,哎一声表示知道了,然后乘着太阳躲进云裡的时候赶紧再多割一些,下午就轻松些。
太子与谢神策走到凉棚,放下茶碗,然后到溪边净手。
不少农人见两人在上面洗手,便自觉地走到下面,洗脸洗手洗脚。
只看衣着還有两匹马,便知道两人定然是殷实人家,說不得還是大族子弟,天然的阶层差距使得他们在心生羡慕的同时,也不自觉地保持了敬畏。
谢神策在身上擦了擦手,心裡暗暗自嘲,什么走到田间地头,与农夫大婶畅谈“今年收成怎么怎么”,都是奢望。实际上,你若是骑着马在小道上走着,隔着多远,乡下的百姓看到你了,都会避得远远的。什么与百姓打成一片......又不是一千多年后。
而即便是那個时空,這样的场景,有时候敢上前說话的,說的话還是事先对着稿子训练了半個多月的。
也就是见過“大世面”的老人才敢与两人說說笑笑。然而不仅是谢神策,就是太子也发现了,老头儿在說的时候,也尽量注意着两人的脸色,生怕說道什么忌讳。
上了土坡,女孩儿站在两人面前,手裡拿着一块白手绢,脸颊微红,犹豫着是不是要說出口。
灰布衣,系着一块黑围裙,脚下是黑布鞋,头上是大辫子,包着块红手帕。
太子与谢神策齐齐站住了,想着她肯定有什么要說的。
“......爷爷有些话唠,两位公子不要见怪,有什么說错了的,也請两位公子多多包涵,莫要笑话农家人见识浅薄。”
太子问道:“你读過书?”
女孩儿吃了一惊,心道這人口音真是好听,他是怎么看出来的?然后脸颊更红了,說道:“读了一年书塾,认得几個字。”
太子点了点头,伸出手說道:“给本......公子擦手的?”
女孩儿吓了一跳,心道這人真是无礼......直接。恼羞之余又有些高兴,想着這样的话自己是无论如何也說不出口的,還好他先說了。
忙不迭的将手帕塞到太子手裡,然后飞一般的跑了。
谢神策笑了笑,太子将手擦干净,然后将手帕收好,朝着凉棚走去。
农忙时节的饭菜总要丰盛一些,尤其是今年是大年,于是满是伤痕的餐桌上竟然有了鸡鸭鱼肉。
太子与谢神策以及老人,還有一個壮年汉子坐了一桌,其余人分散开来。
作为村长,老人自然是在吃饭前发表了一番感谢老天风神雨神,然后洒了一杯酒在田头,大伙儿严肃之后嘻哈一声,就忙着盛饭吃菜。
一條葱花鲫鱼,一只肥鸭,一碗青菜豆腐,一碗加了两瓣大蒜的茄子,再一盘花生米,就是简单丰盛的午餐。
朴实的庄稼汉子饭量不小,而且能看得出来,酒量也不小。
因为下午還要继续收割,壮年汉子略显尴尬且意犹未尽的放下了酒杯,看着太子谢神策与老人继续举杯。
然而三人沒人也不過是喝了三杯。
吃的很尽兴。
女孩儿在灶台后面,与一個六七岁的小男孩扒拉着碗裡的饭粒,看着這边的說笑。
男孩儿碗裡的几块肉明显满足不了胃口,委屈的扒一口饭,就要往谢神策這边看上三四眼。
谢神策哪有沒有发现的道理?就是太子也注意到了,往灶台后面看了两眼。
女孩儿羞得脸要贴进碗裡了,小男孩儿则是委屈的泪珠子在大眼眶裡悠悠打转。
壮年汉子本就有些尴尬,此时更显尴尬了。看了看孩子他娘那边,孩子他娘沒注意這边的情况。
老人则是沒看见一样。
“過来。”谢神策招了招手。
小男孩倔强的偏過了头,然后一只小手将碗捧在怀裡,用另一只小手的手背在脸上抹着。
太子向女孩儿看了看,点了点头,女孩儿便推了推小男孩儿,又轻声說了些什么,小男孩儿才不情不愿的一步三回头、拖沓着過来了。
“坐這儿。”
谢神策拍了拍凳子,于是小男孩儿坐了上去,继续低头扒饭,偶尔小心翼翼的抬头,大眼珠在黑黑的额头下一闪即逝。
谢神策微微一笑不做声,太子自顾自吃饭。
小男孩最终還是吃上了梦寐以求的鸭腿,半张脸都是油。
(PS:啊......第一章!我果然還是写乡村爱情故事来的熟练......)
:https://www.biziqu.cc。:https://m.biziqu.cc